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概貌:70年演进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概貌:70年演进

时间:2023-11-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大运河流经江苏八个城市,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关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根据上述界定,可以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类。

大运河江苏段文化遗产概貌:70年演进

大运河于公元前486年开始开凿,全长共2700公里,包括隋唐大运河、京杭大运河和浙东大运河三个部分。大运河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8个省、直辖市,通达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不仅是中国古代南北交通大动脉,也是华夏大地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大运河深远地影响着沿岸城市发展,两千余年来大运河和沿岸城市的兴衰也见证了中华文明的起起落落。悠悠运河水,传承逾千年。尽管吴王夫差秦始皇孙权等运河的开凿者早已千古,但是大运河沿岸的文化仍然在传说、戏曲、诗词、手工艺等文化形式中鲜活地存活着,并经由这些方式将历史与现实联系起来,继续滋养着今日的中华文明。

江苏省自然资源优势得天独厚,经济繁荣,文化发达,人才辈出,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形容实不为过。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大运河流经江苏八个城市,形成了绚烂多姿的大运河江苏段文化带。受大运河影响,沿岸的八个城市在文化上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它们一起谱写着大运河江苏段的璀璨文明。我们通过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简要推介,来领略江苏段大运河文化的丰富多彩与独特魅力。

一、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定与分类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办发2005年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将其界定为“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2011年我国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二条又做了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传统体育游艺等”。

关于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范围,目前学界尚无定论。一般而言,由大运河生产、生活方式孕育而产生的,或者其内容反映大运河生产、生活方式的,或者其形成、传播依赖于大运河环境的,都可以界定为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上述界定,可以将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以下几类。

第一,由大运河特定环境所孕育产生的传统音乐、传统戏剧、民间舞蹈、传统技艺、民俗、民间信仰等。传统音乐如淮安楚州地区的“楚州十番锣鼓”,传统戏剧如被称为“百戏之祖”的昆曲,以及由中原地区的豫剧流入徐州地区与当地的曲艺、民歌等音调发展形成的徐州梆子,传统技艺如苏州宋锦织造技艺、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艺,民间信仰如大运河沿岸的金龙四大王,民俗如宿迁市的皂河正月初九龙王庙会等。

第二,以运河事物,运河生产、生活为表现内容的民间文学、传说、古诗词等。例如淮安吴棠和慈禧清河县治水的传说、宿迁大王庙供的靳辅的传说、常州苏东坡的传说、洪泽湖大堤的传说等。许多帝王和文人留下了大量与大运河相关的诗篇,如康熙的“过宿迁”“阅河”,乾隆的“渡永济桥作歌”“安澜龙王庙”,以及王安石《泊船瓜洲》、赵彦卫《吴中舟师之歌》、张继《枫桥夜泊》、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等。

第三,历史上形成的涉及大运河发展建设、水工设施的地名以及具有悠久历史并有着一定知名度的与大运河相关度较高的政区地名。前者包括大运河沿线带有闸、坝、堤、工、口、渡、桥、塘、河等字眼的地名,如瓜洲渡、西津渡、三汊河、寒山桥、古末口、山塘、清江浦等,后者如镇江的丹徒、京口,宿迁的皂河、泗洪等政区地名。

第四,由大运河商贸、文化交流而形成进而发展和传播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常州的篦箕和木梳由于选材讲究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自古以来就闻名遐迩。常州的“篦箕巷”沿大运河而建,整条街巷家家户户都以制作梳篦为生,商船到达这里后船员都要上岸买些梳篦带回家,官员为了谄媚皇上总要到常州定制一批高级梳篦进贡皇宫。

二、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

江苏既是全国文化大省,也是非遗大省。在非遗传承、保护与发展方面,江苏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了基础厚实、渠道通畅、衔接有序的生态格局。

截至2018年底,江苏省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名录体系和传承人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全省共普查记录非遗资源项目28922个,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46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11个,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共4506个。其中,昆曲、南京云锦织造技艺等10个项目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32人,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400人,市、县(区)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4713人;已建成国家和省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非遗研究基地等各类基地50多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0个,各类非遗展示馆(厅)和传习所(传承基地)583个。

