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甘肃省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干旱、沙尘暴、冰雹、暴洪、低温冷冻、地震、农作物病虫害及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依据各市(州)地震局收集交通、教育、卫生、电力等13类基本数据,建成由42大类、72小类基础地理信息和属性数据构成的甘肃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共享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震应急数据库动态管理。

甘肃省志·自然灾害应急救援

甘肃是一个自然灾害比较频繁、生态环境比较恶劣、经济相对落后的省份。干旱、沙尘暴冰雹、暴洪、低温冷冻、地震、农作物病虫害滑坡泥石流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其中干旱灾害造成的损失最为严重。受各种灾害的影响,每年都有2000多万亩农作物受灾,成灾面积1500万亩左右,约占总播种面积的30%。受灾人口1000万人左右,其中成灾人口700万人左右,约占农牧业人口的37%。因灾每年有近600万人缺粮,其中缺粮、缺钱、缺少自救能力的“三缺户”受灾群众约300万人。改革开放30年间,全省救灾救济、减灾防灾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充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科技、市场等多种手段,建立健全灾害管理和救助体系、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着力加强预警监测、防灾备灾、应急处置、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能力建设,使综合减灾、风险管理和社会救助水平逐年提高。2007年,甘肃省建成国家序列自动气象台(站)77个并先后投入业务运行,实现对主要气象要素(气压、气温、湿度、降水、风向、风速、地温、蒸发、辐射等)的自动观测,并实现观测、编报、发报、报表制作等常规测报工作的自动化。完成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各类专题空间数据的制作,完善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完成属性数据的收集、整理、入库及与空间数据的关联工作。依据各市(州)地震局收集交通教育、卫生、电力等13类基本数据,建成由42大类、72小类基础地理信息和属性数据构成的甘肃省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立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共享机制,实现省、市、县三级地震应急数据库动态管理。对现有各类水源分布、水量、年际变化等情况进行深入调查,分析不同年景水源的供水能力,绘制水源分布图,制定水源调度方案,以省市抗旱防汛虚拟专用网为依托,完成水情接收服务系统软件开发任务,汛前投入使用,实现水情网上传输、自动接收、处理、警示,完成水情中心补充建设项目。启动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作,完成中小河流暴雨洪水模型研究,以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进一步收集整理小流域水文调查资料,采取协作攻关的方式,开展中小河流暴雨洪水研究。围绕使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确保灾区社会稳定的目标和要求,明确重大灾情发生后,抢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是抗灾救灾的首要任务。1994年至2002年,全省下拨各地灾区特大自然灾害救济款8.69亿元,救济口粮20.9亿斤,为2000多万人次解决了因灾缺粮的困难;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修建因灾倒塌房屋11.47万间,解决了930万人次群众住房困难;治愈100多万人次因灾引起的各类疾病,抢救转移安置受灾群众1006万人次。截至2007年,省上及14个市(州)、86个县(市、区)相继出台救灾应急预案,对组织领导机构、灾情上报、应急救灾、受灾群众紧急转移安置、物资储备和调配、灾后受灾群众生活安排等工作都做出比较详细的规定,全省抗御各种自然灾害和突发重大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