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脉第4章:清代墙上文学、新闻文学、幽默文学和名言警句

中国文脉第4章:清代墙上文学、新闻文学、幽默文学和名言警句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849年,阮元去世。从很早开始,墙上文学就成为中国城市一项极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并且其覆盖的范围和形式的多样性远超其他国家。实际上,墙上文学在整座城市的群体生活中充当了一个十分危险的角色。对清王朝来说,新闻像一根可怕的刺。实际上,他们被已有的大量文学作品淹没。因此,许多西方人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作为齐国的赘婿,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并且令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

中国文脉第4章:清代墙上文学、新闻文学、幽默文学和名言警句

1849年,阮元去世。他去世时,中国正抵抗西方的军队。1842年,中国开放了五座通商口岸,并且逐渐开放越来越多的通商口岸,甚至北京在1860年向西方国家开放。中国与世界交往增多,中国的官员们也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外交冲突。中国的诗人可能会抱怨鲁莽成性的英格兰人不怀好意地将新闻带进中国。在他们看来,新闻造成的一系列破坏远比外国商品和疾病的传播造成的破坏巨大。

从很早开始,墙上文学就成为中国城市一项极具特色的文学形式,并且其覆盖的范围和形式的多样性远超其他国家。实际上,墙上文学在整座城市的群体生活中充当了一个十分危险的角色。总体而言,一篇墙上文学作品的篇幅与一份普通英国报纸的篇幅相似,其内容包括英语报刊中登载的寻人、寻物、离婚等启事的私事广告栏,或者贩卖各种商品的广告,如任何城市的招贴广告中能看到的东西,对抗某种疾病新发现的神奇治疗方法,治愈堕落的鸦片烟鬼的靠谱药物,为庆祝某个节日慷慨解囊的一长串捐助名单,或者为修复当地寺庙捐款的长长的虔诚信徒名单,大段指责人们滥用纸张的说教,指斥妇女杀婴的训诫,新千年到来的警示,恶人因其恶行会受到佛道阴曹地府描绘的恶报……偶然针对一个令人讨厌的人时,其他人会通过张贴匿名公告的方式,建议其停止冒犯行为。比较少见的是,某位官员的行为被严厉批评和指责。官方就公共事务发表的声明不能归为墙上文学,除非这些内容是以打油诗的形式写成,旨在引起不识字的老百姓们注意,但这并不多见,如《天津论》:

天津卫,好地方,

热闹繁华胜两江,

河陆码头买卖广。

看风光,人疑是广积银两,

哪知道内里空虚皆无实在项。

不种田,不筑厂,

赤手空拳即可把钱想。

第一是走盐商,

走久接地方,

一派纲总更气象

水晶顶,海龙裳,

大轿玻璃窗儿亮,

跑如飞蝗,把运司衙门上。

店役八九个,围随在轿旁,

黑羔马褂是家常,

他的来头可想。

卖的盐,任意铺张;

赔累了,还须借帑账。

其次粮字号买手最吉祥,

年深也把船来养。

一年四趟,锦州牛庄,荒年一载大沾光,

一只可赚三只粮。

钱来得涌,职捐得狂,

蓝顶朝珠皆可想。

又次开粮店,洋货杂货行。

认客有主,有帖应行,拿佣也够加一账,

稳定是当铺利久长。

此外别行,总是本大利广。

一种风气不可当,

铺子一荒,

即请光棍来较账。

敬治彩觞,三成五成较妥当,

分年分月还上。

至于讲声势,书办可当:

经承到了手,诸事任主张,

不但告状趋跄,

阖郡人人景仰,

三年五年报满,

议叙候选吏目堂。

再为当衙役,也见重于乡:

一得班头,开贺收银几百两;

执签执票,气吐眉扬;

差账烦好朋友来讲,

不用费周张,片时得银多少两。

……

最可悲是教书匠,命苦作何商?

既不肯调词讼,又不会说地说房,

更不能争房夺市把光棍创,只好把馆商量。

大馆六十金,小馆三十两,

不够吃饭,只可吃糠,半饥半饱度时光。

家有三担粮,不当孩子王,

如虫进落网,如驴进磨房

偶然有点事,人说工不长;

学生不用心,就与先生来算账。

几个铜钱事儿,一年一更章。

冬至把心慌,定了馆方才坦荡荡。

如何是长方,如何是长方?[1]