江苏省设立了非遗项目传承保护专项资金,每年选取10个左右的省级非遗项目,给予2万—3万元的财政专项补贴。在保障非遗项目传承人的经营与生活方面,江苏根据非遗传承保护的实际需要,推行非遗传承人保护机制,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采取年度补贴政策,补贴资金为0.1万—1万元。此外,2017年江苏省出台了《关于实施乡土人才“三带”行动计划的意见》,鼓励和促进乡土人才“带领技艺传承、带强产业发展、带动群众致富”。并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了123位省、市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作为乡土人才,为培养非遗优秀传承人创造了条件。仅在雕刻、刺绣、陶艺古建筑工艺美术类方面,非遗传承从业人员已达到100万人之多,产业规模已经超过千亿元人民币

江苏非遗保护的科技应用风生水起。2010年国家启动了非遗数字记忆工程。江苏的海州五大宫调、白蛇传传说和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入选该工程的100个国家重点非遗项目,标志着江苏非遗传承与保护工作进入了数字化阶段。随后,江苏省启动了非遗数字记忆工程,目前已有28个非遗项目和30多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入选该工程。江苏非遗数字记忆工程前期数字化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基本完成,为今后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奠定了基础。江苏加快建设非遗数字化生态博物馆,2012年我国首个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海州五大宫调数字化生态博物馆,在江苏连云港落成开馆,2014年淮海戏数字化生态博物馆正式上线。这些数字化生态博物馆至今依然是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代表性成果,是全国非遗项目创新传承与有效保护的活样板。

江苏非遗保护平台搭建形式多样。江苏省注重非遗传承保护工作的整体性,不断改进方式、拓展空间,为非遗保护持续创造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自2010年起,江苏省政府开展了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的认定工作,建成了10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全省每年组织非遗项目参加国内外各类有关展会,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活动,江苏非遗文化项目走入30多个国家和地区,享誉海外。全省还建有省级非遗示范基地,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的非遗展示馆(厅)、民间艺术馆和传承基地。这些非遗场馆(基地)成为传播非遗、实现非遗项目与受众交流互动的重要阵地,初步形成了稳定的非遗传承保护的区域性空间体系。江苏还开展非遗项目进社区、进校园、进村落、进家庭活动,举办形式多样的非遗项目传承保护活动,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拓展了非遗项目传承保护的文化空间,搭建了形态多样的非遗传承保护平台。

江苏非遗保护法制环境也大为改观。2011年6月,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提出依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各级政府的职责。2013年,江苏省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省内各地市也相继出台了有关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地方性法规。省、市、县三级普遍建立了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或保护工作领导小组,13个市、86个县(市、区)成立了非遗保护中心。另外,省内还逐步建立和健全了非遗领域的研究、检查、激励等保护工作机制。国家、省、市三级非遗文化传承保护的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建成。因此,江苏省非遗传承和保护工作走上了依法保护、管理、利用的良性发展轨道

三、大运河江苏段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江苏省是我国传统文化大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46项,其中大运河流经城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共有102项。大运河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大运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生、传播、传承、演化等都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大运河流经城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苏州最多,达33项,其次是扬州和常州,分别为19项、13项,其他具体如表2-1所示。由于项目繁多无法一一列举,因而仅能从中节选一部分,以展示大运河流经城市的文化风采。

表2-1 大运河江苏段城市国家级非遗数量

苏州市

古语有云“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是我国南方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非物质文化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苏州拥有江苏省最多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名目,非物质文化丰富多彩,广泛分布于各个领域,艺术、医药、饮食等均有涉猎。本节节选一二以展示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多彩。

(1)昆曲

昆曲(Kun Opera)有着极其悠久的历史,是很多其他传统剧种的源头。昆曲又被称为“昆剧”,发源于600多年前,由苏州昆山人顾坚草创,经明代昆曲家的改革,渐渐形成了现代昆曲的风格。昆曲在明代非常繁荣,传播广泛,大运河也是昆曲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繁盛时期,甚至江南水乡的楼船之上也能传出昆曲演出的优美唱腔。

