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米拉日巴传与格萨尔王传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米拉日巴传与格萨尔王传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米拉日巴传》叙述了米拉日巴坎坷凄凉的一生和他为求佛法而不辞劳苦、潜心修炼,最后获得“正果”的故事。《米拉日巴传》是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来描写米拉日巴一生的。《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在藏族人民中流传广泛、结构宏伟的英雄史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格萨尔王传》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

中国少数民族历史故事:米拉日巴传与格萨尔王传

索文清

米拉日巴(1040年—1123年)是11世纪中期的藏族著名僧人、喇嘛教噶举派的第二代师祖。在藏族人民传说中,他是一位神通广大的英雄人物。《米拉日巴传》叙述了米拉日巴坎坷凄凉的一生和他为求佛法而不辞劳苦、潜心修炼,最后获得“正果”的故事。这是一部水平较高的传记文学名著。

《米拉日巴传》的作者本名却吉伦保(1452年一1507年),出生在后藏娘堆,7岁时从噶举派大师衮甲桑杰出家受沙弥戒,取法名叫桑杰坚赞,写书时用名藏宁·海如嘎。他自幼崇拜米拉日巴,曾以其行为为楷模,隐居深山苦修数年,“得道”之后,遍游西藏。因为他平日靠化缘度日,生活清苦,行为怪诞,故有人给他起了个“后藏疯子”的诨号。桑杰坚赞平日十分注意搜集关于米拉日巴的传说以及前人写的有关他的材料。后来,桑杰坚赞写了两本描写噶举派高僧的书,《米拉日巴传》是其中的一部,成书约在1488年。

米拉日巴出生于后藏贡塘(今西藏吉隆境内)。因父亲经商有方,家境富有。7岁时父亲去世,剩下他和母亲、妹妹3人,孤儿寡母,无依无靠,于是伯父、姑母乘机侵吞了他家的土地和财产,将他们母子3人赶出家门,并逼迫他们服沉重的劳役,还时常遭到打骂和虐待。

米拉日巴15岁时,母亲靠变卖娘家的田产,送他外出学习咒术,以便将来报伯父、姑母霸产之仇。米拉日巴牢记母亲的嘱咐,在后藏一带学了本教(流行古代藏族社会的一种原始巫教)一些咒术,然后返回家乡。据传说,他运用咒术,将伯父、姑母及其子女亲友等35人压死在塌屋之下。因母亲在家乡受歧视,他又运用法术施以本教“放雹法”,砸毁了全村的庄稼,报了仇,为母亲雪了耻。

后来,米拉日巴为了悔过放咒和降雹的“罪孽”,不得不修习正法。38岁那年,他投奔到噶举派创始人玛尔巴门下。起初玛尔巴为净除他的“罪障”,不传法,只让他种地、盖房、服苦役,有时还打骂相加。米拉日巴经受了9次大的磨难,对加给他的“考验”,始终驯服顺从,毫无怨言。最后玛尔巴才把噶举派的密法全部传授给他,他成为玛尔巴的第一弟子。据说,米拉日巴在雪山中修炼时,只穿单布衣即可抗御严寒,故被人们称作“日巴”。他在玛尔巴门下学了6年多时间,随后云游四方,广收门徒传法,涌现了日琼巴、塔布拉杰等许多著名弟子,形成了噶举派中注重苦修的修行派。

《米拉日巴传》是以师徒问答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来描写米拉日巴一生的。作者通篇都在赞扬米拉日巴为求法不怕劳苦、忍辱负重、百折不挠的精神,宣传了佛教因果宿命论哲学。书中告诫人们:人活一世要顺从命运的安排,甘心情愿地忍受苦难生活的折磨,最后才能赎掉“罪孽”,得成“正果”。该书在宣扬这些消极的唯心主义思想的同时,也向我们展示了11至12世纪西藏封建社会中黎民百姓的苦难生活的画面,暴露了社会的贫富矛盾和剥削阶级的巧取豪夺及上层僧人的荒淫无耻,为我们研究这一段社会历史情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材料。《米拉日巴传》描写的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文字清新隽永,显露了作者在语言文学上的才华,因此多少个世纪以来,这本书在西藏盛传不衰。如今它不仅有汉、蒙文的译本,还有英、法、日、德等国文学的译本,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www.xing528.com)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在藏族人民中流传广泛、结构宏伟的英雄史诗,深受群众的欢迎和爱戴。史诗产生的时间大约在11世纪到13世纪,最初只有少数几部,后来经口头流传不断创新积累,部数也越来越多,目前搜集到的就有六、七十部,初步估计约有150万诗行,达数千万字。除口头说唱流传外,另有不少手抄本和木刻本传世。这些作品大部分都没有经过认真、系统地整理,但流传极广。史诗描写的场面宏大,语言生动,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和时代性。

