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生态视角下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

生态视角下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

时间:2023-09-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推动中国乡村景观规划发展的因素长期以来,乡村一直在一些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下发展,往往忽略了乡村景观的重要性,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兴起无疑是值得高兴的。初步建立了中国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

生态视角下中国乡村景观规划的发展历程

(一)乡村景观规划建设的发展现状

中国村镇建设成就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村镇住宅建设稳定发展,村镇住宅建设已经从单纯追求数量增加,逐步转变到注重质量和提高功能上来;村镇基础设施、生产设施、公共设施建设力度加大,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一大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设施相继建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创造了有利环境;村镇人居环境意识逐步增强,村镇中各种与老百姓生产生活直接相关的基础设施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村容镇貌明显改观,村镇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村镇规划设计水平不断提高,调控和指导作用逐步增强。

这些对推动和促进乡村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为乡村景观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尤其在经济发达的乡村地区,已经开始兴起乡村景观建设的高潮。不过,重点仅仅集中在新建、改建村民住宅和公共绿地,以改善乡村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

随着2005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的启动和逐步开展,各省市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试点工作,给乡村景观建设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近两年新农村建设的重点是稳步推进村容村貌整治,积极开展村庄整治试点工作。坚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突出乡村特色、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立足于村庄已有基础,以改善农民最急需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优先整治村内供水、道路、排水、垃圾、废弃宅基地、公共活动场所、住宅与畜禽圈舍混杂等项目,逐步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新农村建设使乡村整体环境得到一定改善,极大地促进乡村景观的发展。

(二)推动中国乡村景观规划发展的因素

长期以来,乡村一直在一些重要而迫切需要解决的困难下发展,往往忽略了乡村景观的重要性,乡村景观规划与建设的兴起无疑是值得高兴的。现代乡村景观的发展同样受到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的影响,但是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两种影响的程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人类文明发展程度越高,自然因素影响的程度越低,社会因素所起的作用越大。通过对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实地调查和了解,可以看出,促进现代乡村景观发展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国家政策

国家的各项政策是乡村景观发展的前提,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这里所说的国家政策是指涉及与乡村建设直接有关的土地、规划、建设等方面的法规和政策。另外,国家针对乡村经济发展制订的有关政策同样也影响到乡村景观的建设与发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村镇规划法规和技术标准,例如,《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1993),《村镇规划标准》(GB 50188-1993),《建制镇规划建设管理办法》(1995),《村镇规划编制办法(试行)》(2000)等。这些村镇规划法规和技术标准。初步建立了中国村镇规划的技术标准体系。此外,与村镇规划有关的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199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建设项目环境管理办法》等等,以及国家针对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关政策,如7个中央一号文件等,这些法律、法规、政策对乡村景观的规划建设都有一定的影响作用。(www.xing528.com)

各地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国家政策和法规的框架上,制订相应的管理条例和实施办法,切实有效地指导当地的村镇规划建设。

2.规划水平

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村镇规划是乡村景观建设的依据,乡村景观是否能健康持续地发展直接取决于规划水平的高低。如何充分考虑和利用当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创造出丰富多彩、具有地方特色的乡村景观是村庄规划一直探讨的问题。目前,各地都开展了“中心村”“文明村”“示范村”“生态村”的建设和试点,极大地推动了村庄规划的编制工作,以优化居住环境为原则,注重规划的科学性、超前性和可操作性,为村镇规划编制进行了积极探索,起到了示范指导作用。已经通过评审的村镇建设规划,如浙江绍兴县的柯桥镇新风村、马鞍镇国庆村、马山镇红江村、安昌镇小两庄村等,都加强了景观规划建设的内容,力求在改造和完善乡村景观风貌的同时,突出各自的特色。

3.领导意识

领导的决策直接影响整个村庄乃至乡村景观的规划与建设,这就要求他们具有超前的规划、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意识。例如,具有“全球生态500佳”称号的浙江奉化腾头村,早在20世纪70年代,村领导就自力更生、着手规划村容村貌。超前规划意识,使村里的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和利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土地产出率和投资回报率,而且创造了优美的生态环境。在持续的村庄建设中,村领导逐渐意识到,光靠乡村工业经济是不能保持村庄的持续发展。因此,又根据当地资源、生态环境等优势,提出了“以商活村,以旅游促村”的发展之路,把发展花卉苗木、生态观光旅游、房地产等第三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来抓,先后建造了腾头公园、农家乐等乡村景观,作为生态旅游的一部分。正是村领导的超前意识,村庄建设才能与经济发展、景观规划与生态保护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4.经济支撑

在国家政策、农村发展和农民自身需要的推动下,自1978年,尤其是在1984年之后,中国的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成为乡村景观建设与发展的经济保障。从对乡村经济发达地区的实地调查来看,村办企业一般都成为乡村经济的支柱。村办企业的发展为村里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经济基础,乡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村庄建设日渐完善。目前许多村庄除了改善村民的居住条件外,还投资村里的公益事业,包括兴建集中公共绿地和各类活动中心,开展环境整治等。例如,1998年,浙江柯桥镇新风村投资350万元用于村里的公益事业,其中用270万元修建了具有江南园林风格的村老年活动中心,成为全村重要的休闲娱乐活动场所。另外,用80万元建造了占地10余亩的新风公园,成为全村最大的集中公共景观园林。甚至有些村政府,如杭州滨江区浦沿镇东冠村,还出资用于每家每户宅院内的景观绿化建设。

总之,没有国家的政策为引导,没有好的规划设计为依据,领导没有科学发展的意识,没有有力的乡村经济为保障,就没有目前乡村景观的快速兴起与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