(2)苏绣

苏绣是苏州地区刺绣产品的总称,属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是中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这个古老的刺绣技艺发源于苏州吴县一带,后经由水路和陆路等方式传播开来,现已经广泛流行于无锡以及常州等地。刺绣技艺离不开养蚕、缫丝,故而刺绣,也被称为丝绣。到了清代,苏绣发展成熟,与湘绣粤绣蜀绣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绣。清代也是苏绣的全盛时期,并分化成诸多流派,名手频出,争相竞秀。

(3)苏州御窑金砖制作技术

金砖的烧造由皇帝亲自负责,只有得到皇帝谕旨方能进行。从明代的永乐年间到后来清朝的光绪年间,皇帝把御窑金砖烧造的具体工作委派给了工部。整个工作进程由负责营造的佐官(照磨、知事)监造,并通过地方保甲落实到具体窑户,层层下放权责明确,并通过付部分定金的方式进行约束,尾款只有在全部合格后才最后付清。永乐年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因造紫禁城,所需砖木量非常之大,同时工艺质量要求也非常严格,因苏州香山工匠的推荐,工部最终选中了陆慕砖窑。陆慕砖窑由于质量优良,永乐大帝赐名窑场为“御窑”。一般御窑金砖烧制好后,主要经由大运河运往京城。

(4)明式家具制作技艺

明式家具制作技艺源于五代时期,经过两宋、辽、金,技术在明代达到登峰造极,后来在明代中期发展出不同的风格,演绎成不同典型。到了民国时期,外来文化的侵入渐渐在家具制作技艺方面显现,形成了苏州明式家具的特定风格。

明代初期家具技艺发展出了不同的制作方式:最初发展出的形式开始受人青睐,但渐渐过时,退出主流地位。随后以硬质木材为主的家具开始登陆历史舞台,这种类型是在原有宋、元硬木家具制作技艺的基础上,发展完善的。同时它也代表了明式家具逐步形成了规范、系统的制作技艺。特别是在嘉靖、万历年间,明式家具制作技艺达到了古家具制作的巅峰,风格渐渐定型,这种风格的家具被后人誉为“明式家具”。总体而言,漆木家具和硬木家具在明朝初期和中期较为流行,两者相互并存,但到了明朝晚期硬木家具才最终占据了主体地位,从中可见明代家具的演变历程。明式家具借由发达的水路和陆路交通体系影响深远,为苏州的经济繁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5)绿茶制作(洞庭山碧螺春)饮茶是中国人的传统爱好之一,其中苏州著名特产碧螺春茶,是我国十大名茶之一。碧螺春自古以来就在茶叶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属于茶中珍品,唐代碧螺春茶即作为贡品为宫廷所喜爱。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取自茶叶的嫩芽部分,采集极为艰辛。

无锡市

无锡被誉为“太湖明珠”,是大运河畔重要的经济、文化城市之一,无锡市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九项。本节节选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展示无锡非遗的特色。

(1)惠山泥塑

无锡惠山位于大运河之畔,谈到惠山就自然想起这里的古镇还有泥人,据传无锡泥人已有四百年的发展历史。到了清代据《清稗类钞》记载,乾隆南巡之时,惠山有个著名泥人艺术家王春林制作泥孩数盘进献给乾隆皇帝,得到了皇帝的称赞。由此得知,清中期以前,惠山泥人的制作技艺已经独具风格,到达极高的水平,并且已经声名远播。相传,全盛时期,无锡就有40多家不同规模的泥人作坊。知名泥人制作艺术家如王春林、陈杏芳、王锡康周、阿生、丁阿金等。

大运河为惠山泥人的交易与传播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相传在全盛时期,每年入秋以后,苏北有数百艘船数千人次不辞路途遥远前往惠山采购泥人,另外一些高档泥人也会随着前来无锡经营蚕丝、米面的各地商贾作为礼品运往远方。