几乎无需解释,我们就明白墙上文学经常被用来针对外国人,特别是外国传教士。然而,题写匿名招贴的处罚很重,配图的传单有时候很令人厌烦。

对清王朝来说,新闻像一根可怕的刺。新闻最初由一位英国人带入,他也是《申报》的主要编辑。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中期,《申报》一直是上海一份极具影响力的报纸。很长一段时间内,当局都试图捣毁这份令其不快的日报,因为《申报》会不时披露一些令当局尴尬的真相,其中很多优秀文章都由中国本土一流学者们撰写。后来,官方建立了一个针锋相对的机构,很多报纸随之诞生。很多上海人的周末都从一份配图的周报开始,但不幸的是这份报纸后来充斥很多迷信、偏狭、粗俗的内容。

很多人致力于将西方优秀的作品翻译成中文。其中,值得一提的有《天路历程》。汉译版《天路历程》配有图画,书中很多人物都身着中式服装。赫伯特·斯潘塞的《论教育》开篇第一句就很遗憾地被翻译错了。另外,《吹牛大王历险记》及一些其他西方文学作品都被翻译成中文,但这类译作都不太符合中国人的欣赏习惯,并且被中国人认为文笔欠佳。然而,一个例外是1840年,罗伯聃翻译的《伊索寓言》出版。汉译本《伊索寓言》在中国广泛流传,甚至引起中国官方的警觉。中国官方曾下大力气压制汉译本《伊索寓言》的传播。后来,《瓦塞克》受到中国人欢迎。还有一位杰出的文人为它作了客观评论,大意是说《瓦塞克》风格奇特,但主题与内容乏善可陈。

赫伯特·斯潘塞

事实上,要迎合有文化的中国读者的品位,最重要的是作品文笔上乘。《聊斋志异》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聊斋志异》的例子说明只要故事写得好,中国人对任何文学作品都会感兴趣并愿意读。他们不会仅仅因为一部作品是外国人写的就会去读这部作品,除非这部作品符合我们前述的要求。

18世纪末的中国没有出现伟大的文学家,抑或值得人们秉烛夜读的伟大作品。朝廷的主要官员们都有在其生前或者死后出版文集的习惯。他们一般会出版一些散文及一些诗歌。这些作品都有一个简短的自我评价式序言,作品的装订也都十分古朴雅致。一些殿试高中的考生们会将自己的成功之作出版,并且分享给好友。19世纪,一些驻外大臣写下的日记或者图书大量涌现。其中,这些日记或图书记录了很多在异域流行的令他们吃惊且不同寻常的社会习俗。但那时,想读书的中国人已经不用坐下自己著书。实际上,他们被已有的大量文学作品淹没。他们觉得要与已逝的前人对立是徒劳的,并且对超越前人深感绝望。

很多时候,中国人的笑话故事令西方人找不到笑点。因此,许多西方人说中国人缺乏幽默感。这明显有失公允。有些在西方人看来十分可笑的事情,中国人却不觉得好笑。下面的例子是典型的中国式幽默,并且都记述在相关人员的传记里。

淳于髡,我们曾在本书第一部分提过他。他曾试图将孟子绕进自己的话里。根据《史记·滑稽列传》记载,公元前349年,楚国派军攻打齐国。作为齐国的赘婿,齐威王派淳于髡出使赵国请求救兵,并且令他携带礼物黄金百斤,驷马车十辆。淳于髡仰天大笑,将系帽子的带子都笑断了。齐威王说:“先生是嫌礼物太少吗?”淳于髡说:“怎么敢嫌少!”齐威王说:“那你笑有何说辞?”淳于髡说:“今天我从东边来时,看到路旁有个祈祷田神的人,拿着一个猪蹄、一杯酒,祈祷说:‘高地上收获的谷物盛满篝笼,低田里收获的庄稼装满车辆;五谷繁茂丰熟,米粮堆积满仓。’我看见他拿的祭品很少,祈求的东西太多,故而笑他。”于是,齐威王将礼物增加到黄金千镒、白璧十对、驷马车百辆。淳于髡告辞起行并来到赵国。赵王拨给他十万精兵、一千辆裹有皮革的战车。楚国听到这个消息,连夜退兵。

陶谷(左)

陶谷是北宋时期名臣,但他的名字更多与下面这则故事联系在一起。陶谷有位小妾,曾是党进的家姬。在雪天中,陶谷以雪水烹茶,并且问小妾道:“党家会欣赏取雪烹茶吗?”小妾道:“党太尉是个粗人,怎知这般乐趣?他只会在销金帐中浅斟低唱,饮羊羔酒。”她意在讥讽陶谷,认为比起党家富贵奢华的生活,取雪烹茶的风雅太寒酸。陶谷听罢,默然不语。

李家明是南唐元宗李璟宫中的伶人。一次,李璟看到天上乌云密布,便说这是将要下雨的迹象。于是,李家明说:“雨是会下,不过不会下到国都。”李璟问为何不会。李家明说:“因为雨也怕征税,所以不敢进京。”随后,李璟下令将所征赋税减免一半。另一次,李璟正跟手下一起钓鱼,其他人都或多或少钓到一些鱼。李璟气愤不已,因为他竟连半条鱼都没有钓到。于是,李家明提笔写下下面的诗《元宗钓鱼无获,进诗》,顿时龙颜大悦:

