首页 理论教育 猪的饲养管理原则-春季高考总复习畜牧兽医

猪的饲养管理原则-春季高考总复习畜牧兽医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1.合理调制饲料,科学配合日粮饲料调制 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调制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缩小饲料体积以方便猪的采食,增强饲料适口性以促进猪的采食,提高饲料消化率以增强饲喂效果,调整饲料粒度以利于日粮配合。实际生产中,猪的饲养管理制度要因不同的生产阶段而异,同时又要保持各生产阶段饲养管理制度的连续性。

猪的饲养管理原则-春季高考总复习畜牧兽医

(一)猪群类别的划分

1.生理阶段划分法 根据猪的生理阶段不同,可以将猪群划分为六大群。

(1)哺乳仔猪 从出生到断奶的仔猪。

(2)保育仔猪(断奶仔猪)从断奶到70日龄左右的仔猪。

(3)生长肥育猪 从70日龄左右到出栏上市(160~180日龄)的商品肉猪。

(4)后备猪 从断奶选择入选后到初配前的后备种用猪。

(5)检定猪 从初配到检定合格前的种猪,其中包括检定公猪和检定母猪。检定公猪是指从初配开始到初配母猪头胎仔猪断奶为止的公猪;检定母猪是指从初配开始到头胎仔猪断奶为止的母猪。

(6)基础猪 经检定合格后进入猪场基本繁殖猪群的种猪,其中包括基础公猪和基础母猪。基础公猪是指初配开始到初配母猪头胎仔猪断奶时经过检定合格后的公猪,基础母猪是指头胎仔猪断奶时经过检定合格后的母猪。基础母猪又可根据其生理阶段不同划分为三部分:从仔猪断奶到再次配种受胎期间的空怀母猪,从配种受胎到分娩产仔期间的妊娠母猪,从分娩产仔到仔猪断奶期间的哺乳母猪。

2.生产用途划分法 根据猪的生产用途不同,可以将猪群划分为两大类。

(1)种猪 种猪指用于繁殖扩群的猪,包括种公猪和种母猪,是生产猪群生产水平高低的决定因素。其中,种公猪又包括检定公猪和基础公猪两部分,种母猪又包括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两部分。初产母猪是指头胎产仔的母猪,经产母猪是指产仔2胎或2胎以上的母猪。

(2)商品猪 商品猪指用于肉猪生产的猪。

(二)猪的一般饲养管理原则

1.合理调制饲料科学配合日粮

(1)饲料调制 对饲料原料进行加工调制的目的有四个方面,缩小饲料体积以方便猪的采食,增强饲料适口性以促进猪的采食,提高饲料消化率以增强饲喂效果,调整饲料粒度以利于日粮配合。饲料调制的方法主要有粉碎、膨化、发酵、过筛、混合、加热制粒等。

(2)日粮配合 日粮配合即按照饲养标准,将营养含量不同的多种饲料原料按比例配合成猪的饲粮的过程。该过程既可用传统方法完成,也可利用现行多种版本的配方软件

2.根据猪的特点,确定科学适宜的饲养方案 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和行为学特点,再结合猪在不同生理阶段的特点和生产需要,就能确定一个科学适宜的饲养方案。简单地说,饲养方案包括四部分:饲料形态、饲养方式、饲喂方法和饲喂制度。(www.xing528.com)

(1)饲料形态 养猪常用的饲料形态主要有四种,即颗粒料、干粉料、湿拌料和稀粥料。饲料形态的选择应该根据饲喂对象、饲喂方法、饲喂效果以及饲养成本等方面综合考虑。如颗粒料常见于乳猪料、仔猪料和生长育肥猪料;干粉料常见于种猪料或生长育肥猪料;湿拌料常见于种猪料;稀粥料可用于乳猪补料或人工哺乳。用自动料槽自由采食时常用的饲料形态是颗粒料和干粉料;用普通饲槽限量饲喂时常用的饲料形态既可以是颗粒料,也可以是干粉料和湿拌料。一般情况下,以颗粒料的饲喂效果最好,也以颗粒料的饲养成本最高。

