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市政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市政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问题32:相邻建(构)筑物资料搜集不够,拟建市政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依据不足。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资料的搜集,对市政工程设计方案、边坡支护方案、地基基础型式及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影响。建设单位应提供与拟建市政工程相关的地下埋藏物及相邻建(构)筑物资料,如隧道周边有无对沉降敏感的建(构)筑物;道路及桥梁路线区域有无地下管网、地下工程、高压铁塔、轨道交通等。

市政工程设计质量问题及防治措施

问题29:深挖高填路段的勘察范围及勘探深度不够,边坡稳定性分析评价依据不足。

【原因分析】违反《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第5.4.3第2款、第3款,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4.2.5条,《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13)第4.2.5条关于勘察范围和钻孔深度的规定。

【处理措施】重庆地区的市政道路工程建设常常遇到挖填路基问题。挖填路基勘察中,勘察范围应满足道路边坡稳定性评价的要求。对路堑边坡坡顶土层厚度较大且基岩面坡度较陡路段,边坡的勘察范围应扩大至受土岩界面控制的影响范围;对路堤可能沿原始地形或基岩面滑动的路段,勘察范围应包括路堤剪出口及坡顶后缘地段。深挖高填路基边坡钻孔深度应满足拟定支挡结构的地基承载力、地基处理、潜在破裂角、稳定性分析评价、拟支挡结构嵌固深度等要求。

问题30:特殊性岩土路基段勘察工作针对性不强,评价及处理建议欠合理。

【原因分析】违反《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 56—2012)第4.4.2条第3款关于特殊性岩土路基段的规定。

【处理措施】特殊性岩土路基段应加强道路沿线工程地质调查测绘工作,调查填土、淤泥、红黏土等特殊性岩土的分布情况,有针对性地布置勘探点、线,并进行适宜的取样及测试工作,查明其分布范围、厚度及物理力学特征,分析评价对道路工程的影响,为道路设计提供处理措施建议。

问题31: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时,未分工点、分段进行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水文地质等描述。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3.4.4条、第15.1.5条的规定。

【处理措施】一条市政道路常常包括路基、桥梁隧道等工点,其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工程地质条件也是变化的。工程勘察除了查明道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外,在工程地质条件表述时也应有针对性地分工点、分段进行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等内容的描述,以便为道路各工点、各线路段的工程地质评价和建议提供详细、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问题32:相邻建(构)筑物资料搜集不够,拟建市政工程与相邻建(构)筑物相互影响评价依据不足。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3.5.7条的规定。

【处理措施】市政工程多位于城区,周边有建(构)筑物、地下管网分布。既有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网资料的搜集,对市政工程设计方案、边坡支护方案、地基基础型式及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有重大影响。建设单位应提供与拟建市政工程相关的地下埋藏物及相邻建(构)筑物资料,如隧道周边有无对沉降敏感的建(构)筑物;道路及桥梁路线区域有无地下管网、地下工程、高压铁塔轨道交通等。当相邻建(构)筑物资料不满足评价需要时,建设单位应委托勘察单位采取勘探手段,弄清各相邻建(构)筑物的位置、埋深和基础型式等内容,评价拟建市政工程与既有建(构)筑物的相互影响,并提出合理可行的处理措施建议,为设计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依据。

问题33:未对桥台地基基础方案提出合理化建议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5.3.3条关于地基基础型式的规定。

【处理措施】市政桥梁工程中,桥台位置常常受场地环境限制,或位于深厚土体上,或位于斜坡地段,设计方案提出的桥台基础型式往往与桥台实际所处的地质条件和环境条件不匹配,如在深厚填土段设计重力式桥台,在地质条件较好的位置设置桩承台式桥台等。勘察中应根据桥台位置的实际环境条件及地质条件,评判设计所用的桥台型式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桥台型式,应提出合理化建议,如对深厚填土段设计重力式桥台建议修改为桩承台式桥台,对基岩面埋深较浅位置桥台建议采用重力式桥台等。

问题34:隧道围岩分级综合分析不够,围岩分级不合理。

【原因分析】违反《公路隧道设计规范》(JTG 3307.1—2018)附录A,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6.3.6条第1款及附录B,《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第5.5.4条第1款关于围岩分级的规定。

【处理措施】隧道勘察应对隧道沿线的构造部位、地层岩性、地层界线、岩层产状、岩体节理和裂隙组数、间距、产状等内容进行详细调查。隧道围岩分级首先应根据岩石单轴饱和抗压强度和岩石完整性系数,计算围岩基本质量指标(BQ),然后根据地下水影响修正系数、主要软弱结构面产状影响修正系数、初始应力状态影响修正系数,对基本质量指标进行修正后确定围岩分级。当定量计算划分的围岩分级与实际工程经验不符时,应结合工程经验综合判定围岩分级。

