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新发现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新发现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们就用教材上的这三首李清照的词来引领学生读词、赏词、品词、识易安。在前置学习中对另外四篇课外篇目进行泛读,初步感知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新发现

一、选文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鹧鸪天·桂花

(课外补充)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夏日绝句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二、选文分析

初中阶段,教材一共选取了李清照的三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我们就用教材上的这三首李清照的词来引领学生读词、赏词、品词、识易安。词是语言艺术,必然有着自己独特的语言。对于一代词宗易安居士而言,是婉约中寓铿锵有力,清新淡雅间含坚强忠贞,笔风时而妩媚柔婉,时而婉约凄迷,时而气壮山河。这课内的三首词,在景物描写上,都寄情于花,通过对不同类别的花、不同季节的花、不同姿态的花进行描写,或抒欢愉之情,或寄哀伤之怀,或慨世事之叹,或感人生之伤。人生如同荼䕷花事,此花过后再无花,只余夜雨窗前芭蕉,叶叶心心,把曾经的欢乐追溯,把曾经的故乡追索,把曾经的爱人追忆,把国家的前途惦念,把自己一生的孤苦与惆怅细数。

从词题《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以得知,本词属游赏之作,写酒醉、兴尽、花美,清新而别致。“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读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词人所创造的词境。作者饮宴以后,虽然已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但“沉醉”二字流露出作者心底的欢愉,“不知归路”也曲折传达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愉快游赏。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兴尽方才误入藕花深处,兴尽方能在误入藕花深处后因那惊起的一滩鸥鹭而惊喜连连。故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知归路”相呼应,尽显荷花的美丽,尽显主人公的忘情心态,少女的娇俏情态。人解花语,花映人情,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这样的意境,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特别是蓝天下、白云中被惊起的一滩鸥鹭漫天飞翔,给诗歌一幅广阔、唯美的画面,晴空一鹭排云上,可谓言虽尽意蕴无穷尽。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通过描述作者重阳节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孤独与寂寞的心情。上片咏节令,写别愁;下片写赏菊情景。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合交织。人解花语,花映人情,用黄花比喻人的憔悴,以瘦暗示相思之深,含蓄深沉,可谓言有尽而意境无穷尽。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是词人李清照中年孀居时所作,词人的才学、胸襟、品格决定了本词非一般的闺情闺怨词所能比。这首词借暮春之景象,借落花的飘零,写出了词人内心深处的苦闷和忧愁。全词一咏三叹,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这首词以第一人称的口吻,用深沉忧郁的旋律,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其中“风住尘香花已尽”一句已达至境:既点出此前风吹雨打、落红成阵的情景,又绘出现今雨过天晴,落花已化为尘土的韵味;既写出了作者雨天不得出外的苦闷,又写出了她惜春自伤的感慨。人解花语,花映人情,真可谓言未穷尽、意味亦无穷尽。

三、教学设想

选题分析:本议题计划由两个课时完成。在前置学习中对另外四篇课外篇目进行泛读,初步感知描写的景物及其特点。授课时由课内三首诗中对花的描写、对花语的解读带出议题,然后结合课外篇目进行比读、速读、跳读、精读、品读等一系列阅读活动完成对本议题的理解、探究。由《如梦令》《武陵春》《醉花阴》与前三篇文本进行比较阅读,归纳出写花诗的共同点:花形美、花情美、花语美、花意美。词人绘花美而不拘于花形,抒花情而不滞于花情,解花语而不停于花语,悟花意而不止于花意。在学习了课内三首词的基础上精读《鹧鸪天·桂花》中描写桂花的句子,领悟作者对桂花美的赏析。词中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衬,或评骘古人,在多层次的议论中,形象地展现了她那超然脱俗的美学观点。桂花貌不出众,色不诱人,但却“暗淡轻黄”“情疏迹远”而又馥香自芳,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位,这正是词人品格的写照,真正不愧为天下第一才女。

同时选取这三首词,还因为它们映照了易安人生的不同阶段,由天真少女到易安初嫁,再到物是人非、家破国亡、世事变迁,历经纯真、幸福到凄苦、哀伤。但是词人始终那样真实、真诚、真挚地活着,活出了情,活出了意,活出了范儿,活出了生命的高度、人生的境界。以一曲生命绝唱萦绕诗词长廊而不绝不休!

