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古代楚国天文学发现与命名

我国古代楚国天文学发现与命名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星,是我国古代对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五颗行星的统称。根据它们的这一共同特点,我国古代就把它们称作行走的星,通称行星。另外,我国古代还借用纺织品中经线和纬线的对应关系,把恒星称作经星,把行星称作纬星。这些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五星各自特点的认识。下面,就将我国古代对五星的发现和命名逐一予以讨论。另一方面,殷代可能已对木星在一个会合周期中的可见日数有了一定认识。

我国古代楚国天文学发现与命名

五星,是我国古代对金星木星水星、火星、土星等五颗行星的统称。楚人对五星运动的全面、系统研究是由战国时的天文星占家甘德进行的。在讨论甘德的有关工作之前,先来谈谈我国古代对五星的发现和命名。

在对夜空中浩瀚繁星的长期观测过程中,古人逐渐发现,有五颗明亮的星有点与众不同,它们不像绝大多数恒星那样相互间的位置长期保持不变,而是常常在众恒星间作缓慢的移动。根据它们的这一共同特点,我国古代就把它们称作行走的星,通称行星。另外,我国古代还借用纺织品中经线和纬线的对应关系,把恒星称作经星,把行星称作纬星。因为,古代各种纺织品的织造,一般都是先上下固定多条经线,然后用梭子引导一根纬线横向在经线间来回穿越而织成。所以,五星有时也被统称为五纬。

春秋战国时期,五行学说盛行,金、木、水、火、土等五种物质被视为构成自然万物的基本元素。五星被分别以金、木、水、火、土命名,是天文学受到五行学说影响的结果[1] 。在此之前,五星本来各有自己另外的名称:金星本名“太白”,木星本名“岁星”,水星本名“辰星”,火星本名“荧惑”,土星本名“填星”和“镇星”。这些名称,真实地反映了我国古代对五星各自特点的认识。

下面,就将我国古代对五星的发现和命名逐一予以讨论。

1.木星

五星很可能不是同时被古人发现和认识的。那么,古人首先发现和认识的究竟是哪一颗?这个问题现在已经难以准确回答了。

不过,木星可能是古人发现和认识较早的一颗行星。因为,在我国古代最早的文字记载——殷墟卜辞当中,已大量使用“岁”字,其中有些“岁”字的意思很可能就是指的木星。例如,卜辞中有不少以“王宾岁”的形式出现的记事:

辛卯卜,即贞:王宾岁,不雨?(《后编》上2.13)

丁未卜,行贞:王宾岁,亡尤?(《佚存》395)

这些记事,与本书第二章“日月观测”所引举的卜辞中“王宾日”和“王宾月”的记事的形式相同。由于“王宾日”和“王宾月”所记述的是殷王对天体太阳和月亮的祭祀,以此类推,“王宾岁”所记述的殷王祭祀的对象“岁”也应该是一种天体。所以,有人认为,卜辞“王宾岁”中的“岁”字就是指的岁星[2] 。这个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即殷代很可能已经认识了木星。

那么,殷人为什么把木星叫作“岁”呢?这是因为,一方面,殷代已对回归年的长度有了一定的认识[3] ,而“岁”在卜辞中又通常被用来表示年岁之义。如:

乙丑卜,王贞:今岁受年?十二月。(《文录》547)

甲子卜,来岁受年?八月。(《征文》岁九)

《说文》云:“年,谷熟也。”所以,上述卜辞中“今岁受年”“来岁受年”其意思为“今年收成好吗”“明年收成好吗”。另一方面,殷代可能已对木星在一个会合周期中的可见日数有了一定认识。因为,木星的会合周期大约是1 年零1 个月,即可见日数约为1 年,不可见日数约为1个月(详见本章第二节)。殷人大概正是根据木星每次出现以后的可见日数差不多恰为1 年这个神奇的特点,给它取名为“岁”的。

