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探究

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探究

时间:2023-10-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组织存在着“适度规模”的问题。其中,成本随着规模扩大而下降时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所谓民办高校适度规模是指民办高校调整高等教育的资源,使其办学规模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办学条件,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一个过程。规模扩张成为民办高校谋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因盲目扩张导致学校管理的负效应已开始出现。

互联网+环境下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探究

经济学理论认为,经济组织存在着“适度规模”的问题。所谓适度规模,即一个经济组织,当其规模较小时,生产的成本高而利润低;当其规模扩大时,单位费用将随之下降。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再扩张,单位费用不但不会下降,甚至有可能上升。前者称“规模经济现象”,后者则为“规模不经济”现象。其中,成本随着规模扩大而下降时的规模就是适度规模。

作为一个经费自筹、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民办高校应追求一个相对适度的规模。所谓民办高校适度规模是指民办高校调整高等教育的资源,使其办学规模适应当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自身办学条件,从而获得规模经济的一个过程。伴随着民办高等教育市场的日趋成熟,民办高校规模经济效益的获取将更加必要与突出。众所周知,民办高等学校是一个顾客支持型而非公众支持型的非营利性组织,其办学经费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在校生的数量是民办高校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规模太小肯定不会有高效益。这主要是因为:一是生均行政管理成本高,再小的学校也需要一套完整的行政管理机构,即社会组织理论中的“制度化同型性”。如规模为1000人的学校,教务处至少需要8人,而规模2000人的学校,教务处人数至少为12人。这样,规模大的学校就比规模小的学校节省了人均支出。二是生均教学成本高,班级规模小,导致教师工作量不足、教学设备利用不充分。所以,为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办学效益,在现实办学实践中,各民办高校都把扩大生源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要务,甚至不惜一切代价采取一切手段来扩大数量。规模扩张成为民办高校谋发展的必由之路。

社会的现实也的确为民办高校扩大招生提供了机遇。经过近几年的“扩招”,虽然我国高考录取率已接近50%,但是仍然有大量的高中毕业生无法进入普通高校的大门。倘若从我国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现实来看,渴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还远远不止这些。根据统计,连续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不过19%,根据世界银行1994年报告,世界经合组织各国高等教育平均毛入率已达到51%,因此,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进程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另外,我国还面临着国民素质提高的艰巨任务。据报道,目前在城镇企业1.4亿职工中,技术工人只占一半,其中高级技工尤为缺乏,仅占3.5%,而发达国家技术工人中高级技工占35%左右(美国为38%,日本为31%,苏联为39%)。劳动力素质偏低,大大制约了我国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也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生产结构、技术结构变化的要求。显然,要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迫切需要,尽快造就和培养亿万高素质的劳动者,要求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在规模和质量两方面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和提高。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一些民办高校的规模也因此得到了迅速的扩大。短短几年,相当一批民办高校已跃入到“万人民办高校”之列,少数几所学校在校生已超过4万人。相当一批民办高校都把在校超过万人作为学校短期的发展目标,以获取规模效应。

但是,学校规模的扩张并不是盲目的,它需要一定条件的支撑,既要在总体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程度相适应,更应与学校自身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经费投入相适应。有资料显示,5000至6000名学生规模的大学足以有条件成为质量最好的大学。民办高校有扩大规模的本能冲动,但是必须建立在合理的内部组织机构和稳定的教学秩序以及各种设施、人力资源可容纳、可接受的基础之上。无视自身条件盲目追求规模的扩张,是暂时的短期行为,其结果必然会导致质量的下降、办学效益的不经济。这是因为:

