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水利人的追求:和谐与离开母校的日子

水利人的追求:和谐与离开母校的日子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主题,千里河堤,绿水常流是水利人奋斗的目标。要坚持治水与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相结合,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按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系统。传统水利,是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但是,单纯依靠工程手段的治水活动,难以避免地使人与自然之间陷入恶性互动的关系。

水利人的追求:和谐与离开母校的日子

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主题,千里河堤,绿水常流是水利人奋斗的目标。董福平常常在考虑:如何做到人“水”相亲、和谐共处。他认为在很多时候,水利和水害往往只有一线之隔。要坚持治水与规范人类自身活动相结合,在防止水对人侵害的同时,特别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侵害,重视并充分发挥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按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系统。

河道疏浚工程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河道治本措施,一直来沿江各级政府都下不了决心,以致兰江河段严重淤积。据测算,1970年至1998年,兰江河段平均淤积厚度为1.5米,最大厚度为2.5米。针对河道淤积的严重性,董福平组织水利部门对兰溪境内钱塘江干流河段进行全面调查,并探索运行机制,提出由省专业疏浚公司带动地方疏浚队伍,水陆并进,集中与分散并重,并与筑路、筑堤、低洼田改造等有机结合,同时引入市场机制,采取上级补一点、地方拨一点、自己筹一点的筹资办法,转入良性运行,全面启动河道疏浚工程。他主持编制的《兰溪市“三江”河道疏浚第一期工程可行性方案》中,首期规划在兰江河段疏浚1000万方,总投资1.98亿元,计划3~5年内完成。自1998年11月正式开工后,一年内完成疏浚量300多万方,挖深和拓宽城区河道5.1公里,扩大行洪断面400多平方米,理顺了河势,增加了防洪能力,取得了良好的防洪效益。据兰溪水文站实测表明,1999年“6·18”和2000年“6·24”洪水中,洪峰水位分别降低0.12米和0.20米。

按照全省水利发展“十五”计划的要求,董福平会同浙江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组织编制了《浙江省河道疏浚“十五”计划和2015年长远规划》和《浙江省河道整治“十五”计划实施方案》,首次对全省各类河道总长和淤积量进行了统计并分别确定为6.12万公里和19.6亿方,同时对全省河道存在问题和淤积现状进行了分析。根据我省河道现状,结合各地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和经济发展水平,结合水利“十五”规划,提出了“十五”期间1万公里整治河道的实施方案,编制成《浙江省河道整治“十五”计划实施方案》,以指导各市、县编制《河道整治规划》。(www.xing528.com)

董福平十分重视人与自然和谐。治水,是人类改造自然,利用自然,除害兴利的活动,历来就带有与自然力相抗衡的特性。传统水利,是以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与自然之间基于水的平衡不断被打破。而人类的治水活动,总是试图在新的层面上,重构满足人类需求的平衡。但是,单纯依靠工程手段的治水活动,难以避免地使人与自然之间陷入恶性互动的关系。当人与自然的交互式作用超过一定限度时,就可能出现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或者仅为满足局部地区的短期利益,而损害其他地区以至整体的长远利益的局面。如何扭转人与自然之间恶性互动的关系,是决定流域生态环境恢复成败的关键问题。董福平经过长期的工程实践和探索,借鉴国外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我省水利治理的实际情况,撰写了《日本枥木县斧州河道整治工程的几点启示》一文,提出了我省河道整治要以“安全、美丽”为总目标;与城镇美化相结合,提高城镇品位;与城市交通、娱乐场所建设相结合,拓宽市民活动、休闲的空间;与回归自然相结合,增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氛围等治理观点。这些先进的治水思想和理念,对全省河道整治与小流域治理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深受水利专家的好评,许多县市都积极落实这些治水理念,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