过去,学术界一般认为,木星之所以得名岁星,是因为古人曾用它在星空中的位置作为纪年岁的依据。因为,木星环行一周天的恒星周期约为12 年,古人曾把环绕一周天的二十八宿划分为十二次,并给各星次分别取名“星纪”“玄枵”“娵訾”等。这样,木星平均每年可行经一次,根据其所在星次,即可用于记载各个年份。可是,实际情况是,作为十二次划分基础的二十八宿体系在殷代尚未形成,殷墟卜辞中至今也未发现用十二次形式纪年份的任何迹象。这说明,木星在殷代还未被用做纪年的根据。因此,关于木星得名岁星是起因于它被古人用以纪年的认识是不能成立的。

不过,在五行学说的兴盛时期,岁星被以“木星”命名,倒很可能是因为它的纪年作用。因为,庄稼、草木的生长是一岁一枯荣,与岁星一岁移行一个星次的变化在时间上相吻合;另外,岁星12 年一周天的运行周期与太阳11.11 年的活动周期相近,而太阳的活动周期与地球上气候的水旱变化以至于每年农作物的丰歉变化又有着一定的相关性。这些情况都使古人误以为岁星与庄稼、草木的生长具有某种特殊的关系,于是就把五行中具有生长性质的“木”配给了岁星,把岁星视为天上主管庄稼、草木生长的农神。例如,《开元占经》卷二十三引石氏曰:“岁星,木之精也……主大司农。”又引《荆州占》曰:“岁星,主春,农官也。”

另外,我国古代还给木星取过其他一些名称。如,《史记·天官书》云:“岁星,一曰摄提,曰重华,曰应星,曰纪星。”

2.金星

在五星当中,金星也应该是古人认识比较早的一颗。因为,它的特征比较显著。第一,它是天上除了太阳和月亮以外最明亮的一颗星,其视亮度最大时可达-4.4 等[4] ,比恒星中最亮的天狼星大犬座α)要亮14 倍;再加上它的颜色雪白,古人于是给它取了“太白”这个十分形象的名字。第二,它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比较明显。水星的视运动速度虽然比金星快,但因距离太阳太近,不易观测,所以古人对水星的发现和认识不大可能早于金星。

不过,在殷墟卜辞中,目前尚未发现与金星有关的记载。

我国古代最早提及金星的史料是辑录在《诗经》中的西周时期的诗歌作品。在这些诗作里,多把金星叫作“明星”。例如,《国风·郑·女曰鸡鸣》唱道:“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国风·陈·东门之杨》唱道“昏以为期,明星煌煌”“昏以为期,明星晢晢”,等等。(www.xing528.com)

另外,由于金星经常是天亮之前作为晨星出现在东方天空,或者是天刚黑时作为昏星出现在西方天空,于是,当时人们便把天亮前出现的金星形象地叫作“启明星”,把黄昏时出现的像老人须发那样白亮的金星尊称为“长庚(长寿)星”。如,《小雅·大东》唱道:“东有启明,西有长庚。”长期的观测实践使古人后来发现,每当“东有启明”的日子,就不会“西有长庚”;每当“西有长庚”的日子,也不会“东有启明”,从而终于认识到,启明和长庚实为同一颗星——太白星。

在五行学说的兴盛时期,太白星之所以被命名为金星,可能主要是因为它的颜色为白色。按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金是与白色对应的,太白星故而得名为金星。由于金属是制造兵器的主要材料,古代星占士们因此多把金星神化成天上主管军事的神。例如,《开元占经》卷四十五引石氏曰:“太白,主金,主兵,主杀。”又引巫咸曰:“太白,主兵革、诛伐。”

金星在我国古代还有许多别名。例如,《史记·天官书》云:“太白……其他名殷星、太正、营星、观星、宫星、明星、大衰、大泽、终星、大相、天浩、序星、月纬。”

3.火星

我国古代给火星取名“荧惑”,一是因为它颜色发红,亮度变化较大,像变幻不定的荧火;二是因为它的运动有明显而复杂的顺行、逆行变化,使古人感到迷惑难解。正如《淮南子·天文训》所云:“荧惑……出入无常,辩变其色,时见时匿。”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天文气象杂占》也说:“天出营(荧)惑,天下相惑。”

