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整体性观照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整体性观照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课外)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咸阳城东楼[唐]许浑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诗歌内容不同,表达情思也不尽相同,但均运用了“杨柳”这一意象于诗歌之中。此诗中“杨柳”的意象,不再寓意离别,而是寄托思乡之情,万里乡愁。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离别的象征,二者放在一起,呈现黯然销魂的

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整体性观照

一、选文

绝句[宋]志南和尚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柳[唐]郑 谷

(课外)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送元二使安西[唐]王 维

(课外)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咸阳城东楼[唐]许 浑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

一上高楼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二、选文分析

《绝句》是宋代和尚志南所作,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其对早春二月的细腻感受和真切描写,抒写了对春天的热爱,成为描写早春美景的名篇。

《柳》是唐代诗人郑谷所作,主题鲜明,全诗无一“柳”字,却字字写柳,句句含情,前两句写景蓄势,渲染离情,第三句突显而出,明确主旨,末句语出自然,韵味深长。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元二奉朝廷之命出使安西都护府,王维到渭城为之饯别,因作这首七绝诗歌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代送别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两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天然去雕饰、明朗自然的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性,后被谱曲传唱,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阳关三叠》。

《咸阳城东楼》是唐代诗人许浑所作。诗人在唐宣宗大中三年(849年)任监察御史的时候,大唐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一个秋天的傍晚,他登上咸阳古城观赏风景,见太阳西沉、乌云滚滚、凉风阵阵,诗人的忧愁思乡之情和吊古伤今之感袭上心头,交织在一起,于是即兴写下了这首七律。

三、教学设想

选题分析:这四首诗有两首分散于七、九年级教材中,另两首选自课外。诗歌内容不同,表达情思也不尽相同,但均运用了“杨柳”这一意象于诗歌之中。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点是蕴含离别之情,如《柳》《送元二使安西》都有送别不舍之情,还有代表明媚的春光、对故乡的思念、象征美好的爱情、对时间的伤逝、对生活的体会等内涵。

《绝句》借杏花春雨、杨柳春风描绘了明媚春光,表达了作者赞美春天热爱春天的感情,《柳》《送元二使安西》都包含了送别离情,《咸阳城东楼》中借蒹葭杨柳表达了故乡之思。

四、文本使用

首先初读志南和尚的《绝句》,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眼中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春风拂面,诗人用心体会细腻描摹,将春天的雨与杏花相连,春天的风与杨柳相关,从而开阔了想象空间,激发读者无穷联想,使雨有了色彩、香味,风有了色彩、形态,体会画面中蕴含的春天无限美好的情思与赞美之情。

其次将《柳》与《送元二使安西》进行比读,发现两诗相通之处:皆通过“柳”这一意象寄寓离情别意,“柳”即“留”,古人折柳赠别,有“挽留”“依依不舍”之意。古典诗歌中,折柳赠别最早见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一个杨柳意象就把离愁别绪表达得淋漓尽致。而这两首诗歌中,郑谷的《柳》用江畔半烟半雨中随风飘拂的柳,写离人愁绪绵绵、步伐缓慢、难舍难分的眷恋之态;《送元二使安西》中“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清新明媚,衬托送别友人的离愁,有千言万语却无法言说,只化作“干了吧,朋友”的劝慰之语。同为送别,一个韵味悠长,余味无穷;一个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对友人前路的担忧、关心和祝愿都在酒中。

再次学习《咸阳城东楼》。此诗用云、日、风、雨层层推进,又以绿芜、黄叶来渲染,勾勒出一个凄凉的意境,借秦苑、汉宫的荒废,抒发对家国衰败的无限感慨。此诗中“杨柳”的意象,不再寓意离别,而是寄托思乡之情,万里乡愁

最后引用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曹雪芹“娴静如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欧阳修“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陆游“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等诗词句为例,体会“杨柳”这一意象在古典诗词中的丰富意蕴。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展示课前收集的有关柳的诗歌,并背诵《咏柳》。

师导入:中国古典诗词中有很多以柳为意象的诗歌,从《诗经·小雅·采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借柳伤别开始,有离情别怨的依依杨柳,也有春意盎然的碧玉春柳,还有“已带斜阳又带蝉”的秋柳,更有“零落衰条傍晓江”的冬柳。今天我们就走进初中阶段编选的一组以柳为意象的古诗,去品味诗意,吟咏诗情。

(二)吹面不寒杨柳风——初读志南和尚《绝句》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绝句》,感受诗人描绘的早春景象,思考诗歌抓住春天哪些景物进行描绘?这些景物各自有什么特点?