四、教学流程

(一)前置学习

(1)快速阅读文本《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鹧鸪天·桂花》,完成下表。

(2)从三篇选文中选取一个片段进行精读、赏析,体会文章是如何描摹图画的。用这样的句式进行品析:“我看到了一朵_____的花,它寄寓了诗人……”

(二)预习反馈,导入议题

学生交流预习感想,谈谈从这三首课内的诗词、课外的一首词中,你捕捉到哪些共同点?同是李清照的诗词,它们在选取意象上有哪些共同点?呈现怎样不同的意境?可否粗略感知到这位婉约词派代表“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形象?

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易安。她有着如花容颜,也有惊世才华;也曾拥有花样年华,亦曾韶华白首;也是娇俏明媚过,亦悲苦凄伤着,却始终让生命璀璨绽放。

(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过渡:李清照在到达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身居闺中,不免会回忆起少时游玩的情形。那些场景在她的脑海中一再出现,对那些生活的怀念之情与日俱增,使得词人词兴大发,于是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小令。

(1)学生活动:生诵读词,并且要求用笔画出词中的意象来。

藕花花语:清白、坚贞纯洁、忠贞、爱情、冰清玉洁、自由脱俗、信仰。

(2)学生活动:解读了藕花花语,请问在文中你读出了藕花的花语了吗?结合具体的句子解读。

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清香流溢、色彩缤纷、幽杳而神秘的世界。盛放的荷花丛中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明媚、开朗、活泼、争强好胜的少年才女。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渔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师小结:这首小令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的风景、风景中美丽的荷花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于荷丛荡舟、于舟上赏荷、于赏荷时饮酒、于饮酒时不醉不归。这首《如梦令》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尺幅虽短,却给人以足够的美的享受。而藕花这意象无疑是这花圃中最亮丽的一抹,诉尽粉色少女的梦幻情怀,正是“回首处,豆蔻正梢头”。

(四)《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过渡: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18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于是在崇宁二年(1103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www.xing528.com)

学生活动:找出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相似的意象来,并解读。

明确:菊花花语,象征着清净、高洁、坚贞、秀美,实是霜天中的英杰。这里以“暗香”指代菊花。菊花傲霜而开,经霜不落,风格与梅花相似,暗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这也是在暗写她无法排遣的对丈夫的思念,菊虽秀美坚贞、不畏风霜,却难敌世事变迁,更令人心伤。

师小结:重阳节这天把酒赏菊本是佳节的一个主要节目,大概为了应景吧,李清照在屋里闷坐了一天,直到傍晚,才强打精神“东篱把酒”。可是,这并未能宽解一下愁怀,反而在她的心中掀起了更大的感情波澜。菊花开得极盛极美,她一边饮酒,一边赏菊,染得满身花香。然而菊花再美、再香,也无法送给远在异地的亲人。正是“销魂处,只为他伤”。

(五)《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过渡:这首词是宋高宗绍兴五年(1135年)李清照避难浙江金华时所作。其时金兵进犯,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漂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此时,经历着战乱,经历着颠沛,经历着流离,更是慨叹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1)学生活动:读词,再勾画词中表意象的词语,并且解读。同时辨析这首词的意象和前两首词的意象有哪些异同之处。

明确:落花花语,饱含哀伤、惆怅、悲凄之情。和前两首词相比,同样以花为意象,可是这首词是为了言无尽的哀愁,所以曾经眼前的种种美丽都化为无尽的哀伤;曾经的五颜六色只余满眼浓浓的黑色。不管是藕花、海棠花,还是梅花,都化为了飘零之“落花”。

(2)学生活动:再读词,用自己的话描述此时词人的形象。

师小结:李清照因金人南下,几经丧乱,志同道合的丈夫赵明诚已逝世。她只身流落金华,眼前所见的是曾经的鲜花化为落花,曾经的美丽化为狼藉,曾经的琴瑟和鸣化为形单影只。睹物思人,物是人非,不禁悲从中来,感到万事皆休,无穷索寞。此时一心、一身,又能载几多愁苦呢!