在先秦史料中,最早提到荧惑星的是辑录了春秋时期齐国大夫晏婴(?—前500 年)言行的《晏子春秋》,其卷一第二十一章记云“景公之时,荧惑守于虚”“荧惑回逆”,等等。这说明,我国古代至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对火星有了一定认识。

五行学说盛行之时,荧惑被取名火星,其主要依据很可能也是颜色。因为,荧惑颜色发红,而红色在五行学说中是与火相对应的,荧惑就因此而得名火星。

大概因为荧惑的亮度和运动状态都变化无常,再加上它的颜色红如鲜血,古人一般都把它视为灾难之星。例如,《晏子春秋》卷一第二十一章就说:“荧惑,天罚也。”《淮南子·天文训》则说:“荧惑……司无道之国,为乱、为贼、为疾、为丧、为饥、为兵。”

4.土星

我国古代给土星取名填星或镇星,看来是因为它运行一周天的恒星周期约为二十八年,年数和二十八宿的宿数相同,即平均每年行经一宿,就像在二十八宿中轮流填充和坐镇一样。正如《史记·天官书》所云:“填星……岁填一宿。”《淮南子·天文训》则说:“镇星……岁镇一宿……二十八岁而周。”

在五星当中,土星的视运动速度最为缓慢,它在恒星间的位置变化不容易被人们所察觉,所以,古人对它的认识很可能要晚于对木星、金星和火星的认识。从现存史料看,填星名称最早见于《开元占经》所辑录的战国星占家甘德和石申夫的占文。例如,其卷三十八引甘氏曰:“填星昼见,臣谋君,女主忧。”引石氏曰:“填星失次,进则亡地,退则有丧。”等等。

由于填星在恒星间的移行十分缓慢,就像一个温文尔雅的贵妇人,古代星占术士们据此把它神化成主宰人间女主和德行的天神。如,《开元占经》引石氏曰:“填星……主德,女主之象。”《史记·天官书》亦有相同说法。

五行学说兴起以后,填星得名土星,其原因很可能也与颜色有关。因为,填星的颜色发黄,而在五行与五色的对应关系中,黄色是与土对应的,填星因此被命名为土星。

5.水星

我国古代给水星取名辰星,是因为它总是在太阳旁边来回运动,与太阳的距离最远不超过一辰[5]

由于水星距离太阳太近,经常被强烈的阳光所淹没,所以,人们平时很难对它进行观测。只有当它与太阳的距离达到最大时,人们才可能在日出前的东方地平线附近、或者日落后的西方地平线附近偶尔见到它。所以,在五星当中,水星在恒星间的移行速度虽然最快,但它却可能是古人发现和认识较晚的一颗。从现存史料看,辰星名称最早也是见于《开元占经》所辑录的甘德和石申夫的星占占文。例如,其卷五十五引甘氏曰:“辰星守牵牛,有牺牲之事。”引石氏曰:“辰星犯南斗为赦。”等等。

后来,古人用五行中的“水”为辰星命名,大概是因为它的运动速度很快,像水一样在太阳两旁来回流动,时隐时现的缘故。

我国古代认为,水星是天上主管四时节气的神。四时节气的更替本是太阳周年视运动的结果,本应以太阳在恒星间的视位置为准来确定,但强烈的阳光使古人无法直接做到这一点。而水星总是徘徊在太阳旁边,随太阳一起在恒星间做周年视运动,古人因此认为,观测水星在二十八宿中所出现的位置,就可确定四时节气。例如,《开元占经》卷五十三所辑录的甘德占文,以及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五星占》都说:“辰星主正四时,春分效娄,夏至效舆鬼,秋分效亢,冬至效牵牛。”

水星在我国古代还有一些别名,如《开元占经》卷五十三引《荆州占》曰:“辰星,一曰句星,一曰鼎星,一曰小霜,一曰音黄,一曰岁咸吴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