1.过度追求规模的扩张,会降低录取标准,从而会导致生源质量整体下降、平均必要成本的增加、投入效应下降,高校培养质量的提升和学校规模的正常扩张也因此受到制约。

2.学校规模扩大需要增加资金投入,如果经费投入跟不上规模的发展,就会造成生均教育资源占有率下降,使教学条件恶化。在现实办学中,我们会看到,为了争夺足够的生源,大多民办高校不惜斥巨资进行地毯式宣传,一些民办高校招生宣传费占总支出的20%,有的甚至高达30%。大量的招生宣传费的支出,无形中挤占了办学经费,使教学设备的添置、教学条件的改善以及教职工工资待遇提高等方面的投入减少,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3.学校规模的扩大需要增加师资,如果师资跟不上,生师比提高过快,教师负担过重,精力投入不足,就会影响授课质量。就民办高校而言,兼职教师多而专任教师少、老青年教师多而中年教师少,是民办高校办学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大现实困境,而办学规模急剧扩张更是加剧了这一境况的恶化。无怪乎有的学者将“教师不足”“校舍不足”“质量不足”和“理念不足”称为民办高校的四大危机。(www.xing528.com)

4.学校规模的扩大需要更有效的管理手段和管理办法。然而,管理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的积淀,包括对文化、思想、价值、技术的吸收。当管理水平滞后于规模扩张要求时,“规模不经济”现象必然产生。目前,许多民办高校因盲目扩张导致学校管理的负效应已开始出现。新的问题和矛盾使民办高校不得不投入大量的精力(人力、物力、财力)去解决。管理投入的不断增加,产出效应却不断降低,规模扩张出现了非预期的变化,这必然会进一步使原来滞后的管理水平难以有新的提高。显然,规模的扩大要与管理水平相适应,盲目扩张必然会引起管理的松散和失效,进而制约着学校正常的扩张要求。

5.学校规模扩大,往往同时带来专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的加重,社会需求的结构性过剩加剧,毕业生就业变难,这不仅会削弱毕业生的就业力和竞争力,更严重的是,还必然造成“高等教育的无效供给”和“过度教育现象”,进而带来社会资源的浪费、劳动力市场上的结构性失业。

所以,学校的规模并不是越大越好,超过了适度规模不仅会导致教育资源的严重稀释,教育质量势必下降,还会导致“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办学效益难以显现。

需要强调,质量并不取决于规模的大小。在这一方面,中外许多私立大学的做法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法国商业高等学院创建于1962年,目前该院只有660名学生,而应试者却络绎不绝,常常是招生人数的5至6倍,但是学校为保证质量始终维持着原有的规模。在美国,越是著名的私立大学,尽管其生源高涨,越不会为多收一点学费而贪婪扩大招生规模。作为哈佛大学校长的博克为哈佛10年内增加了4000名学生而感到不安,距今已有100多年校史的霍普金斯大学也仅招6900名学生。南开大学的创办者张伯苓先生曾坚信:“高等教育重质不重量。学校创立之始,即限定学生人数,十五年来,无论经费困难如何,亦不肯多招学生、多设大班为解决困难之方法……”而在当时,不要说私立大学,甚至公办大学也降格以求,南开大学作为一所私立学校,既不肯多收学费,广招学生,以增收入,又不肯多设大班,节省开支,任凭办学多艰难,决不悖于教育情理,不把教育商品化,也正是这样,才使它负有盛名。因此,我们认为,民办高校规模的扩张不宜盲目,它要以实现办学实力的同步增长为目标,否则,规模扩张就会脱离学校发展的预期目标。在教学质量未能达到规模扩张要求的情况下,盲目扩张即使可以实现短期的收入增加,也会因更大的管理成本投入,降低教育产出的效应,导致办学实力没有实质性的增长,最终必然阻碍教学质量的提高,从而进一步制约规模的扩张。

总之,民办高校既要想方设法挖掘潜力,增加投入,创造条件,尽量扩大规模,又要牢固树立“度”的意识,量力而行,防止不顾条件盲目追求数量扩张,使“量”的扩张与“质”的保证的同步协调。确立适度的办学规模,应是我国民办高校发展的基本办学策略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