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美国作家描绘的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大运河沿岸生活

美国作家描绘的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大运河沿岸生活

时间:2023-10-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94年,一位美国作家朱利安·拉尔夫受《哈泼杂志》编辑部的派遣,到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的大运河沿岸来体验生活,采访调查和进行文学创作。根据拉尔夫在故事集《独自闯荡中国》前言中的介绍,画家韦尔登对于当地老百姓的服饰式样和色彩十分痴迷。运河边的一个凉亭在题为“运河边上一个凉亭”的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杭州凉亭和小桥的模样。运河边一个茶馆杭州运河上的一座小桥

美国作家描绘的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大运河沿岸生活

1894年,一位美国作家朱利安·拉尔夫(Julian Ralph)受《哈泼杂志》(Harper's Magazine)编辑部的派遣,到中国南方江苏和浙江的大运河沿岸来体验生活,采访调查和进行文学创作。同行的有一位叫韦尔登(C.D.Weldon)的画家,奉命为前者在中国创作的一本故事集画插图,他以简练的笔触和透明的色块,恰如其分地表现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鲜明特征。由于创作灵感来自真实的生活,所以他笔下的人物和景观无不栩栩如生。

韦尔登是当时美国一位知名的画家。他的眼光和对色彩的感受力都极为敏锐,跟作家拉尔夫一起在杭嘉湖平原的农村进行考察时,对于那儿浓郁的乡土民俗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根据拉尔夫在故事集《独自闯荡中国》(纽约,1897年)前言中的介绍,画家韦尔登对于当地老百姓的服饰式样和色彩十分痴迷。尤其令他感到惊奇的是运河边一家磨坊老板14岁的女儿,她不仅模样俊俏,而且服装也十分独特,上身穿一件黑色小褂,下身穿一条浅蓝色的裤子。画家感叹自己的颜料无法表现出那种独一无二的蓝色。

令韦尔登印象深刻的并不仅限于具有浓郁地方色彩的服饰,他的画笔还记录了江南风格浓郁的杭州老房子的窗、门、屋檐和墙等各种细节,为后人保存了一份珍贵的历史记忆。画家笔下其他具有鲜明杭州地方特色的景观,还包括大运河上式样古朴而装饰精美的客船。前段时间,杭州市政府为了征集大运河上客船的设计图案,曾兴师动众,动用了各方面的资源,实际上韦尔登这位美国画家在100多年以前就为我们提供了大运河上这种漕坊船的图像。

农家闺女(韦尔登,1894年)

茶馆的一角(韦尔登,1894年)

大运河上的客船(韦尔登,1894年)

用鱼鹰捕鱼的方式(韦尔登,1894年)

官邸花园(韦尔登,1894年)(www.xing528.com)

大运河上过去还有一种独特的捕鱼方式——渔民驾船带着鱼鹰去抓鱼,时过境迁,人们很难再看见这种捕鱼方式了,如想忆旧,就只能从韦尔登的画中去领略一番了。杭州现在虽然还有少数一些老房子保留了下来,但是有更多的建筑结构和装饰细节早已失传。幸运的是,从韦尔登的另一张名为“官邸花园”的插图中,我们还可以见识到一些有关排门上装饰图案、方形灯罩,以及藤编凳子等珍贵古建筑和室内装饰的细节。

清末的杭州城内外水道纵横,运河交错,运河上的住家船和运河边的建筑等表现人们生活方式的具体特征构成了杭州作为江南水乡的基本要素。从韦尔登题为“运河边一个茶馆”的插图中,我们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当时住家船的样式,以及运河边上低矮简陋、但仍不失优雅的民居建筑。

运河边的一个凉亭(韦尔登,1894年)

在题为“运河边上一个凉亭”的插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当时杭州凉亭和小桥的模样。其中那座具有众多台阶青石板石桥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假如我们把这张画跟前之江大学校长费佩德在民国初年拍摄的一张老照片中的石桥做一下比较,就不难发现韦尔登的水彩画中那座石桥相当真实和准确地再现了当时随处可见的青石板桥。

运河边一个茶馆(韦尔登,1894年)

杭州运河上的一座小桥(费佩德,约1920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