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一节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但建安文学还包括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的文学。曹操既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大的诗人。建安文学在曹氏父子的带领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不少的文人,著名的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其中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王粲、刘桢。

建安文学与正始文学 - 中国古代文学简史

第一节 建安文学和正始文学

建安(196—220)是汉献帝的年号,但建安文学还包括魏文帝、魏明帝时期的文学。建安文学的主要代表是“三曹”、“七子”,他们胸怀建功立业的大志,渴求实现人生的价值,用诗歌来表现当时的社会,表达自己的壮志,情调慷慨悲凉,共同开创了中国诗坛的新局面,而“建安风骨”也成为建安文学的诗歌美学范畴

三曹是指曹操曹丕曹植父子。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安徽人。因为他的父亲是大宦官的养子,所以他的出身受到一些人的鄙视。曹操少年时生活放荡,但为人机敏有权术。他曾参与过讨伐董卓。196年,他将汉献帝挟持到许昌,从此以后“挟天子以令诸侯”,他也被封为大将军及丞相,后来又被封为魏王。在他死后,他的儿子曹丕取代汉朝,建立魏国,追封他为魏武帝

曹操既是汉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又是建安文坛的领袖。他多才多艺,又非常爱好文学,除了不间断地进行文学创作外,还广罗天下英才,为他们提供施展文学才华的机会,在他的带动下,建安文学获得了繁荣发展。

曹操现存20多首乐府诗,一部分是写汉末的战乱和人民的痛苦。如著名的《蒿里行》一诗记载了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关东义军讨伐董卓的事,诗中批评了当时关东义军只顾争权夺势、自相残杀的现象,表达了对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百姓的同情。这首诗中的“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也常常被人引用来说明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

曹操是个有雄心的政治家,他常常用乐府诗表达他的壮志。如《短歌行》中,作者对着美酒高歌,抒发心中的忧思,人生短暂,时间流逝,功业未成,他朝思暮想并真诚期待着四方贤才们都能到他身边来,他表示自己一定会像周公那样爱护礼待他们。又如另一首有名的《步出夏门行·龟虽寿》,诗人连用“神龟”、“腾蛇”、“老骥”三个比喻,表示自己虽已暮年但还是很有壮心,其中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已成为千古名句。

曹操的乐府诗绝大部分是四言诗的形式,但他充分发挥了汉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现实主义传统,诗歌语言古直,感慨悲凉。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的第二个儿子,为人工于心计。建安二十二年(217)被立为太子。建安二十五年(220),曹操死,他继任为魏王兼丞相,这一年的十月,他代汉自立,建立魏国。死后谥号为文,后世称他魏文帝。

曹丕今天存下来的诗歌约有四十首。曹丕的诗形式多样,有乐府,有古诗,最著名的是《燕歌行》,这也是我国今天保存下来的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全诗写思妇的感情,读来情韵婉转,感人至深。其一云: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

诗中写秋风起,愁思生,闺中的少妇看到南归的大雁,想到滞留他乡的丈夫,泪下沾衣,夜不成眠。全诗七言一句,一韵到底,余音袅袅,语言清丽,充分表现了文人诗感情细腻等特点。

曹植(192—232),字子建,他非常有才华,“言出为论,下笔成章”,曾经深得曹操的宠爱,几次想要立他为太子,但是因为曹植为人狂放不羁,屡次触犯法禁,最终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建安二十二年曹丕被立为太子,曹植在这场太子之争中败给了自己的同母哥哥。曹操死,曹丕继位后,曹植的生活发生了巨大的转折。在此之前,他是充满理想抱负的优游贵公子,在这之后,他是一个处处受到限制和迫害的失意藩侯。在曹丕生前,曹植就被几次贬爵和改换封地,曹丕死后,他的侄子魏明帝也仍然对他严加防范,并不理会曹植的用世之心。最后曹植在忧郁愤懑中死去,死时年仅41岁。因为他最后的封地在陈郡,死后的谥号是思,所以一般人称曹植为“陈王”或“陈思王”。

曹植的诗歌创作和他的人生经历密切相连。建安二十五年之前,因为生活安定,他的诗歌或是表现他的悠闲生活,或是表现他的理想抱负,情调多乐观激昂,如《白马篇》,诗中的主人公游侠儿英俊豪迈、武艺超群,又视死如归,在战场上不顾一切地冲锋陷阵、奋勇杀敌。作者对英勇的游侠儿既赞美又倾慕,并在赞赏中抒写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

建安二十五年(220)之后,随着人生境遇的改变,曹植诗歌的情调转向低沉悲愤,诗中交织着报国的理想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如《杂诗七首》中就反映了他的矛盾心理,诗中既有如“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拊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这样的慷慨陈辞,还有如“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之类的报国无门的苦恼,更有诗句明写思妇、弃妇,实际还是替自己言志抒情。

曹植有不少的诗篇都是借美女自喻,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激,如《美女篇》、《浮萍篇》等,典型的是《七哀》: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欢有余哀。借问叹者谁,言是宕子妻。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沉各异势,会合何时谐?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君怀良不开,贱妾当何依?