问题35:隧道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不足,水文地质单元划分不确切。(www.xing528.com)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T-043—2016)第9.2.4条,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6.2.10条第3款,《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第5.5.4条第5款关于隧道水文地质工作的规定。

【处理措施】隧道勘察应在水文地质调查工作的前提下,分析含水层和隔水层的赋存关系,有针对性地布置水文地质试验工作,以查明含水层的分布情况、地下水类型、补给来源、排泄路径、含水层的渗透系数、地下水水头高度、地下水分水岭等内容,为合理划分水文地质单元提供可靠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的范围和工作量,应根据工程规模、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和已有工作的深度综合考虑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勘察范围应包括影响工程的地下水系统或施工降排水疏干影响范围。

②勘探线应在充分利用场地已有工程地质勘探孔的基础上,顺地下水流向布置,数量不少于1条。每条勘探线上勘探孔不少于3个,勘探线、点间距宜为30~50 m,勘探孔深度应进入预计基底以下并穿过隔水层进入含水层。

③当附近有影响工程的地表水体时,宜在场地与地表水体之间布置一定数量的勘探孔或观测孔,以了解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的水力联系。

④一个工程场地每一含水层宜布置不少于1个地下水勘探孔进行抽水试验和含水层参数计算,当场地有多层对工程有影响的含水层时,应做分层抽水试验。

⑤对缺乏常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的地区,当水文地质条件对工程有重大影响时,宜设置长期观测孔,对有关层位的地下水进行长期观测。

问题36:隧道涌水量预测不确切,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评价不足。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6.3.6条第4款,《重庆市岩土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第5.5.4条第5款、第8款关于隧道涌水量预测及其对环境影响的规定。

【处理措施】隧道勘察中,隧道涌水量的预测难度较大。涌水量受环境条件及地质条件影响大,通过简单的、单一的预测评价方法,其预测的涌水量结果往往与实际出入较大。因此,在隧道勘察中应根据隧道影响深度范围内的地下水分布情况、水文地质单元、工程地质分区分段、支护结构的压力水头高度等因素,并结合邻近隧道、类似工程涌水量资料和施工经验进行类比,综合预测隧道涌水量。另外,隧道涌水量实际预测中还应根据含水层分布情况、渗透系数、地下水位高度等参数分段计算,涌水量预测宜采用水文地质类比法、地下水径流模数法、地下水动力学法、地下水均衡法等多类型计算,以提高预测准确性。对可能受施工开挖疏干影响的地下水、地表水,应预测可能的疏降范围和可能产生地表变形塌陷的范围,并提出合理的处理措施建议。

问题37:地下水渗透对工程的影响评价不够。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6.3.6条第4款、第11.3.1条第2款、第12.3.3条第5款关于地下水渗透影响评价的规定。

【处理措施】地下水渗透对基坑工程、隧道、垃圾填埋场、堤坝等工程影响较大,工程勘察应根据地层岩性条件、地下水分布情况等因素,采用适宜的试验方法(如抽水试验、渗水试验、注水实验或室内渗透试验等),确定地层的渗透系数、导水系数等水文地质参数;通过单孔抽水试验、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地下水位长期观测等,查明地层的给水度、释水系数等参数;通过多孔抽水实验,确定越流系数或越流因素;通过注水实验、压水实验等,查明岩土体单位吸水率、毛细水上升高度或透水性。另外,应根据水文地质试验成果,分析地下水渗透对隧道施工的影响,提供支护结构的压力水头高度;对基坑工程、沉井工程,应提供基坑、沉井施工所需地下水控制的设计参数;对垃圾填埋场,应评价坝基的稳定性和垃圾渗沥液向邻谷渗漏、坝下渗漏和绕坝渗漏的可能性;对临近水体和穿越河流地段,应分析岩土层的渗透性及基坑开挖降水的可能性。

问题38:涉水地段对河水冲刷、渗透变形的评价不全面。

【原因分析】违反重庆市《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 50-174—2014)第5.3.3条第5款、第12.3.3条第5款关于河流冲刷和基坑降水影响的规定。

【处理措施】对在河床中设墩的桥梁,应提供满足抗冲刷计算所需的岩土层参数;对堤岸工程,应针对地下水对岸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地基渗透变形(流砂、流土、管涌)、冲刷等工程地质问题进行评价,提出设计所需的岩土参数值和工程措施建议。当管道工程邻近水体和穿越河流地段时,应分析评价河流冲刷对管道工程的影响,以及基坑降水引发的流砂、流土、管涌对工程的不利影响,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