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秦《乐经》的成立及检讨-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1辑

先秦《乐经》的成立及检讨-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1辑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王志平摘要:从新出土文物、文献角度对先秦古《乐经》及元始《乐经》等有关经学文献作了4个专题研究,对于先秦古《乐经》与其他文献之密切关系作了新的考察。有关先秦《乐经》的学术研究,几乎不知从何说起。这是先秦《乐经》研究的先天不足。本文也是在新的条件和可能之下,基于一些新出土文物、文献资料,来重新审视和检讨先秦《乐经》的有关谜题。)、《乐经》的形式(以何种状态存世?)、《乐经》的流传(有无佚失?

先秦《乐经》的成立及检讨-传统中国研究集刊21辑

□王志平

摘要:从新出土文物文献角度对先秦古《乐经》及元始《乐经》等有关经学文献作了4个专题研究,对于先秦古《乐经》与其他文献之密切关系作了新的考察。先秦古《乐经》只是非实体的口述经典,并未系统成文;其内容是有关上古歌舞乐律等技艺之传授,本来难学难记;由于春秋战国礼崩乐坏,古乐为新声所取代,以致最终失传。汉代元始《乐经》尝试复古,但时过境迁,终究只能开新。

关键词:《乐经》;出土文物;出土文献

作者简介:王志平,历史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研究员

有关先秦《乐经》的学术研究,几乎不知从何说起。与《诗》《书》《礼》《易》《春秋》其他五经不同,《乐经》久无专书,这就使相关研究面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局面。势不得已之下,以往的探索研究推测演绎颇为盛行,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既难以征实,又无从证伪。这是先秦《乐经》研究的先天不足。庆幸的是,随着近来古物频出,与古乐有关的文物、文献已经蔚为大观,引人入胜,对于《乐经》研究颇可借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可以做一些后天的弥补工作了。本文也是在新的条件和可能之下,基于一些新出土文物、文献资料,来重新审视和检讨先秦《乐经》的有关谜题。(www.xing528.com)

关于《乐经》研究的学术史,已有不少学者作过综述,[1]可以说简直是一个聚讼纷纭的历史疑难。项阳即曾指出:“《乐经》何指,涉及两个层面。一是《乐经》究以何种形式存在;二是《乐经》涉及怎样的内容。文史学界认定《乐经》如同其他经籍,应该是文本的意义,其论说与乐相同,但究竟属于怎样性质的内容,则是众说纷纭。”[2]

可以说,尽管经过数千年研究,还是有很多问题未有定论。从《乐经》的主旨(中心是音乐制度抑或音乐思想?)、《乐经》的构成(除音乐外,范围是否包含诗歌舞蹈等?)、《乐经》的内容(讨论的是乐器乐理还是乐史,抑或兼而有之?)、《乐经》的形式(以何种状态存世?口授心传还是成文典册?)、《乐经》的体例(有无经过整理?编排是系统的还是随机的?)、《乐经》的流传(有无佚失?何时佚失?)等,都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求证。

其实,以上几个问题都是密切相关的,除非《乐经》是成书的,否则以上几个问题都难以落实——如果《乐经》是口授心传的,那么恐怕随机性就很强,也说不上什么系统性,自然也谈不上什么整理,所谓中心主旨自然也成了空谈。这样的流传形式即使不遇秦火,也是很容易佚失的。所以归根结底,以上这些问题的症结就归纳成了“《乐经》是以什么形式存世的”这一核心问题,解决了这个问题,其他问题就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