玉甃垂钩兴正浓,碧池春暖水溶溶。

凡鳞不敢吞香饵,知是君王合钓龙。

刘几由于好为怪险之语为世人诟病,尤其在遭到欧阳修斥责后,刘几更广为人知。据《梦溪笔谈·人事一》记载,欧阳修做主考官时,一位考生奉上如下打油诗:

天地轧,万物茁,圣人发。

欧阳修认为,“这一定是刘几写的”。他用大朱笔将刘几的文章从头到尾横抹一道,并且称为“红勒帛”。接着,欧阳修又批上“大纰缪”三个字,张贴在墙上,让各位考生参观。最后,欧阳修还在试卷后面添上两句:

秀才刺,试官刷。

公元1060年,欧阳修仍然是“御试考官”。这次,他对一位考生的文章大加称赞,并且将这位考生擢为这次科举考试的第一名。放榜时,欧阳修才发现第一名考生正是刘几,只不过这次他将名字改成刘辉。

张玄之是东晋时的一位大臣。当他还是八岁的孩童时,有人嘲笑他掉了几颗牙,便说:“你嘴巴里怎么生出狗洞来了?”他回答说:“我嘴里的狗洞,是为方便你这样的小狗崽爬进爬出啊。”《世说新语·排调》记载:张吴兴年八岁,亏齿。先达知其不常,故戏之曰:“君口中何为开狗窦?”张应声答曰:“正使君辈从此中出入。”人莫能答。(www.xing528.com)

大不列颠出版的《笑话集》之类的幽默故事集在中国有很多读者。我们经常看到中国人手中捧着这类书阅读。这类书能在任何一家书店内寻到。除了前面提到的小说巨作,这类幽默故事集与很多下层人看的小说一样,不太容易翻译成外文。所有中国的文学作品都很纯朴,小说故事之类都不被归在文学门下。很多文学作品没有将作者名字放在书页,导致这些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是《红楼梦》也包含有损作品整体美感的情节,原因之一是小说与真实生活有关。如果删去普通人生活的脆弱之处,那么这部作品会变得不完整和不真实。

下面是从《笑林广记》中摘录的一些奇闻逸事。《笑林广记》共有四册,分十二部分,每部分皆有其独特主题:一古艳,即官职科名等,二腐流;三术业;四形体;五殊禀,即痴呆善忘等;六闺风;七世讳,即帮闲娼优等;八僧道;九贪吝;十贫窭;十一讥刺;十二谬误。

一人娶一老妻,坐床时,见面多皱纹,因问曰:“汝有多少年纪?”妇曰:“四十五六。”夫曰:“婚书上写三十八岁,依我看来还不止四十五六。可实对我说。”曰:“实五十四岁矣。”夫复再三诘之,只以前言对。上床后,更不过心。乃巧生一计曰:“我要起来盖盐瓮,不然,被老鼠吃去矣。”妇曰:“倒好笑,我活了六十八岁,并不闻老鼠会偷盐吃。”[2]

一妇人与人私通,夫归叩门,妇即将此人藏入米袋内,立于门背后。丈夫入见,问曰:“袋中何物?”妇心忙着,不能对答,其人从袋中答曰:“米。”[3]

无赖子怒一富翁,思所以倾其家而不得。闻有茅山道士法力最高,往诉恳之。道士曰:“我使天兵阴诛此翁。”答:“其子孙仍富,吾不甘也。”曰:“然则,吾纵天火焚其室庐。”答曰:“其田土犹存,吾不甘也。”道士曰:“汝仇深至此乎!吾有一至宝,赐汝持去,朝夕供奉拜求,彼家自然立耗矣。”其人喜甚,请而观之。封缄甚密,启视,则纸做成笔一支也。问:“此物有何神通?”道士曰:“你不知我法家作用耳。这纸笔上,不知破了多少人家矣。”[4]

一医生医坏人,为彼家所缚,夜半逃脱,赴水遁归。见其子方读《脉诀》,遽谓曰:“我儿读书尚缓,还是学游水要紧。”[5]

冥王遣鬼卒访阳间名医,命之曰:“门前无冤鬼者即是。”鬼卒领旨,来到阳世。每过医门,冤鬼毕集。最后至一门,见门首独鬼彷徨。曰:“此可以当名医矣。”问之,乃昨日新竖药牌者。[6]