诗中独居的思妇象征了不被魏王信任的诗人自己。曹植也写了许多的游仙诗,如《仙人篇》、《远游篇》、《升天行》等,在诗中诗人借美好的神仙世界表达了自己的理想。此外,曹植还用诗表达对曹丕父子猜忌迫害自己的朋友的愤懑,如《野田黄雀行》等,而《赠白马王彪》更是因为其中流露的真实鲜明的情感而成为文学史上的长篇抒情诗。(www.xing528.com)

曹植是建安文学中成就最大的诗人。他今天存下来的乐府、古诗有九十多首,四言、五言、七言等都有,其中有六十多首是五言诗。可以说,文人大量地写作五言诗,曹植是第一位,而且他的五言诗抒情、叙事结合得非常好,影响了中国五言诗的发展。

建安文学在曹氏父子的带领下,取得了蓬勃的发展,涌现了不少的文人,著名的有“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等,其中文学成就最突出的是王粲、刘桢。

王粲(177—217),字仲宣,山东人。在归顺曹操之前,他曾经投靠刘表,但没有得到重用。王粲的文章写得很好,下笔立就,无所改定,让人以为是前一天就构思好的。王粲是“七子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才略》),但他的诗歌只有23首保存下来。从这些诗来看,他的诗慷慨悲凉,情感真挚。《七哀诗》三首是他的代表作。其中第一首云:

西京乱无象,豺虎方遘患。复弃中国去,委身适荆蛮。亲戚对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泣声,挥涕独不还。“未知身死处,何能两相完?”驱马弃之去,不忍听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长安。悟彼下泉人,喟然伤心肝。

诗写战乱时期,民不聊生,白骨遍野,一位可怜的妇人因为无力抚养孩子,只能将孩子丢在草中,但又舍不得,离开时一步一回头。诗人真实地记录了这一场面,反映了汉末的战乱及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后两首则真实地反映了滞留他乡的痛苦心情。王粲还有一些诗抒发了自己“虽无铅刀用,庶几奋薄身”的心愿及对曹操“筹策运帷幄”的赞扬,如作于归顺曹操之后的《从军行》五首。王粲的赋也写得很不错,有名的如《登楼赋》。

刘桢(?—217),字公幹,山东人,为人豪迈,曾经因为在曹丕的宴会上平视曹丕的妻子甄氏,被以大不敬之罪服劳役。他在当时就以写诗闻名。现在保存下来的诗歌有20多首,代表作是《赠从弟》三首,第一首写蘋藻,第二首写苍松,第三首写凤凰,作者既用这些自然物来赞美其从弟,也是借此表现自己的品性和胸襟,最有名的是第二首。刘桢的诗虽然慷慨,气势充沛,但很少对语言进行雕饰。

建安时期还有一位非常有才的女诗人蔡琰(177—?),她原字昭姬,晋时,因为避司马昭的讳,改为文姬,河南人。她一生的遭遇很不幸,她那首可以和《孔雀东南飞》并列的五言体长诗《悲愤诗》就记录了她的亲身经历:在董卓之乱中她被俘到南匈奴,嫁给了左贤王,生了两个孩子。因为她是曹操好友蔡邕的女儿,所以后来被曹操赎回。她不得不和孩子分离,回来后再嫁董祀。其中诗的第二段真实地表现了她在胡地的生活和骨肉分离的悲伤,读来让人嘘唏不已。

随着三曹、七子的逝世,建安文坛创作趋于沉寂。而239年魏明帝死后,曹魏政局也陷入动荡不安的局面之中。先是年仅八岁的曹芳即位,由曹爽司马懿共同辅佐朝政。后来,司马懿设计灭了曹爽三族,独揽了大权。自此司马氏逐渐掌握了魏的朝政。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在254年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255年,司马师的弟弟司马昭继任大将军。260年,曹髦在讨杀司马昭的混乱中被弑,曹奂被立为皇帝,司马昭自称晋公。265年,司马昭之子司马炎逼曹奂退位,代魏建立西晋。

正始(240—248)是曹芳的年号,但正始文学一般包括正始以后到265年西晋建立之前的文学。这一时期因为政治动荡黑暗,文人们朝不保夕,早就失去了建安时期的政治热情。这一时期有名的是“竹林七贤”,他们是嵇康(224—263)、阮籍(210—263)、刘伶、向秀(227?—272)、山涛(205—283)、王戎(234—305)和阮咸,这七个人生活上不拘礼节,常常在河南山阳县的竹林下纵饮放歌。“竹林七贤”一开始与司马氏政权采取不合作的态度,但后来则发生了变化。嵇康坚持不与司马氏合作,被杀;向秀在嵇康死后不得已出仕;不满司马氏统治的阮籍、刘伶只能终日酣饮来保护自己免受迫害;山涛、王戎、阮咸则投靠了司马政权,其中,山涛、王戎做了高官,而阮咸却不太受重视。

“竹林七贤”中文学成就最高的是阮籍,他也是正始文学的代表。阮籍有《咏怀诗》八十二首,这些诗不是一个时期在一个地方写成的。作者表面是借自然界的节候变化来写时光飞逝,或写人世无常,或写游仙隐逸,实际上都是在抒发他的政治感慨。他的诗常用比兴、象征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忧生之嗟、讽刺之意,而且诗中充满了难言的痛苦,如其中第一首: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外野,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写诗人夜不成眠,只能起来弹琴,但是看到的景色只是更增忧愁,而诗人为什么夜不成眠,他的忧愁又是什么?诗人没有明言。阮籍的诗隐讳曲折,这主要因为他处在那样一个动乱的时代,为了避祸,不得不小心谨慎。

七贤中的嵇康,为人旷达,精通音乐,文学创作以诗歌、散文为主。他今天保存下来的诗歌有五十多首,其中数量最多、成就最高的是四言诗。他的诗主要表现了他对富贵功名的厌恶和对“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的理想生活的追求。他的散文名篇《与山巨源绝交书》是写给山涛的一封绝交信,因为山涛升了官,想要让嵇康接替他原来的官职,所以嵇康向他写了这封信表明自己绝不踏入仕途的决心,并表明与山涛绝交。

思考题

1.请列举建安文坛的主要代表诗人与作品。

2.请简单谈谈曹植的文学创作。

3.请列举正始文坛的主要代表作家与作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