(2)致和堂膏滋药

随着大运河远播异地的不仅有惠山泥人,还有各种特色食品、茶叶以及药剂等等,致和堂膏滋药就是其中一种。熬制膏药工艺极其复杂,要经过识别、浸泡、煎熬、去渣、微火浓缩、辅料收膏、存放等诸多工序。

镇江市

(1)镇江恒顺香醋酿造技艺

柴米油盐酱醋茶是老百姓日常离不开的生活必需品,大运河的繁荣曾让沿岸不同城市之间的生活用品相互往来,一方面丰富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还让优质产品得以名声远播。镇江香醋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镇江香醋主要以糯米为原料,其起源应当与米醋或糯米醋的发明与发展密切相关。镇江恒顺香醋酿制技艺是中国酿醋行业里仍在延用的少有的几种传统酿造工艺,已经成为传统酿造工艺的代表和精华,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常州市

延陵、毗陵、晋陵、南兰陵、武进等耳熟能详的名字都是常州曾经用过的名称。常州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发展到现在已经积累了3200余年的历史文化。常州非物质文化名目较多,国家级非遗共13项。本节节选部分,以展示常州非遗的多姿多彩。

(1)金坛剪纸

逢年过节中国人都有贴窗花、对联的习俗,寓意驱鬼祛邪、吉祥如意。制作特定图案的贴纸就形成了不同的技艺和风格,金坛刻纸就是独具特色的工艺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清两代。金坛刻纸颜色多为大红,偶有黄、绿。这种被镂空染色的纸被赋予了美好的寓意,贴在门楣上的被称为门笺,梁沿上的为喜笺,另外的一些则贴在船头仓尾、篷架、神龛等处的边沿,皆象征平安吉祥等。在这种镂空纸的基础上,金坛刻纸渐渐发展成熟,2007年和2008年,金坛刻纸分别进入了江苏省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常州梳篦

梳篦是一项非常古老的发明,发展至今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常州梳篦的制作技艺始于东晋时期,到了明清时期制作技艺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平。鳞次栉比中的栉说的就是梳篦,它既有实际的用途,又有装饰功能,属于中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那些制作精美的梳篦常被古代妇女拿来用作装饰,梳篦也是江苏省常州市历史悠久的地方传统手工艺品。梳篦实际上是两种器物的合称,包括木梳和篦箕。常州梳篦流传至今,影响已经远播海内外,在多次国内外展览会和博览会中,曾荣获金、银质奖章10余项。

(3)象牙雕刻

从雕刻形式上分,象牙雕刻可以分为圆雕、浮雕、镂雕、浅刻、微刻,象牙浅刻实际上蕴含在其他技法之中。常州地区象牙浅刻的历史可以追溯久远,明末常州地区的象牙浅刻开始展露舞台,先后出现了一大批浅刻大师,如“皮雕法”的大家张希黄。任何一门技艺的发展、繁荣以及传播都离不开便利的交通作为依托和媒介,大运河连接江南与皇城,在象牙雕刻技艺、文化的传播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扬州市

很多人是通过“烟花三月下扬州”这句古诗开始了解扬州的,扬州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自然风景优美,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同时扬州市地理位置优势明显,是江苏省陆域地理几何中心(扬州高邮市),在大运河流经城市中地位显赫,被称为“中国运河第一城”。扬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繁多,本节列举部分以供赏析。

(1)雕版印刷技艺

扬州博物馆暨扬州双博馆,由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和扬州博物馆新馆组成,雕版印刷在扬州曾单独成馆,仅从这一点可以看出扬州雕版印刷术的重要地位。扬州雕版印刷技艺始于唐代,发展于宋元时期,兴盛于清代,因扬州的重要文化地位和运河连接起来的交通网络,扬州雕版印刷影响极为广泛。即使到现代,扬州雕版印刷技艺仍经久不衰。雕版印刷技艺在这些人的手中重泛活力,薪火相传,造福世界,扬州雕版印刷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颗明珠。

