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第5章诗歌与铭文-《中国文脉》

第5章诗歌与铭文-《中国文脉》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诗歌作为孔子去世到公元前2世纪这段时间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实可单独成类。屈原再一次饱受失败的打击,并且与楚王的关系更加疏远,屈原甚至完全丧失生的欲望。如前所述,屈原一派的诗歌在韵律方面是不规则的。屈原此外,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的诗人如贾谊和东方朔延续了这派诗歌的风格,但他们的诗作不具有代表性。早期人类习惯将日常生活中各类文字篆刻成铭文,无论其内容是否是政治性的。

第5章诗歌与铭文-《中国文脉》

诗歌作为孔子去世到公元前2世纪这段时间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实可单独成类。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中,没有哪种文学体裁的影响力能与诗歌比肩。在古代中国,诗歌创作经历多次创新,不然中国诗歌的创作艺术不会这样成熟。中国人将诗歌定义为“诗言志,歌永言”,这种定义比英国著名诗人威廉·华兹华斯对诗歌的定义“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似乎更贴切。中国人还认为诗歌无关律法,甚至在中国古人眼中最好的诗歌是诗意藏于字里,读者需要慎读才能知其含义的作品。之前提到的三种关于诗歌的权威定义,只有最后一种至今仍被人熟知。然而,公元前4世纪,屈原及其追随者们沉醉于一种能表达天马行空想法但不押韵诗体。实际上,他们的诗是一种文风不羁的散文,极具暗示性和寓言性。除了一些专业研究者,普通读者感到他们的诗晦涩难懂。

屈原是位忠良之臣。在其政坛对手因忌妒而挑拨离间他和楚王的关系前,他一直受到楚王的信任。最终,屈原失去楚王的信任,并且被罢官。屈原在郁郁寡欢中创作了《离骚》—一首将近四百行的长诗。《离骚》描绘了从诗人出生到他对美德的苦苦追求,以及他努力尝试将德行运用于现实社会的过程。最后的失败驱使屈原来到舜帝陵前开始专注地祈祷,此时出现一驾凤凰车和许多条龙,将他接引到道德之地继续追寻他的理想。太阳神的马车一路缓行相伴,为屈原照亮前方的道路。月亮在前面引路,风儿也尾随其后,直到马车抵达神明的宫殿。由于不能获准入内,屈原寻到一位有名的占卜师。这位占卜师建议他屹立不动并坚持他的追求。于是,七彩祥云和美妙音乐将他乘坐的马车环绕,并且带他从银河出发,经过西极,最终抵达西海。不久,他的祖国再一次出现在他眼前,但他找寻不到要追求的东西。

屈原再一次饱受失败的打击,并且与楚王的关系更加疏远,屈原甚至完全丧失生的欲望。根据《史记·屈原列传》,屈原来到汨罗江边后,碰到一位渔夫跟他打招呼:“子非三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

屈原回答:“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夫说:“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两人聊了一会儿,渔夫便划船离开了。屈原却在袖子里装上石块,跳进汨罗江,消失于江面。这件事发生在农历五月初五。此后,楚国人将这天定为节日以示纪念,并且将米装进竹筒投进江中祭奠屈原这位伟人。这便是端午节的由来,可能更多与找寻屈原的遗体相关。

在《山鬼》这首短诗中,我们可以很好地窥见屈原的诗风。《山鬼》是《九歌》中的一篇,与其他诗歌一道合成最终的作品《楚辞》。

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既含睇兮又宜笑,子慕予兮善窈窕。

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

石兰兮带杜衡,折芬馨兮遗所思。

余处幽篁兮终不见天,路险难兮独后来。

独立兮山之上,云容容兮而在下。

《九歌图》(局部)

杳冥冥兮羌昼晦,东风飘兮神灵雨。

留灵修兮憺忘归,岁既晏兮孰华予。

采三秀兮于山间,石磊磊兮葛蔓蔓。

怨公子兮怅忘归,君思我兮不得闲。

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www.xing528.com)

君思我兮然疑作。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又夜鸣。

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

宋玉是当时另一位代表性诗人。除了屈原弟子及政治家和诗人的身份,我们对他知之甚少。下面诗文节选自《九辩》,展示了跟《离骚》中的恸哭相似的心境:

骐骥而不乘兮,策驽骀而取路。

当世岂无骐骥兮,诚莫之能善御。

见执辔非其人兮,故跳而远去。

凫雁皆唼夫粱藻兮,凤愈飘飘而高举。

圜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铻而难入。

众鸟皆有所登栖兮,凤独遑遑而无所集。

如前所述,屈原一派的诗歌在韵律方面是不规则的。事实上,他们的作品更接近自由体文学。屈原诗作诗行的音步没有和之前诗作的诗行保持一致,但音步的时长时短服务于诗人情感的强弱。同样地,这些诗行可能押韵,也可能没有。因此,读者对这些诗的创作技巧不甚在意,却被其语言流利度和想象连续性的成就折服。

屈原

此外,生活在公元前2世纪的诗人如贾谊东方朔延续了这派诗歌的风格,但他们的诗作不具有代表性。他们和屈原生活在差不多同一个时代,即一个产生全新风格而非延续旧诗的时代,一个创新的时代。

早期人类习惯将日常生活中各类文字篆刻成铭文,无论其内容是否是政治性的。如商朝奠基者商汤在他的澡盆刻上下列文字: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同样地,铜镜等物品上也经常刻上文字。有的原文已不可考,其中一面铜镜有如下大意的文字,“人每天早晨梳头;为何不每天早晨梳理自己的心情呢”。

根据后世更严格的格律规范判断,这类铭文诗的韵律都是不规则的,其节奏也只适用于十分简单的短歌之类文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