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共和国教育55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共和国教育55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时间:2023-10-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族传统文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三个显著特征:1.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文化学上称为“自我认同”。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该民族成员世代传承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聚力和团结的象征。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反映了一个民族寻求现代化的愿望。

共和国教育55年:民族传统文化的含义与特征

民族传统文化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现实课题。一般认为,民族传统文化是特定民族在历史实践活动中创造和积淀的文明成果,是民族共同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相对于外来文化来说,是指母文化或本土文化;相对于现代文化来说,是指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文化。它或者表现于物质载体,如建筑雕塑、生产工具、生活用品;或者表现于各种知识信息的积累储存。

民族传统文化具有三个显著特征:

1.民族传统文化的自我认同性。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都要极力维护自己的民族传统,保持自身文化的特色,文化学上称为“自我认同”。斯大林说:“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可见,任何民族都有不同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世世代代积累的文明成果,是一个民族不断发展的源泉。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强化一个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从世界范围看,欧美各国和日本在实现现代化的具体进程和方式上,都各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它们都尽可能地保持了自己民族文化的特色,即在最大限度上实现了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www.xing528.com)

2.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性。每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既有认同性,又具传承性。他们都具备着某种传递和延续生命的手段,都有一整套自己的传承机制。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该民族成员世代传承相沿的共识符号,是该民族共同体内聚力和团结的象征。民族传承对每个成员的影响很大,每个成员都深深镌刻着本民族传统文化的印迹。这种传承性十分稳定和持久,存在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中,并作为民族核心要素与民族共同体相始终。而且,这种传承性协调并维持着一个民族的平衡,对民族的发展具有调适、整合的功能。因此,民族文化传承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每个民族的文化都不应该强行中断,而应世世代代不断延续和发展。

3.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一般说来,当一个民族处于封闭状态,不与其他民族发生任何联系的时候是无所谓适应不适应的;只有当它与异民族发生交往,特别是激烈冲突的时候,发展阶段较低的民族文化才有一个如何适应发展阶段较高的民族文化的问题。但是,这种文化适应,绝不是发展阶段较高的文化代替较低的文化。任何民族都不愿意使自己的民族文化融入到他民族的文化中,而是希望在自己文化基础上通过吸收他民族的文化来繁荣和发展自己的文化。日本自古以来就重视与其他民族来往,是一个有选择地吸收他族文化的国家,它在古代一直以中国为师,而且吸收后还要想办法超过中国。日本的片假名、平假名现在还保留了大量的汉字。种茶是从中国学去的,可现在日本的茶在国际市场上处于领先地位,而且超过了中国。在近代当它意识到不以西方为师便难以生存和发展时,便断然“脱亚”,大量引进西方文化,终于使自己迅速成为第一流的强国。可以说,民族传统文化的对外适应性反映了一个民族寻求现代化的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