(2)扬州传统造园技艺

扬州园林独具特色,个园与何园堪称扬州园林的代表。扬州园林技艺始于西汉时期,在隋唐时初步达到繁荣,后经宋明两代渐趋成熟,到了清朝乾隆年间可谓真正到达鼎盛。《园治》是世界上可考的第一部造园学的专著,这部专著由明代计成所著,作者在扬州造园时撰写,书中高度概括了造园的理论和技艺,至今仍被造园学家奉为经典。扬州园林以其独特的魅力仍在吸引着四方络绎不绝的游客。

淮安市(www.xing528.com)

这里曾产生诸多历史名人,大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还有我们敬爱的周总理都出生于此地,这就是人杰地灵的淮安市。淮安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城市之一。本节节选部分淮安市国家级非遗以展示淮安非遗特色。

(1)淮海戏

江苏地方戏曲种类繁多,流行于连云港、淮安、宿迁及徐州、盐城等市及部分县区的一种戏曲叫做淮海戏,该剧种已经有两百年左右的历史,是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淮海戏大体上可以分为男腔和女腔,音乐形式非常丰富。淮海戏的典型特点是耍腔,经常在乐句结尾会突然翻高八度,这种唱法被称作“拉魂腔”。淮海戏的表现内容主要是苏北地区的农村生活,乡土气息非常浓厚。

徐州市

徐州是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城市,也是大运河流经的重要城市,还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徐州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徐州与扬州、青州等九座城市并称为华夏九州。

(1)徐州剪纸

中国一些传统节日的装饰中多有剪纸、刻纸等,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剪纸以及刻纸技艺。从图案的内容上看,徐州剪纸已由传统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出现了一大批新时代的剪纸作品,这些作品内容更为广泛,涉及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另外还新加入了工作以及生活场景等现代内容。

(2)徐州(邳州)彩扎

我国南北方祭祀、节庆、游艺等民俗活动虽有差异,但也极为相似,各种民俗活动中,彩扎技艺可谓流行于南北各地。彩扎技艺先在纸张表面彩绘,然后以篾骨纸裱为主,构成各种造型。由于材质和工艺手法不同,彩扎技艺被分为多种类型,邳州彩扎独具特色。邳州彩扎已经被国家非物质遗产名录收录。

宿迁市

宿迁古称下相、宿豫、钟吾等,地理位置上宿迁市北倚骆马湖,南临洪泽湖,京杭大运河从该市穿流而过。清代乾隆皇帝,六下江南的过程中,五次于宿迁驻跸,乾隆曾称赞宿迁为“第一江山春处好”。可以从宿迁的国家非遗中感受其丰厚的地域文化。

(1)洋河酒酿造技艺

洋河大曲酒作为浓香型白酒的典型,其历史渊源久远,工艺复杂独到,为了使这种工艺得到很好的保留和传承,洋河酒酿造工艺被收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洋河大曲酒以优质高粱为主原料,历经48道工序酿造而成,工序之间连接十分紧密,环环相扣,主要包括续渣法老五甑、出池、馏酒、扬饭等过程。现在,洋河大曲酒仍然是最受老百姓欢迎的名酒之一。

(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江苏省省级非遗名目繁多,其中数量上仍以苏州为最。相对于国家级非遗来说,省级非遗能够进一步细化和丰富江苏的文化内涵,同时也更具地方及民间色彩。本节很难尽数大运河流经城市的非遗名目,因而只能列举主体部分以展示江苏省级非遗的多姿多彩。

表2-2 大运河江苏段城市省级非遗数量

苏州市

(1)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技术

苏州民族乐器制作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典型的地方特色。苏州民族乐器种类繁多,二胡、阮、古筝、琵琶等乐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除此之外,苏州民族乐器还恢复了失传已久的箜篌、编钟等。苏州民族乐器堪称我国民族乐器的典范。