一武官出征将败,忽有神兵助阵,反大胜。官叩头请神姓名,神曰:“我是垛子。”武官曰:“小将何德,敢劳垛子尊神见救。”答曰:“感汝平昔在教场从不曾伤我一箭。”[7]

有写真者,绝无生意。或劝他将自己夫妻画一幅贴出,人见方知。画者乃依计而行。一日,丈人来望,因问:“此女是谁?”答云:“就是令爱。”又问:“他为甚与这面生人同坐?”[8]

有盗牛被枷者,亲友问曰:“汝犯何罪至此?”盗牛者曰:“偶在街上走过,见地下有条草绳,以为没用,误拾而归,故连此祸。”遇者曰:“误拾草绳,有何罪犯?”盗牛者曰:“因绳上还有一物。”人问:“何物?”对曰:“是一只小小耕牛。”[9]

有留客吃茶者,苦无茶叶,往邻家借之。久而不至,汤滚则溢,以冷水加之。既久,釜且满矣,而茶叶终不得。妻谓夫曰:“茶是吃不成了,不如留他洗个浴罢。”[10]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王曰:“既欲做人,须将身上毛尽行拔去。”即唤夜叉动手,方拔一根,猴不胜痛楚,王笑曰:“畜生,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11]

有自负棋高者,与人角,连负三局。次日,人问之曰:“昨日较棋几局?”答曰:“三局。”又问:“胜负何如?”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本等要和,他不肯罢了。”[12]

如果漏掉格言和警句,那么对中国文学的介绍是不完整的。格言警句不但散落在古今文学形式之中,而且被集结成册,有着统一的音步形式。在中国,一本格言警句集《名贤集》,在任何地方花几个铜板就能买到。《名贤集》大概三十页,每行呈四、五、六,或者七个字的对联格式。孩子们要将这些格言熟记在心,因为普通中国人是用格言思考的。对外国人来说,熟记大量格言无疑能训练记忆力。如果能合理运用格言警句,那么他们会更顺利地与人谈话。下面仅从中选取一小部分格言警句以飨读者: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言多语失,食多伤心。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得人一牛,还人一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人间私语,天闻若雷。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积恶之家,必有余殃。

财高语壮,势大气粗。

金用火试,人用钱试。

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在家敬父母,何须烧远香。

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山上有直树,世上无直人。

有钱能解语,无钱语不听。

既在矮檐下,怎敢不低头。

家贫君子拙,时来小儿强。

常将好事于人,祸不临身害己。

一马不备双鞍,忠臣不事二主。

人将礼乐为先,树将枝叶为圆。

运去黄金失色,时来铁也争光。

怕人知道休做,要人敬重勤学。

人有旦夕祸福,天有昼夜阴晴。

马有垂缰之义,狗有湿草之恩。

既读孔孟之书,必达周公之礼。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

常想有力之奴,不念无为之子。

人道谁无烦恼,风来浪也白头。

青草发时便盖地,运通何须觅故人。

人见利而不见害,鱼见食而不见钩。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山寺日高僧未起,算来名利不如闲。

蒿里隐着灵芝草,淤泥陷着紫金盆。

猛虎不在当道卧,困龙也有升天时。

酒不醉人人自醉,花不迷人人自迷。

劝君莫做亏心事,古往今来放过谁。

妻贤何愁家不富,子孝何须父向前。

心好家门生贵子,命好何须靠祖田。

草怕严霜霜怕日,恶人自有恶人磨。

无名草木年年发,不信男儿一世穷。

雨里深山雪里烟,看时容易做时难。

白马红缨彩色新,不是亲者强来亲。

一朝马死黄金尽,亲者如同陌路人。

但能依理求生计,一字黄金不见人。

若不与人行方便,念尽弥陀总是空。

少年休笑白头翁,花开能有几日红。

月过十五光明少,人到中年万事和。

人情好似初相见,到老终无怨恨心。

【注释】

[1]这篇《天津卫》由乾隆皇帝统治时期的举人杨一昆作,并且已经成为口传心授的歌谣。翟理斯所译的原文亦与天津卫有关,但聚焦于船务衙门的公务说明。原文已不可考。

[2]引自《笑林广记·闺风部·藏年》。

[3]引自《笑林广记·殊禀部·米》。

[4]引自《笑林广记·术业部·法家》。

[5]引自《笑林广记·术业部·游水》。

[6]引自《笑林广记·术业部·冥王访名医》。

[7]引自《笑林广记·古艳部·垛子助阵》。

[8]引自《笑林广记·术业部·写真》。

[9]引自《笑林广记·殊禀部·盗牛》。

[10]引自《笑林广记·贫窭部·留茶》。

[11]引自《笑林广记·贪吝部·一毛不拔》。

[12]引自《笑林广记·术业部·讳输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