全书贯穿了一条主线,就是描写岭国的格萨尔王如何以大无畏的精神降伏妖魔,抑强扶弱,救护生灵,使善良的百姓能过上太平安宁的生活。许多章节的故事内容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思想展开的。如《天岭卜筮》之部,叙述了人间妖魔肆虐,百姓横遭苦难,天上众神知道后,聚议派天神之子降临人间,扫除暴虐,拯救黎民。这投生人间的王子就是格萨尔,他肩负了除暴安良的重任,给人民带来了希望和自由。在《降服魔国》中,讲了北方一个魔国的魔王鲁赞性情暴戾,以男女儿童为食,抢走格萨尔次妃梅萨的故事。格萨尔为了消灭这个魔王,排除臣属们的劝阻,勇敢地亲赴魔国,与梅萨合作,最后机智地处死了魔王鲁赞,救出了爱妃。格萨尔是人民心目中的英雄,他在许多章节里都被塑造成智勇双全的人物。他对于剥削人民、搜刮财物的上层僧人给予无情的斥责,而对被压迫的劳苦人民总是同情地将财物散发给他们,加以救济。当侵略者来进犯岭国时,格萨尔身先士卒,率领部众一直打到侵略者的老巢,为保卫家乡,绝无退缩。他经常这样教诲岭国的臣民:“不要挥兵去犯人,但若敌人来进犯,奋勇抗击莫后退!”这是岭国与周围邦国相处的信条,格萨尔正是恪守了这样的信条,率领臣民英勇杀敌,多次严惩来犯者,取得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有人说格萨尔实有其人,他是出生在吐蕃王朝的末代赞普达玛死后藏历的第一个甲子;还有人根据史实推断,认为格萨尔就是11世纪时在青海湖以东建立过地方政权的藏族领袖人物唃厮啰(公元997年—1065年)。“唃厮啰”为藏语,“佛子”的意思。他自称是吐蕃赞普的后代,臣属于宋朝,累代受封,他曾配合宋朝在抵御西夏时有过战功。格萨尔王的塑造可能有唃厮啰的影子,但史诗中描绘的英雄事迹,却带有许多虚构的成分。在这个传奇式的人物身上,藏族人民寄托了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憧憬,对分裂、战乱现实的憎恶,格萨尔的行动代表了人民的意愿和理想,自然要受到人们无拘束的神化和讴歌。

《格萨尔王传》在艺术上的成就也是十分突出的。它的篇幅巨大,结构宏伟,描写战争场面广阔、神奇。格萨尔和前后几十个邦国发生过战争关系,但是每场战争的描写都各具特色,表现出作者丰富的想像力。诗中人物的刻划也不落俗套,主人翁格萨尔本领超群,他能变化身形,役使鬼神,大闹地府,也可以支配自然,就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令人钦佩和喜爱。故事情节展开时,跌宕起伏,变化莫测,十分引人入胜。在叙述故事时,常常插入许多凝练的赞词、谚语,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特别是采用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说唱形式来表达,就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格萨尔王传》在国内有藏文本和蒙文本。藏文本流行于西藏和甘、青、川、滇4省的藏族地区,也流行于土族纳西族地区以及藏边的尼泊尔、不丹等国。蒙文本叫作《英雄格斯尔可汗》,在国内流行于内蒙古和新疆、青海等省的蒙古族地区;国外在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匈牙利、伊朗等国也有流传。国际上研究这部史诗的学者很多,很早就有了英、法、俄、德、日、印等国文字的节译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