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天津鸡鸭家禽业的演变简述

天津鸡鸭家禽业的演变简述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仅就个人的片断回忆和手头的一些零散资料,把天津鸡鸭家禽业的概略情况记述下来。1903年天津成立商务公所,鸡鸭家禽行业登记的商户有二十多户。刘家老店原是一家旅店,经营鸡鸭的客商,长期包住在这家旅店内,利用客房经营鸡鸭家禽货栈业务。早年天津也有政府官办或民间集资开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鸡鸭饲养场。鸡鸭零售户的经营品种和销货对象,因地制宜。天津解放初期,鸡鸭家禽行业仍沿袭过去的经营方式,随行就市,自由买卖。

天津鸡鸭家禽业的演变简述

许建华

50年代初,我在华北区食品公司(公司设在天津市)任业务科长。1956年华北区食品公司改为天津食品供应站,我被调到食品一厂任办公室主任,仍然主管禽类、蛋品的业务经营。1960年又调到天津市二商局,还是负责食品工业生产。通过长年的业务交往和经营活动,得以了解天津家禽行业在解放前后的一些情况。现仅就个人的片断回忆和手头的一些零散资料,把天津鸡鸭家禽业的概略情况记述下来。

早年天津农民出卖自养的鸡、鸭、鸽子都聚集在天后宫一带,久而久之形成集市,人们称做“王集”。后来逐渐迁到海河东岸,就是现在的平安街和进步道的地方,名叫通济集,每到逢三的日子(每月的初三、十三、二十三)为一集,买卖双方自由交易老百姓把这个集市叫做鸽子集。这里最初主要是卖鸽子、鹌鹑,也有少量的鸡鸭。来这里买各种家禽的,主要是一些纨绔子弟用做玩物,如斗鸡、斗鹌鹑,玩鸽子(飞鸽、响鸽)。后来这个集市逐渐演变成供买卖家做餐饮用的鸡鸭家禽市场,集散地点也转移到北营门、南门外等地。

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天津成立商务公所(转年改为商务总会),鸡鸭家禽行业登记的商户有二十多户。到民国初年,经营鸡鸭家禽行业逐步形成北南两个市场,也叫“北店”、“南店”。由南运河来的贩卖鸡鸭的客商,都住在“北店”,即河北大街刘家老店。刘家老店原是一家旅店,经营鸡鸭的客商,长期包住在这家旅店内,利用客房经营鸡鸭家禽货栈业务。主要是代客买卖,将外地客商的来货批发给零售商贩和加工户,或者转给二批发。另外,凡坐落在河北大街上和邵公庄一带的鸡鸭店,都统称为北店。北店共有18家鸡鸭店,其中较大的有昌胜鸡鸭店,经营者乔馨山,在30年代资本额15000元;一般户有:利成、全顺号、文兴永等,资金都在五六千元上下。这些鸡鸭店都在华北地区各县设有分庄(采购点),就地收买鸡鸭运津批发、零售,有的还兼营出口。

“南店”的户数略多于“北店”,分布于南门外大街、荣吉街、南门外菜市街,共有20多户,资金最多的300元,一般只一二百元,但其经营额为数并不少。如开业于1919年,位于菜市街的永合义鸡鸭铺,经营者龚希海,资金只200元,1941年全年经营额达7000多元;位于菜市街,晚于永合义开业的恒发号鸡鸭铺、恒公田记鸡鸭铺,资金都是200多元,1941年全年经营额分别是24000元、30000元。属于“南店”的还有一家万和顺填鸭厂,位于南门外大街杨家花园。1941年开业,资本额1300元,专营北京填鸭,货品畅销,周转较快,开业当年的半年内经营额达到36000元。这家填鸭厂解放后与天津市食品公司联营,迁到尖山,建立北京填鸭场,所产填鸭供出口。

早年天津也有政府官办或民间集资开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鸡鸭饲养场。早在1906年(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在北宁公园创办种植园,转年北宁公园对外开放,种植园改为农业试验场,饲养鸡鸭。1920年民间集资开办的开源公司在军粮城茶店买荒地5万亩开辟为农场,曾养鸡10000只。1937年日伪当局在宁河县蓟运河西征地3353亩,从朝鲜召来4300名农工;从事种稻、养鸡,名叫高丽圈农场,所养的鸡都是日本、朝鲜和中国的优良品种。后来农场解散,这些优良品种鸡在天津东郊和汉沽繁衍