(2)饲养方式 对不同生产阶段的常所采用的饲养方式是不同的。如对公猪常采用配种期加强营养的饲养方式;对空怀母猪常采用短期优饲的饲养方式;对妊娠母猪可以采用前少后多(“前粗后精”)、抓两头带中间和“步步登高”等饲养方式;对哺乳母猪常采用前多后少(“前精后粗”)的饲养方式;而对生长育肥猪则常采用“一条龙”饲养方式等。

(3)饲喂方法 养猪常用的饲喂方法主要有两种,即自由采食和限饲。所谓自由采食,即对猪的饲料采食量、日粮营养水平、饲喂时间和饮水等方面不加限制,通常作为乳猪、仔猪和生长育肥猪的饲喂方法。自由采食能够非常显著地提高猪的增重速度、缩短出栏时间,但因为耗料量大而易降低饲料效率。限饲,是指对猪在饲料采食量、日粮营养水平、饲喂时间和饮水等方面进行适当限制的饲喂方法,通常应用于后备猪、种猪以及肥育后期猪的饲养。一般情况下,限制猪的饲料采食量是较为简单易行的方法,故有人将限饲称为限量饲喂。限饲最明显的作用在于减少耗料、提高饲料效率,但对猪的增重有一定的影响。

(4)饲喂制度 饲喂制度是饲料形态、饲养方式和饲喂方法在生产中的实际运用,具体反映在不同生产阶段猪的饲养管理制度中。

3.建立程序化的日常饲养管理制度 首先,应根据猪的生物学特性、行为学特点、生理特点以及生产要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程序化的饲养管理制度以保证养猪生产过程的流畅和成功,然后尽量保持饲养管理制度的稳定性以充分发挥猪的生产潜力。

实际生产中,猪的饲养管理制度要因不同的生产阶段而异,同时又要保持各生产阶段饲养管理制度的连续性。如猪的饲喂、清粪、消毒、运动、刷拭等时间的安排,后备阶段要尽量与种用阶段相一致以使猪形成良好的、稳定的生活规律,但其他管理工作的时间安排却要因不同的生产阶段或生产车间而异。

4.提供适宜的猪舍内小气候环境条件 猪舍内的小气候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光照、有害气体、尘埃和微生物清洁卫生以及饲养密度等。其中,对猪影响最大的小气候环境条件是温度和湿度;光照除了可以影响空怀母猪的发情外,对其他猪的影响较小;通风不良和有害气体含量过高,往往是猪群呼吸道疾病常发的主要原因;尘埃和微生物含量直接决定了猪群疫病发病率的高低;猪舍内的清洁卫生情况不但可以影响猪群的普通病、寄生虫病和传染病的发病率,而且也能影响猪居住条件的舒适性;而饲养密度过大则是导致猪群应激和咬架的重要条件。实际生产中,猪群的饲养密度大小可以用每头猪的占栏面积表示。

5.更新兽医理念,重视猪群保健 临床治疗→预防控制→猪群保健,经历了兽医理念更新的三个层次。任何一种疫病都要经过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转归期四个阶段,而每一个阶段都能够影响猪群的正常生产。一般的,临床治疗措施是从前驱期或者症状明显期开始实施,防止病程发展到前驱期以后是疾病预防控制的主要任务,而尽可能减少猪生活环境中的病原数量以及不使猪群存在疫病的潜伏期则是猪群保健的主要目的。猪群保健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大方面。

(1)建立对圈舍、设备、猪体、人员的清洁卫生和定期消毒制度。

(2)建立猪群的疫病监测制度,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程序。

(3)制定合理的猪群驱虫和药物预防程序。

(4)建立严格的猪群检疫和隔离制度。

(5)建立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提高猪群的健康平和抗病能力。

(6)对粪尿、病死猪和废弃物要进行无害化处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