(3)类文类法赏析《鹧鸪天·桂花》《临江仙·梅》《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师总结:这三首词从清新、鲜艳的荷花到饱经风霜的憔悴零落、凄婉的菊花,从无忧无虑的少女时期过渡到饱经风霜的中年时期,从天真活泼不谙世事的青葱少女到“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历经坎坷、磨难的中年时期,以花语寄寓爱恨情仇。读者通过解读花语解读词人之人生悲欢离合。此时花语为词之言,花情为词之情意,花骨为词之风范。

(六)花落花枯花千骨——解读花语,认识易安(PPT)

(1)《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人以灿烂绽放的藕花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读来感受到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

(2)《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以菊花经霜不落,傲霜而开,风标与梅花相似,显示词人高洁的胸襟和脱俗的情趣,同时也流露出“馨香满怀袖,路远莫致之”的深深遗憾。

(3)《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由风中飘零、尘中零落的花瓣而触发物是人非的深沉痛苦,直抒愁苦之情,塑造了一个孤苦凄凉环境中流荡无依的才女形象。

(4)《鹧鸪天·桂花》词人赞美桂花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长留人间。歌颂这种内在的精神美,表现了女词人重内在美、素质美和崇尚淡雅高洁的情怀。这首词显示了词人卓尔不群的审美品位。

师小结:一切景语皆情语。情感因事而发,因景而生成。而情感的细微幽妙又丰富了描写之物的意蕴,深化了描绘之物的内涵,寄寓了作者的思想情感。因此解读花语,抓住景物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更全面更准确地解读诗人。

(七)此时无花胜有花——品读《夏日绝句》

过渡:靖康二年(1127年),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健康知府。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哀为夫耻。故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教师提问:这首和刚才所学的几首词在意象选取上有哪些异同点?

明确:本词没有以“花”为意象来寄寓作者的情感,可是在诗中,我们却强烈地感受到一位千古才女,她以女子之身端立于众文人之间,不扭捏、不畏惧,活出了生命的本真,活出了自我的风范。来来去去皆优雅,分分合合亦笃定,活出了花容花貌,活出了花风花骨。此时无花胜有花!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喊出了生命的最强音,架起了生命的铮铮烈骨!这朵女人花不仅摇曳在风尘中,更绽放在冰天雪地中!

师小结:本诗起调高亢,开篇即以议论的表达方式,鲜明地提出了诗人人生的价值取向。爱国激情,溢于言表,振聋发聩。借项羽的壮举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正气凛然;托项羽的义为痛斥赵明诚的懦弱,临阵脱逃,绽放出娇艳的生命之花。此文无花胜有花,不仅是溢出浓郁的花香,更是立花骨于天地间。(此处建议全班站立高声朗诵)

(八)拓展:创作实践,完成个性化表达

学生活动:如果用花来形容李清照,我愿把她比作——花,因为……

(九)课堂总结,由群文到群书

每一首诗词,都是一个故事,每一首诗词里的花,是孤雁落平沙,也是心事付蒹葭,是对饮三大白,也是春红谢林花……自然万物皆有情,每一朵花都有它的言语,每一朵花都有它的情意。关键是我们以什么样的角度,以什么样的心态去描写它们,去解读它们,去品赏它们。读易安的诗词,赏花飞花语花满楼,感花落花枯花千骨,浸于无尽的遐思与冥想吧。

五、推荐书目

1.高立.藕花深处金石韵——李清照和她的艺术世界[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15.

2.随园散人.半生烟雨,半世落花:李清照传[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3.易菲.与你相遇的美好[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

板书设计

花语为诗 花骨成词

——读诗识人知易安

(设计: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戴良蔚)

教学反思

一路磨课、一路成长,一路感激、一路芬芳

戴良蔚

赛课虽已经结束了,回想那段历程,仍旧激动也仍旧惶然。当初课题组让我们自己选心仪的诗人时,我就迫不及待地先举手,我选易安居士。不愿说李清照这个名字,因为一提易安居士这个名字,就百般滋味。在那纷乱之世,“安”何其难也。不过对我们的才女而言,安于诗词中,又何其易也。

本是阅读了不少关于易安的书籍,本是那样痴迷这摇曳在风雨中的女人花,可是真要以一节课来读诗识人知易安,却这样惶惑。如何切入啊?

其实这份惶然不知何时已蔓延滋生开来。教学时间已不短的我,似乎有了一个沧桑的念头:课堂新意不够了;课堂生动不足了;课堂深刻也不到位了;课堂似乎套路化、格式化,教学似乎走不动了,进了一个死胡同,进了一个瓶颈期。我苦恼、郁闷、痛苦。这课上得不易而难安啊。