解放前天津专营鸡鸭家禽的零售店有40多户,共有从业人员100多人,平均每户不过三四人,大多是“夫妻店”、“父子店”,自东自伙,并且多分布在几个大型菜市场内,长春道菜市场(原法租界菜市,今为中心副食商场)和官银号菜市场各有10来户,小营门菜市场有三四户,大沽路菜市场有1户。此外,北大关的德记、黄家花园的永盛公较为著名,他们从“南店”、“北店”的批发户进活鸡,加工成白条鸡出售,也卖少量活鸡。此外,还有十余户前门市后宰鸡鸭的加工铺,他们所加工的鸡鸭,除在门市自销外,还供应走街串巷的推车、提篮小贩制作熏鸡用。各个零售店每日清晨宰杀鸡鸭,赶早上市出售,基本上是头天买进,转天销出,周转快,货色新鲜。

鸡鸭零售户的经营品种和销货对象,因地制宜。官银号菜市场专卖大路货,销货对象主要是大商号大厂家的厨房、饮食业的饭馆、酒席处。长春道菜市场经营货色档次要高些,即使价格贵些也销得出去。其销售对象主要是附近的大饭庄和居住在租界内的富户。小营市场则主要供应居住在天津的外国侨民和沿海河靠岸的外轮。全市鸡鸭零售店的经营量,旺季每天可销售1万多只,淡季只千八百只。(www.xing528.com)

天津解放初期,鸡鸭家禽行业仍沿袭过去的经营方式,随行就市,自由买卖。1954年有8户私营批发鸡鸭店联营,资金集中使用,便于进货,以做好市场供应。联营后,销售量大增,1955年全年销售总量为54.09万只,是1954年全年销售9.07万只的6倍。

1956年全行业公私合营,全市市内8个区和塘沽区,鸡鸭家禽行业合营的批发户14户,从业人员34人,资金24514元;零售户85户,从业人员229人,资金54350元。同年,由天津市食品公司在河北大街“刘家老店”原址成立禽卵代理店,搞代购代销,收手续费。另外,在南市建立禽类加工厂,旺季日产1000多只鸡,大部分供应和平区零售户,这个加工厂实质是经营批发业务。后来这个厂合并到三义庄禽类再制厂,职工由100多人增到200人,旺季每天加工1万多只。

当时,由于填鸭出口业务前景看好,就在全行业公私合营的当年,由市食品公司经理滕春亭经手,买下毕鸣岐原在李七庄的窑地,利用窑地洼地水池养鸭,聘请原经营万和顺填鸭厂的养鸭行家来此负责饲养北京填鸭,养成后委托市食品一厂加工,供出口。转年,成立市禽卵公司,除扩大李七庄养鸭场外,又开辟了尖山养鸭厂,后台养鸭厂和尖山孵化厂,这样,从孵化雏鸭到养成填鸭,形成系列生产。食品一厂在1957年还特派我带队,组织20家去上海茂昌冷冻食品厂学习加工白条填鸭的经验。回津后即建立专门生产车间,车间主任孙耕五与工人一起研究改进,宰杀的填鸭出血干净,鸭皮无损,胸部丰满,外形整齐,受到外贸部门和各国客户赞扬。有的客户派人来厂驻厂验收,产销直接见面。1959年,有一位驻厂验收的专家,在验收装冷仓库时,硬说车内装的填鸭有草腥味,提出拒收,停止装车。我正在现场,考虑到如再由我商检部门化验,时间来不及,就提出当场品尝的办法。马上由冷库取出一只无味填鸭,从已装车的填鸭中也拿出一只,把这两只填鸭同时蒸熟再行品味,结果都无异味,这位专家不得不承认已装车的填鸭符合质量标准。

鸡鸭家禽行业公私合营后,对于建立养鸡场比较慎重,天津市食品公司先在南市禽类加工厂小规模饲养,主要是养种鸡,发展优良品种。试养结果证明可行,鸡和鸡蛋都可供应市场,算经济账合算。但饲养时要尽量保持环境卫生,以避免鸡瘟的传染和蔓延,小规模试养后,市食品公司又相继组建了尖山养鸡厂、韩柳墅养鸡厂。饲养规模大了,稍一疏忽,就会出现大批鸡只死亡现象。有一次闹鸡瘟,传染死了5000多只,当时防范措施不力,只是哪里出现问题,就在哪里封闭消毒。1961前后,这两处养鸡厂先后撤销。后来,又在北仓建北仓鸡场,既养种鸡,生产种蛋,也养普通鸡,产蛋市销。当了解到朝鲜有些养鸡厂效益好,市食品公司派聂林去朝鲜学习经验,回来后又组织学习班培育专业人才。北仓养鸡厂原是一座用石灰水保存鲜蛋的仓库旧址,在聂林厂长的主持下,养鸡厂逐步发展到每年养鸡15万只。后来天津各郊县发展养鸡事业,都到北仓养鸡厂学习饲养经验。因为各郊县场地比较宽敞,加上有北仓养鸡厂的经验,很少发生鸡只传染病,各郊区都发展养鸡厂,每个区养鸡都有二三十万只之多,南郊区仅饲养火鸡就达30万只,供应外贸出口。

存真求实

再现历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