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脉》第2章:两汉诗歌的发现与研究

《中国文脉》第2章:两汉诗歌的发现与研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相传他是第一位发掘出五言诗之美的文学家,并且被认为是近体诗的鼻祖。枚乘的五言作品现已证实可能非他所作。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其母薄姬。汉文帝的文学盛名受到孙子刘彻的挑战。刘彻的部将带领西汉军队挥戈进入中亚地区,将匈奴人牵制多年。两汉时期,中国的女性开始登上文学殿堂。最后,这三位末主落到国亡身毁的境地。这些诗被称作《团扇歌》。如下所引的两首诗均出自《古诗十九首》。

《中国文脉》第2章:两汉诗歌的发现与研究

公元前2世纪伊始,诗歌创作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离骚》的影响,并且产生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诗人,如贾谊东方朔刘向……这些诗人都遵循屈原开创的伟大诗风。但随后,由于受到日渐成形的古典思潮的影响,诗人们更愿仿效《诗经》,并且以写出《诗经》风格的诗歌为伟大目标。这类诗歌一行四个、五个或者七个音步。司马相如西汉著名的辞赋家,曾与新寡的卓文君私奔而成就一段后世的爱情佳话。司马相如因作《子虚赋》得到汉武帝赏识,并且得到重用。不过,司马相如的作品存世不多。

枚乘在司马相如辞赋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辞赋风格[1]。相传他是第一位发掘出五言诗美的文学家,并且被认为是近体诗的鼻祖。枚乘的五言作品现已证实可能非他所作。事实上,枚乘的许多优秀诗歌仍存于世[2]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娼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其母薄姬。公元前180年,刘恒登基,成为西汉王朝第三位皇帝。刘恒在位二十多年,政通人和。他亦是古代二十四孝中的大孝子,曾为服侍病床上的母亲三年不换衣衫。此外,他还是一位有为的学者,死后的谥号“文”恰当地概括了他的文学成就。父亲刘邦死后,刘恒创作了悼亡诗。诗中文采足以印证他的文学成就。

汉文帝的文学盛名受到孙子刘彻的挑战。汉武帝刘彻是西汉王朝第五位皇帝,也是一位十分热爱文学创作的帝王。刘彻十分重视音乐在国家庆典中的重要作用,并且确立祭祀天地的形式。受到当时伟大的历史学家、天文学家司马迁的影响,刘彻革新了旧的纪年方式,从而确立确切的纪年方式。刘彻的部将带领西汉军队挥戈进入中亚地区,将匈奴人牵制多年。虽然执政有方,但刘彻私下痴迷道家思想中的玄幻之术,常差遣江湖术士炼制长生不老药。下面的《秋风辞》显示了刘彻在诗歌方面的造诣: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泛楼船兮济汾河,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鸣兮发棹歌,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司马迁

下面的诗行选自《李夫人赋》,是刘彻为祭奠逝去的宠妾李夫人而作,抒发了他对李夫人的眷恋:

忽迁化而不反兮,魄放逸以飞扬。

何灵魂之纷纷兮,哀裴回以踌躇。

势路日以远兮,遂荒忽而辞去。

超兮西征,屑兮不见。(www.xing528.com)

浸淫敞怳,寂兮无音。

思若流波,怛兮在心。

公元前1世纪出现很多诗作,但其中很多作品的作者今天已经无从知晓。这些作品中的不少诗句透出有趣又独特的想象,如《古诗十九首》中的: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

下面这首同时期诗歌选自《古诗十九首》,其作者同样不可考。

驱车上东门,遥望郭北墓。

白杨萧萧,松柏夹广路。

两汉时期,中国的女性开始登上文学殿堂。班婕妤曾因美貌及文采很受汉成帝刘骜的喜爱。为能与班婕妤时刻形影不离,刘骜特命人制作一辆较大的辇车以便同车出游,但此举遭到班婕妤的反对。她说看古代留下的图画,圣贤之君都有名臣在侧。夏、商、周三代的末主夏桀、商纣、周幽王,才有宠妃坐在他们旁边。最后,这三位末主落到国亡身毁的境地。如果帝王和妃子同车出进,那么这种行为与古代暴君的行为相似,能不令人凛然而惊吗?但自从赵飞燕姐妹入宫后,班婕妤受到刘骜的冷落。随后,班婕妤呈给汉成帝刘骜一把扇子。当时,扇子被称作“火帘”,通常用竹子做成圆形或椭圆形的边框,扇面一般是丝绸。这把扇子上面誊写着如下诗句:

班婕妤

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这些诗被称作《团扇歌》。自此,“秋凉团扇”便与失宠女子联系起来,进入汉语。

【注释】

[1]枚乘于汉武帝初年去世,他主要生活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是汉初汉赋创作大家,司马相如的名篇多为汉武帝时期创作。翟理斯认为司马相如对枚乘的影响值得商榷。

[2]枚乘的五言作品现已证实非他所作。事实上,枚乘仅有三篇辞赋《七发》《梁王菟园赋》《忘忧馆柳赋》存世。如下所引的两首诗均出自《古诗十九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