感谢这次赛课,从初赛的《转益多师是吾师——解读不一样的老师》开始,我静下来琢磨课文,查阅资料,编写教案,制作PPT。我明白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道理,我明白了韩婴的“智如泉涌,行为可表仪者,乃为人师也”的内在含义。我明白了我们教研组长廖忠会老师所说的:“你怎么样,你的课堂便怎么样。你的姿态,是你的课堂的姿态。”她这是在提醒我,只有把自己修炼好了,才会有课堂的高格局;我也明白了我们组黄斌老师说的:“课堂是你阅读状态的生动显示,干瘪空洞的内心,滋养不出有意蕴而高远的语文课。”这是在激励我广泛阅读,激励我耕耘心灵的田野;我还明白了我们组杨萍老师说的:“只有心静下来了,专注在阅读与思考中,潜藏在文字里的思想,才会不断地跳跃出来。”这是在暗示我心要静下来,钻入阅读与思考中去,与那个“思想”汇合。类似提醒、激励与暗示还有许多许多。在老师们的引导中,我获得一种清醒,一种成长的方向,一种进步的力量。我明白了成长与年龄无关,与阶段无关。成长是没有年龄的,没有阶段的!如果有,那是自己给自己的桎梏!那是懒散的借口。感谢这次赛课,磨课一路,成长一路。

这次赛课,我还要特别感谢备课组的朋友们。打磨课堂追求极致的过程,虽然很痛苦,但时时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欣喜。不停地借班上课,不停地推翻原来的设计,不停地修改原来的教案。初赛时,光选题我就推翻了三次,PPT上的编号备注到了新5、新5-1、新5-2。有一次第三节课上完,李晓娟校长、廖忠会组长领着我们语文组趁热打铁地研课,结果差点没打上饭。朋友们,谢谢你们。我懂得课堂不仅仅是教者的课堂,那还是仁者情怀的课堂。那个阶段,走到哪里都见不同的教研组在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修改、再讨论、再修改。难怪在赛课后,作为理科的化学,听课老师都说道,课堂不仅传授了知识,而且氤氲着满满的情怀。因为这一路磨课,一路满满的情怀啊!感谢这次赛课!感谢与你们美好的相遇。磨课一路,感激一路。

我明白了,要这课易上,首先要“安”。安心去阅读,安心去累积,安心去读教材,安心去积厚,方能在课堂上薄发,此时才能易也。

这次磨课、赛课让我明白,课堂应立足于课堂,也应不拘泥于课堂,心里装了什么就去设计什么。课堂是一个教者的课堂,但绝不仅仅是一个教者的课堂。这次赛课,还受益于李晓娟校长引领的《读诗识人》的课题研究,作为参研的一分子,在研究中,我运用“知人论世”的教学策略,整体把握诗人创作的风貌、发展历程,再依托历史背景和个人经历深入理解作品,从而丰富了阅读经验并担起传承传统文化的责任。我重点关注“一代词宗”李清照的“易安词”,发现“花”意象在她词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于是我以“花语为诗,花骨成词”作为我的教学议题。花在易安的笔下彰显出别样的神韵,凸现她那超尘脱俗的美学观点,承载她傲视尘俗、乱世挺拔的个性。在一个个超尘脱俗的花的意象里,我们宛然看到一个娇俏清新、超然脱俗、凄清冷艳的女词人形象。通过对一组诗词的鉴赏学习,师生共同见证了她的一生。易安走过了藕花般的俏丽,走过了桂花般的卓然,走过了落花般的凄然,走过了生命之花的璀璨,留下来无尽的幽香。这未尝不是我们教者的成长之路啊!在无与伦比的艺术鉴赏中,我们了解了易安坎坷的命运、丰富的情感历程,体悟到她的卓绝与不朽。读花其实是在读一颗水晶般的心,在听一曲生命的绝唱。讲台上的我们就是以这颗赤诚之心来引领孩子们歌唱花样年华、描绘更美的花样年华。课堂中的我因为藕花的花语,孩子们的花语,感觉到一派盎然春意。特别是在阅读《夏日绝句》时,我问孩子们,用什么样的语调什么样的情感什么样的姿态来诵读这首诗,孩子们回答,用铿锵的语调激昂的情感站起来诵读。那一刻,我热泪盈眶。此次赛课,师生读懂了诗词,读懂了作者,也读出了自己。感谢这次赛课,感谢易安,这与你相遇的美好。磨课一路,芬芳一路!

马不扬鞭自奋蹄,教学之花永驻心,一路桃李芬芳,一路薪火相传。我将努力书写更美的篇章,以自强不息的精神激励自己继续奋勇向前。在新的征程中,牢记使命,不负重托,为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邂逅更多美好时光,不负美好。让自己的教学呈现更美好的姿态,去等待花开,去守护花开,不负芬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