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脉:第4章诸子百家与吴王阖闾的军事操练

中国文脉:第4章诸子百家与吴王阖闾的军事操练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子做出肯定答复后,吴王阖闾从其后宫挑出一百八十名女子,让孙子像带兵一样操练她们。随后,孙子将这批女子分成两队,每队都由吴王阖闾最宠幸的妃子做头领。见状,孙子毫不迟疑地命令将两位头领斩首示众,如此得以恢复秩序。随后,这两位头领的尸体被悬挂在侧,从此操练的效率大大提高。但现在,我们见到的孙子、管子、吴子、文子及其他中国早期文学家们在军事、政治、哲学及相关学科著作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

中国文脉:第4章诸子百家与吴王阖闾的军事操练

公元前600年到公元前20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此时出现的文人多如牛毛,作品主题丰富多样。到如今,这一时期的很多著作都已经失传,还有一些作品被证实是伪造。如同在地球另一端的西方世界,公元1世纪和公元2世纪也出现伪造风潮。当时,有些文人乐于伪造古代作品。据此,后人写了很多相关研究著作,至于具体伪造的人和作品我们会在后面提及。

孙子,即孙武生活在公元前6世纪。孙子的代表作是《孙子兵法》,共十三篇,其成书过程也留下不少奇谈。据传有一天,吴王阖闾面见孙子,问道:“我已经读过你的兵书了,想知道你书中的这些方法能否用在女子身上?”孙子做出肯定答复后,吴王阖闾从其后宫挑出一百八十名女子,让孙子像带兵一样操练她们。随后,孙子将这批女子分成两队,每队都由吴王阖闾最宠幸的妃子做头领。但操练的鼓声响起时,所有的女子都只笑不动。见状,孙子毫不迟疑地命令将两位头领斩首示众,如此得以恢复秩序。随后,这两位头领的尸体被悬挂在侧,从此操练的效率大大提高。

以下是《孙子兵法》中的节选:

孙子

选自《孙子兵法·谋攻篇》的“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的“故用兵之法,高陵勿向,背丘勿逆,佯北勿从,锐卒勿攻,饵兵勿食,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但现在,我们见到的孙子、管子、吴子、文子及其他中国早期文学家们在军事政治哲学及相关学科著作的真实性是很值得怀疑的。质疑的声音在古代医药类作品中也存在。这个部类作品总量较大,有些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但其不少内容禁不起最简单的临床试验。

尔雅》成书于公元前12世纪。该书是关于各种古词正确用法的指南,包含诸如动物名、鸟名、植物名……甚至还配上不少图片。《尔雅》最早由两晋时期的郭璞做出完整的注解。一些评论家试图让读者相信这些配图原本就存在,但这些图片是古已有之,还是后人添加,至今仍无定论。下面的例子出自《尔雅·释器》:

金谓之镂,木谓之刻,骨谓之切。

檀弓,活跃于公元前4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他的残存作品比较有趣。其中一些内容已经收录进《礼记》。以下三个摘自《礼记·檀弓下》例子将为我们展现其作品风貌:

子游

有子与子游立,见孺子慕者。有子谓子游曰:“予壹不知夫丧之踊也,予欲去之久矣。情在于斯,其是也夫!”子游曰:“礼有微情者,有以故兴物者,有直情而径行者,戎狄之道也。礼道则不然。人喜则斯陶,陶斯咏,咏斯犹,犹斯舞,舞斯愠,愠斯戚,戚斯叹,叹斯辟,辟斯踊矣。品节斯,斯之谓礼。人死,斯恶之矣;无能也,斯倍之矣。是故制绞、衾,设蒌、翣,为使人勿恶也。始死,脯、醢之奠;将行,遣而行之,既葬而食之。未有见其飨之者也。自上世以来,未之有舍也,为使人勿倍也。故子之所刺于礼者,亦非礼之訾也。

陈子车死于卫,其妻与其家大夫谋以殉葬,定而后陈子亢至。以告曰:“夫子疾,莫养于下,请以殉葬。”子亢曰:“以殉葬,非礼也。虽然,则彼疾当养者,孰若妻与宰?得已,则吾欲吾已;不得已,则吾欲以二子者之为之也。”于是弗果用。(www.xing528.com)

孔子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公元前三世纪的哲学家荀子以他非正统的人性说扬名,他的人性论特别跟孟子—这位热心推崇孔子思想的哲人的人性观相左。如下片段选自《荀子·性恶》,虽然不能令人信服,但展示了他论辩的精髓:

荀子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然则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孝经》据传是孔子的著作,但有传言说其作者是曾子。不过,事实上,该书成书时间明显比孔子和曾子的生活年代晚。孝顺被认为是中华文明品德的核心,但这本以倡导孝顺为名的书因苍白平淡的语言和死板教条的内容让人失望。或许这本书的功能仅为填补空缺,举一个选自《孝经·五刑》的例子就足够:

子曰:“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要君者无上,非圣者无法,非孝者无亲。此大乱之道也。”

《家语》,又名《孔子家语》,其书名引人入胜。据传,这部著作的作者是孔子的弟子,但如今的研究者们普遍认为这部著作的作者应该是三国时期曹魏的著名经学家王肃。还有一本年代更久远的同名著作,但目前所知的《家语》跟它有多大联系,是否以它为基础撰写,都已经不得而知。

另一部名声欠佳的著作是《吕氏春秋》。吕氏即吕不韦,卒于公元前235年。据传,吕不韦是秦始皇的生父。《吕氏春秋》包含了很多中国早期历史,其不少内容已经被证明确有其事。

最后,我提一下一本虚构作品《穆天子传》。这是一本神话,讲述周朝君王的经历。书中故事发生在公元前1000年左右,不幸的是,这位君王的统治通过对其死后追加的谥号“穆”透露可能不够英明。[1]《穆天子传》成书于公元3世纪,《列子·周穆王》中也有关于周穆王到天宫畅游的描述,使人们对这位问题统治者的西天之旅深信不疑。

【注释】

[1]此处推测翟理斯认为“穆”是一个贬义的谥号,但其实“穆”意为布德执义,是一个褒义的谥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