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学生基本素养:分析问题的内涵与重要性

大学生基本素养:分析问题的内涵与重要性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分析的内涵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人是具有知、情、意的高级动物,是分析的主体。分析行为是认识目标实现的途径,分析的过程是对选择的分析方法具体运用于实践的检验,是问题顺利解决的必经环节。

大学生基本素养:分析问题的内涵与重要性

(一)分析的内涵

分析就是将研究对象的整体分为各个部分,并分别加以考察的认识活动。分析的意义在于通过认识事物或现象的区别与联系,细致地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主线,并以此解决问题。分析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活动,要在掌握大量经验材料的基础上,从表面现象入手进行深度分析,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

1.人是分析的主体

分析包括分析主体与客体。人是具有知、情、意的高级动物,是分析的主体。人在自身主观意识的指导下,按照既定的认识目标和方案,主动地去分析客观事物,运用一系列的分析方法,把事物按照一定的标准分解为各个因素,经过理性思维加工,深入事物的内部,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解析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分析客体包括客观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也包括分析主体自身。

人作为分析的主体,自身的主观意识指挥着分析行为的发生、发展和结束。分析行为是认识目标实现的途径,分析的过程是对选择的分析方法具体运用于实践的检验,是问题顺利解决的必经环节。离开了主体的人,分析活动就会失去思维载体,分析活动将无法正常进行。

2.分析是主体揭示客体本质规律的思维活动

主体在分析客体的过程中,会收集、整理客体的相关材料,了解客体的各个方面,尽可能全面掌握客体的相关情况,经过分析主体的思维加工,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这时分析客体对象的本质规律便被揭示出来了。分析主体通过对客体的分析和处理,会发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这也是揭示客体本质规律的过程。

规律的发现是分析主体主动行为的结果,同时客体对分析主体的刺激只是在主体对客体感兴趣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再经过一系列的思维加工过程,才能揭示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例如,一个小孩对学习奥数没有兴趣,甚至一听奥数两个字就反感,无论家长再怎么逼迫其学奥数都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外在的刺激只有在分析主体对它关注、有兴趣的条件下才能发挥作用。

(二)分析能力

分析能力是指将问题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并对问题的各个部分和不同的特征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与比较,对问题的各个部分进行选择性的取舍,通过理性思维对问题的前因后果进行分析的能力等。分析能力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但后天的思维训练对分析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面对同一个难题,分析能力较强的人往往能轻而易举地解决,而分析能力较差的人一般经过反复思索也不得其解,不知如何应对。

(三)分析问题的意向

1.拥有分析问题的意向

在生活过程中,人们都会遇到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既有自然科学方面的,也有社会实践和心理方面的。如果我们想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拥有分析问题的意向,即对发生的问题进行科学的理论分析,作出正确合理的决策,采取有效的措施。只有拥有分析问题的意向和决策,我们才不会毫无章法地分析问题,我们才能对问题有更好、更有效的分析。

2.拥有足够的,能反映问题全貌的真实信息

在我们分析问题时,一方面,一定要掌握关于问题的丰富信息,了解问题的基本情况这样才能进一步解决所发生的问题;另一方面,掌握的信息内容一定要真实、准确,由于我们获取的信息渠道各有不同,一定要对接收的信息进行核查、验证,以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可利用性,便于对发生的问题更好地剖析。

3.拥有扎实的基本理论知识

在分析问题时,必须拥有扎实的基本理论,因为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我们才有能力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掌握基本理论在我们分析问题时拥有决定性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面对的问题也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所以需要我们掌握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把我们自身拥有的理论知识进行整理、融合,这样才能更好地分析发生的问题。

4.拥有一定的实践经验

在分析问题时,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可以见识许多,学到许多。事态是瞬息万变的,我们不应只知基本理论,实践经验也是不可缺少的。书本上的知识和理论,是对前人知识的总结和升华,放在当前可能会有局限性,而实践经验是从书本上无法学到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分析问题的基础,拥有的实践经验是我们分析问题的辅助基础,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全面、高效地把问题分析好。

(四)分析问题的步骤

1.发现问题

善于发现问题,就要仔细观察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因为现象是发现问题的先导。要做一个热爱生活、勤于观察、乐于观察的人,仔细留意发生在身边的各种现象,从现象入手发现问题。

2.收集发生问题的相关信息

要想正确地分析问题,就要尽可能收集和该问题相关的资料,全面了解问题的背景及来龙去脉。在收集的大量感性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思维加工,去伪存真,还原事物的本来面目。

3.分析问题发生的过程(www.xing528.com)

问题的发生是有着一定过程的,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对问题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影响,对问题变化的每一个环节进行逐一分解、深入剖析,将有利于问题的顺利解决。

4.估计判断问题发生的原因

掌握了问题发展的相关资料,了解了问题产生的过程,知道了问题产生的来龙去脉,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以往的实践经验,经过理性思维,判断问题产生的真正原因。

5.确定采取解决问题的措施

一把钥匙一把锁,每个问题都有一个对应的最合适有效的解决方法,要在多个方法当中选择最优的方法,即根据问题产生的本质原因确定解决该问题的具体方法。

6.验证问题分析的结果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分析问题之后,要通过实践对问题分析正确与否、是否采用了最有效的问题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对问题分析的结果进行检验。

(五)分析问题的方法

1.因素分析法

一个问题的产生往往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此时就应该从引起问题的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来分析问题,内因包括个体的主观努力程度、方式方法、知识和实践经验等;外因包括家庭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自然因素,分析找出能引发该问题的真正因素。

2.过程分析法

问题的出现有着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过程分析法就是对问题产生的整个过程进行梳理,对问题变化的每个阶段进行逐一分析,分析问题产生的质变环节。

3.原理分析法

某些现象发生时在背后都有着一定的原理,例如,苹果从树上掉落会朝着地面的方向,而不会飞向天空,原因是因为地球有引力,也就是牛顿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所以事情发生之后要学会分析其产生的真正原理是什么。

4.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也叫比较分析法,是通过将实际发生的事情与理想条件下事情的状态进行对比,来揭示实际情况与理想情况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事情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

5.综合分析法

综合分析法是根据事情发生的具体情况,综合运用以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方法。

(六)分析问题的注意事项

1.只停留在表面现象,不进行深入分析

某个问题出现时,如果仅从问题的表面来看,没有深入地了解,就作出判断并妄下结论,采取措施,很快就会发现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不是人们看见的那么简单,从问题的表面现象出发,问题不一定能被解决。因为能引发某种问题的因素往往有很多种,有些原因是显而易见的,通过简单观察就能作出判断;有些原因则需要运用多种分析方法将问题分解为多个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在厘清每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之前,不能轻易作出判断。

2.只看局部,以偏概全

整体有部分,众多的部分构成整体,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整体和部分密不可分。为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立足全局。局部是全局的部分,不能代表全局。单一的局部分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片面的,是以偏概全的。对待问题我们应该全面调查,综合分析,最终得到一个严谨的结论。而看问题只从某个角度出发,没有全方位考虑问题就得出结论,这种对待问题的方式很难发现问题的本质,有时甚至得出和问题的本质相反的结果。结果缺少真实性、准确性以及说服力。同时,这种看问题的方式是完全不值得赞同的,会将我们的思维引向错误的方向,只有分析得全面,才能认识得透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