(2)糕点制作技艺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佳节,“团圆、幸福、甜美、统一、和谐”是这个节日的主题词,由此产生了丰富的中秋文化。中秋节有吃月饼的习俗,这是因为月饼的形状与这一节日的寓意有着形式上的关系,月饼也就成了这一文化内涵和主旨的载体。月饼在我国饮食和民俗文化中占有很高地位。总体而言,月饼的制作分为两大流派,苏式月饼为其中之一。苏式月饼制作技艺体现着古代苏州人乃至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其具体产生时间已经无法考证,该项技艺散落于民间,到了清代乾隆三十八年稻香村的出现,这项技艺才开始真正被系统研究和整理,并走向成熟,广泛传播。

无锡市

(1)凤羽龙

无锡惠山位于大运河畔,凤羽龙是惠山区特有的传统舞蹈形式,属于舞龙活动,早在2006年,惠山的凤羽舞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凤羽舞来源于民间传说,寓意以龙灭火,祈求平安。凤羽龙的凤羽用鸡毛做成,大树庵自然村的村民们从上海饭店买回公鸡毛,每八根鸡毛被捆成一扎,18扎鸡毛被绑成一排,用针线缝在龙身上,就是所说的凤羽,该龙被称为“凤羽龙”,凤羽舞就是惠山留下来的舞龙活动。

(2)无锡纸马

无锡纸马广泛出现于各种祭祀活动之中。按照制作工艺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主要利用单墨色处理,用单墨色刷印;另一种用墨版印在色纸上再开相勾画。无锡纸马的制作工艺始于唐代,到了明代,纸马的制作技艺逐渐走向成熟,在清代时达到了鼎盛。从制作的题材上看,纸马主要再现的内容是招财赐福、祛病除灾的神仙菩萨,取自于以佛道为基础的民间传说中。

(3)三凤桥酱排骨

无锡的三凤桥酱排骨就是通常所说的无锡肉骨头,已经传承了140余年。1927年肉骨头的烧制技艺得到了改良,制作技艺得到明显提升。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来无锡游玩的外地游客日益增多,无锡肉骨头的知名度也逐步提升,渐渐地三凤桥酱排骨声名鹊起,广为人知。无锡肉骨头已经成为无锡特色美食的一张名片,渐渐成了无锡的一个标志。

镇江市

(1)镇江锅盖面制作技艺

锅盖面是江苏省镇江市的一道地方特色传统美食,属于镇江三怪之一,被誉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亦位列于中国十大名面之一。

清朝年间开始有了锅盖面。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途经镇江张嫂子面店,张嫂子未曾想到皇帝驾临,诚惶诚恐忙中出错,误将汤罐上的小锅盖当成大锅盖用,结果小锅盖一下子掉到了锅里,未曾想煮出来的面条十分可口,得乾隆帝夸赞。至此,镇江锅盖面渐渐声名远播。1979年,包括镇江锅盖面的“新三怪”成了镇江的名片,且逐渐名扬天下。

常州市

(1)常州烙画

常州梳篦上多有图案装饰,有些图案则由烙铁在珠片上烫出痕迹而成,这种通过高温方式而形成的画称为烙画或者烫画,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火针刺绣”。因为这种艺术形式跟梳篦有着密切的关系,故而烙画的历史非常久远,早在两千多年前的两汉就已产生,但当时的烙画面积较小,且形式单一。随着烙画形式的发展,这种艺术形式逐渐与其他艺术结合,比如和彩绘艺术结合,形成了一种相对成熟而完善的艺术门类。常州烙画艺术细腻、古朴、典雅、厚重和清新,颇具特色。常州烙画的独特魅力使得其在半个世纪以来逐渐扩展到多个领域,影响力已经渗透到国外。

扬州市

(1)象牙雕塑

扬州在雕刻方面一直久负盛名,根据雕刻对象的不同扬州雕刻被分为了八大种类。这八种雕刻技艺中尤以竹刻、牙刻和瓷刻为最。扬州的象牙雕刻在技法上以浅刻见长,以刻工精细为美。主题上它能够再现中国画以及书法艺术所表达的题材内容,刀法之精妙可以在米粒大小的象牙上大显身手,这使得象牙雕刻足以再现国画以及书法上的神韵,并展示雕刻艺术的独到之美。从原料上看,象牙与宣纸质地殊同,两者优势互补,浓淡厚重却需要凭借刻刀力量的变化和水墨添加稀释来实现,这也正是扬州象牙雕刻驰名中外的原因。

