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羌族口头艺术:巫术表演方式与身教法则

羌族口头艺术:巫术表演方式与身教法则

时间:2023-10-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羌族口头艺术的巫术表演方式,其传承以“师徒相传”为主,有一套严格言传身教的培训手段,巫术表演者身份的确立也要经过相应的考核,才能加以最终认定。这种过程非常漫长,短则三五年,长者需达数十年。头年,主要是背经文和基本动作。每天上午一早他就来教。仪式和动作由他做一遍,我当场复作,或第二天将他以前教法时已学的动作重做一遍,由马成林纠正。在严格应考的诸项中,尤以两种法术的“考试”表演最为独特。

羌族口头艺术:巫术表演方式与身教法则

羌族口头艺术巫术表演方式,其传承以“师徒相传”为主,有一套严格言传身教的培训手段,巫术表演者身份的确立也要经过相应的考核,才能加以最终认定。这种过程非常漫长,短则三五年,长者需达数十年。2005年8月,笔者采访了汶川县龙溪乡释比马永清,以下为其口述:

我36岁(1990年)开始师从马成林学习下坛释比。我拿一只活公鸡去他家拜师,他就成为我师傅。我俩在我家的“房背”(房顶平台)学习。头年,主要是背经文和基本动作。每天上午一早他就来教。一般只上午学刁,下午各家都去忙田地的事。背颂经文时,他每句先念一遍,我就这样一句一句跟着学。到了晚上,我上山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把当天学会的唱词再读几遍。第二年,他教我打羊皮鼓的舞蹈步态,作法的舞蹈和经咒。仪式和动作由他做一遍,我当场复作,或第二天将他以前教法时已学的动作重做一遍,由马成林纠正。[45]

考核尤以“盖卦”最为严格,这相当于徒弟学成释比后所举行的“毕业考试”。在葛维汉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中,对释比的“盖卦”过程,有详尽的阐释:“一名巫师必须从师学习3至15年,凭自己的能力去长时间记忆才能拥有这一特权。当他完成学业后,在神林里有一个授职仪式。老的巫师诵经或念咒直至黎明,半夜的时候要杀一头羊或一只公鸡。新的巫师按礼仪要用瀑布的水清洗双眼,以便能看见鬼神,同时这也净化了他本身,使他的头不再糊涂,手不再笨拙。绵羊、山羊或公鸡要供奉给神灵,然后被在场的人煮食。除此之外,他们每人还要吃一块馍,当在场的所有食物被食用完毕以后,新巫师的家人还要为他们提供肉食和馍。这样以后,新巫师就正式成为了巫师,所有认识他的人在需要时都要请他做法事。”[46]主考官是远近闻名的多位释比,考试内容是抽背经段和表演“法术”。在严格应考的诸项中,尤以两种法术的“考试”表演最为独特。[47]依民族学家胡鉴民20世纪30年代实地考察记载:首先是“请毒药王”。法器为一皮包,内装各种具有不同功效与法力的兽骨羽毛。考试时,徒弟背包,边击鼓边舞蹈至考者面前,围观者据说可清晰听见包内出现各种奇怪的声音,如私语,如密咒。来到“盖卦(考试)地点,拜谢师傅后,徒弟先唱经举行“请寨神”仪式,要把天上地下,从古到今、从远到近的各种神灵都请到(一般依次口诵人名),这是考查徒弟唱经的完整性;随后举行开坛(咂酒)仪式,并请毒药王喝第一口酒,即将酒杆搬直,下部深插坛中,头部插入皮包,合格者应看见咂酒坛中酒明显一点点减少。这是考查徒弟的法力。胡观之后也言“果然能饮”。[48]其二,羌地俗称“杀纤纤”,学徒须以一刀或一针自颊部插于口中,针头悬挂一面小旗。“考试”直至结束,学徒须保证颊部不流血,人毫发无伤,则顺利“毕业”。(www.xing528.com)

“盖卦”的同时,有时师傅也会给徒弟传交法器等物,如上文中的马永清,即由马成林主持在巴夺寨的城隍庙前“盖卦”,师傅杀了一只白公鸡以“血祭”方式为一本手抄的咒符书开光,并将此书正式传给马永清。据马永清解释,这样该书就有了法力,也才能使用。羌族口头艺术巫术表演方式这种言传身教的传承方式,与世俗表演传承普遍以民间潜移默化的口耳相传方式相比较,区别是十分明显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