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洪涝防灾:荆江分洪工程

洪涝防灾:荆江分洪工程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期望洪水灾害不再发生和彻底根治洪水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减小或扩大其危害性及影响范围,改变洪水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及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因此减灾建设显得非常重要。荆江分洪工程是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重要防洪工程措施。

洪涝防灾:荆江分洪工程

洪水灾害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期望洪水灾害不再发生和彻底根治洪水的想法都是不现实的。但人类活动可以改变,减小或扩大其危害性及影响范围,改变洪水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及生命财产的受灾损失率,因此减灾建设显得非常重要。

(1)减灾建设基本方针

以防灾为主,防灾、抗灾和救灾相结合;

以生产自救为主,生产自救、互助互济和国家救济扶持相结合;

以群众为主,群众、集体和国家力量相结合。

(2)灾害管理思想

研究河流的自然规律使其造福于人类;

实现人、水的和谐共存,注重与水为友;

注重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和流域区域利益与全局利益相协调。

(3)工程措施减灾

工程措施是抵御洪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在人类与洪水的斗争历史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工程措施主要包括水库、河道堤防、蓄滞洪区、分洪工程和河道整治工程等。

河道堤防不光是最早出现防洪工程,还是应用历史最久的防洪工程。早在春秋时期,我国黄河下游的堤防工程已经初步形成了;战国时期,黄河下游堤防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到了明代,堤防工程的施工、管理和防守技术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建国以来,黄河大堤工程在修、防、管方面都取得了很大进展,科学技术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目前,黄河下游各类堤防总长2291千米,其中临黄堤长1371.227千米。

长江中游的江汉平原地区也有十分重要而且历史悠久的荆江大堤。荆江大堤身负重任,是江汉平原防洪安全的屏障,保护着800万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53万平方千米的耕地。它的建设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东晋永和元年(345),至明嘉靖二十一年(1542),从堆金台至拖茅埠长124千米的堤段连成整体,在当时称为万城大堤。乾隆五十三年(1788)大溃后,乾隆调12县知县,拨库银200万两修筑荆江大堤,堤身得到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大力加固荆江大堤。(www.xing528.com)

水库也是防洪的主要工程措施之一。水库不仅具有供水、发电、蓄水灌溉等作用,还具有防洪的功能。水库的防洪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通过拦蓄洪水,减少下游地区的洪峰流量;

直接或间接为干流洪水错峰或削峰,优化整体防洪调度。

一般情况下,水库库容越大,在抗御洪水中的防洪效益就越明显。我国最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三峡大坝,不但具有年均5000万吨的航运能力以及849亿千瓦时的发电能力,而且其221.5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也将在长江防洪体系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荆江河段防洪标准从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

荆江两岸的1500万人口和154万公顷耕地更加安全;

武汉地区的防洪安全得到保障;

大大减轻了洞庭湖区的洪水威胁;

极大地增强长江中下游防洪调度的可靠性和灵活性。

防洪的另一重要工程措施是分洪工程,其主要作用是蓄纳或分泄干流超额洪水,削减干流洪峰流量,以保证干流中下游地区的防洪安全。

荆江分洪工程是保障荆江大堤安全的重要防洪工程措施。荆江两岸平原区人口1000余万人,共有耕地约133万公顷,是中国著名的农产区,也是历史上长江中下游洪灾最为频繁并且严重的河段。荆江河段的安全泄洪能力与上游巨大而频繁的洪水来量很不适应,上游来量常在60000立方米/秒以上,最大高达110000立方米/秒,而河道仅能安全通过60000立方米/秒左右,遭遇洪水频繁,相当于10年一遇,其防洪能力与荆江区的重要地位极不相称。建国以后,国家决定兴建荆江分洪工程。1952年4月5日荆江分洪工程开工,主体工程历时75天建成,工程主要由分洪闸、分洪区围堤、分洪工程和节制闸等组成。全区面积920平方千米,东西宽约30千米,南北长约70千米,四面环堤,有效容积54亿立方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