(2)扬州炒饭技艺

很多人也许是先知道扬州炒饭以后再知道扬州的,扬州炒饭,也叫扬州蛋炒饭,是江苏扬州非常经典的小吃。正宗的扬州炒饭既注重口味也注重品相,所以在选料上就非常考究,制作过程非常精细,加工方法也非常独特,而且非常注重配色。炒好的米饭品相极佳,令人垂涎欲滴。扬州炒饭已经成为驰名国内外的小吃,也已经被发扬光大。

(3)谢馥春“香、粉、油”制作技艺

“谢馥春”三个字既象征香气馥郁之妙,又有春光永驻之意。谢馥春主要以鲜花为原料,创作出来的产品源于独特配方,由纯手工制作,带着鲜花的芳香,取法天然,不同于西方化学手段制作的化妆品,为女性消费者青睐。谢馥春香粉的独特制作技艺,已经被收入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淮安市

(1)楚州文楼汤包制作技艺

大运河繁荣时期江面上帆樯如云、络绎不绝,大运河带动了两岸经济的繁荣,两岸的饮食业也因此繁荣,催生了很多饮食方面的独特技艺。淮安文楼兴办之初,主要处于模仿阶段,所以经营内容上与武楼相仿,主打荤菜,但兼卖盖碗茶以及独具特色的汤面饺子、重油烧卖、煮干丝、涨蛋等。后来,受到武楼酵面串汤肉包绝妙技艺的启发,店主陈海仙将其改制成水调面汤包。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不断有名师对这项技艺进行改进,“文楼蟹黄汤包”逐渐名闻遐迩。

(2)茶馓制作技艺

茶馓又名“细环饼”,其制作技艺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这种小吃在江南地区颇为盛行,是江南地区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众多的茶馓中,淮安茶馓最为有名。淮安茶馓相传产生于晚晴年间,一百多年的传承过程中,其制作技艺也不断改进。清代咸丰五年(1885年)有一位茶馓名师岳文广,改进了淮安茶馓,经由其改进的茶馓被称为岳家茶馓。岳家茶馓历史上曾经参加过世界级的比赛,并获得优异的成绩,目前岳家茶馓已享誉世界。

徐州市

(1)徐州玉雕

徐州是全国盛名的玉石文化城市,无论是治玉、赏玉,还是鉴玉、藏玉,徐州在全国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汉玉是徐州玉雕成就的代表,不仅代表了徐州玉雕久远的历史,还代表了其玉雕技艺上的辉煌成就。徐州是汉文化的发源地,这里出土的汉玉具有造型生动、纹饰奇特优美等特点,构成了徐州玉雕的独特艺术风格。徐州玉雕在中国玉器历史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宿迁市

(1)花船舞

为了增加传统节日庆典的气氛,人们把河上的船搬到了陆地上,旱船顾名思义就是陆地上的船,经过装扮,旱船外观极为花俏,故而又常称“花船”。跑旱船(或玩花船)在我国多地都有,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舞船风格,其中江苏省宿迁地区的“花船舞”就是一种广为流行的传统舞蹈。旱船舞承载了特定的含义,比如大旱年间当地百姓为了祭祀求雨,就创造了一种形式特定的舞船形式,与此同时也蕴含了当地群众对往日渔民生活的怀念。

(2)双沟大曲酿造技艺

双沟大曲酒因为产于宿迁市双沟镇而得名,其酿造技艺兴起于隋唐年间,后来在明清之际兴盛。双沟大曲酒属于浓香型传统蒸馏酒,以纯手工酿制技艺为主。双沟镇地理特征非常优越,这里空气温润,土壤为酸性黄粘土,微生物种群丰富,五谷丰盛,水质清冽而甘美,十分适宜酿酒。双沟大曲制作工艺精致而复杂,已经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名录。和洋河酒一样,双沟酒同样借助水路和陆路广泛传播,为广大消费者所青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