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文化交际类型与特点的研究成果

跨文化交际类型与特点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09-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当保加利亚文化中的中年女教师与非洲文化中的青年男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个过程不仅涉及深层文化因素的差异,还涉及浅层文化因素的差异。由此可知,差异性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特点。在跨文化交际中,差异极易造成误解与冲突。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存在,充分说明跨文化交际带有鲜明的情感性特征。

跨文化交际类型与特点的研究成果

(一)跨文化交际的分类

不同文化结构体系的主体之间的交际行为都属于跨文化交际的基本内容。然而,由于跨文化交际范畴与交际主体所属的文化圈不同,因此跨文化交际存在多种表现形式。

(1)根据跨文化交际范畴的不同,可以将跨文化交际分为宏观跨文化交际和微观跨文化交际。

宏观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不同国家主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不同国家的主体,在习俗、传统与观念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中国人英国人之间的交际、美国人与日本人之间的交际、法国人与印度人之间的交际都属于宏观跨文化交际。

微观跨文化交际主要是指国家内部不同主体之间的跨文化交际。同一国家内生活地域不同或者所属民族不同的个体之间的交际行为,如国内汉族人与傣族人之间的交际、壮族人与回族人之间的交际、中原农民与北方牧民之间的交际等,都属于微观跨文化交际的范畴。

(2)根据交际文化圈的不同,可以将跨文化交际分为文化圈内的交际和文化圈际的交际。

文化圈内的交际主要是指主流文化圈内不同个体之间的交际。比如,西方文化圈内不同国家的个体之间的交际,或者东方文化圈内不同地域的个体之间的交际,都属于文化圈内的交际。文化圈际的交际主要是指不同主流文化圈的个体之间的交际,如白人文化圈与黑人文化圈的个体之间的交际,或者欧洲文化圈与亚洲文化圈的个体之间的交际,都属于文化圈际的交际。

个体身处的文化圈不同,意味着文化差异的出现不可避免。文化差异的存在,使得个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使用的表达方式,以及表述内容所代表的含义,存在极为明显的差别。(www.xing528.com)

(二)跨文化交际的特点

文化背景不同的主体之间面对面交流,这种交际形式被称为跨文化交际。通常情况下,跨文化交际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

(1)差异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个体之间的交往,既要受到价值观念、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等深层文化因素的影响,也要受到行为方式、生活习俗、社会身份等表层文化因素的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差异性特点,一方面体现在交际双方的手势服装和语言表达方式等存在差异,另一方面体现在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民族、地域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些差异性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在影响跨文化交际过程的同时,也影响着跨文化交际的结果。当保加利亚文化中的中年女教师与非洲文化中的青年男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时,这个过程不仅涉及深层文化因素的差异,还涉及浅层文化因素的差异。由此可知,差异性是跨文化交际的主要特点。

(2)冲突性。在跨文化交际中,差异极易造成误解与冲突。然而,绝大多数的误解与冲突,都属于“善意的冲突”,即使不小心伤害到对方,也纯粹是美好愿望促成的无心善举。比如,保加利亚文化中的中年女教师设宴款待非洲文化中的青年男学生,面对保加利亚女教师的劝食邀请,非洲男学生根本无法拒绝。因为在非洲文化中,只要主人劝食,客人不能推却;而在保加利亚文化中,主人则必须满足客人的需求。这种由于文化习俗的差异性导致的冲突性局面,在跨文化交际中极为常见。

(3)情感性。由于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之间的交际,交际过程和结果充满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这既容易导致交往主体产生心理上的紧张感和焦虑感,也容易引起交往主体在情感上的强烈反应。不同文化背景的主体在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心理反应,被称为“文化休克”。“文化休克”的存在,充分说明跨文化交际带有鲜明的情感性特征。

(4)挑战性。考虑到跨文化交际中充满了误解、冲突甚至失败,这意味着跨文化交际想要获得成功绝非易事。与此同时,跨文化交际能够深刻影响交往主体的思维、态度、性格、阅历和视野。在收获丰富的阅历、成熟的性格、宽容的态度、缜密的思维、开阔的视野的同时,交往主体还增强了独立意识、适应能力和交往能力。在理解并尊重由于文化差异导致的个体生活方式的不同时,交往主体能够勇敢地迎接跨文化交际带来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