春花、春雨:雨沾衣欲湿,似有若无,杏花在雨中妖艳欲滴。

春风、春柳:风不寒(暖),柳柔梢飘拂。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体会诗人描写这些景物的妙处。

示例:沾衣欲湿,令人想到春雨细密、轻柔、若有似无,意蕴丰富而新颖。

杏花雨,诗人不直接描绘杏花的形色,而用杏花在小雨中被沾湿而更艳丽让人想象其形美、其味香,充满画面感。

杨柳风,吹面不寒写“春暖”,“杨柳风”富有动态,让人想象柳条在春风中飘拂舞动的情形,充满春的活力。

师生探究,体悟诗人对春天的赞美之心。

师小结:诗人是个和尚,也是个诗僧,他也耐不住春的召唤,坐着小船,拄着藜杖,走过桥东,走进春天,沐浴在春风春雨之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妙。在此途中,“柳”成了春的使者,给大地带来了春的信息,如春姑娘的长发般美好。(www.xing528.com)

(三)半烟半柳溪桥畔——比读《柳》与《送元二使安西》

幻灯展示《柳》和《送元二使安西》。

学生活动:齐读《柳》和《送元二使安西》,思考两首诗歌分别写了什么环境中的柳?这些柳又有哪些特点?

《柳》: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客舍青青柳色新。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体会两处景物描绘的妙处。

示例:“江桥畔”点明送别地点,触动离人满怀愁绪,“半烟半雨”表明送别是在春季的一个阴雨天,“映桃映杏”点明春天繁花盛开,与杨柳飘拂相映,美景中的离别,有乐景中写哀情的效果。

渭城,客舍,朝雨,柳色新:点出送别地点、时间、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客舍,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离别的象征,二者放在一起,呈现黯然销魂的情调。

师生探究,体悟诗人分别怎样抒写离愁别恨?

师小结:《柳》在一二句交代离别地点、离别环境,写景清新美好,但又愁绪绵绵,渲染离情;第三句“会得离人无限意”,一语道破离情,“会”作“领悟、体会”理解,连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将人的主观感情融入景物中。“千丝万絮惹春风”,一个“惹”字尽得其妙,言柳条婀娜,柳絮飘飞,撩拨离人心弦。思绪深永,韵味悠长。

《送元二使安西》也是在一二句交代送别地点、时间、环境,创设了愁郁、抒情的氛围;三四句写惜别,朋友西出阳关,会经历长途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切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切祝愿,临别依依,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有化作一句“干杯吧,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属于行者,同样属于送别的诗人。

在这两首诗歌中,柳均作为离愁别恨的象征出现,柳枝飘拂,感动的都是离人之心。

(四)蒹葭杨柳似汀洲——精读《咸阳城东楼》

展示许浑《咸阳城东楼》的创作背景。

过渡:柳不仅表现春意盎然,也不仅抒发离情别怨,有的古诗词中,柳也象征了故乡之思、家国之恋。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诗作,理解大意。

首联:扣题,登临东楼,思乡之情涌上心头。

颔联:写晚眺远景,写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颈联:写晚眺近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尾联:作结,触情于景,感古伤今。

(1)细读探究,仔细体会首联,诗人怎样抒写思乡之情?

师提示:抓住“万里”言愁之无边无际,“似”写眼前蒹葭苍苍、杨柳炊烟,就像云水迷蒙、沙洲萋萋的故乡。诗人宦游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蒹葭杨柳,略类江南,万里乡愁,正以乡思为始,一个“愁”字,奠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

(2)诗中哪些句子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摹,又有诗人对朝局的担忧?

明确:颔联。诗人傍晚登上城楼,只见磻溪罩云,暮色苍茫,一轮红日西沉,仿佛靠近寺阁而落。倏忽凉风突起,咸阳西楼顿时笼罩在凄风之中,一场山雨眼看就要到了。这既是对自然景物的描摹,也是对唐王朝日薄西山、危机四伏的没落局势的形象化勾画,此句传神地写出了诗人“万里愁”的真实原因。

(3)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明确:表达了诗人浓重的思乡之情与感古伤今的悲凉之意。

(五)千丝万絮惹春风——回读《绝句》《柳》《送元二使安西》《咸阳城东楼》

过渡:这四首诗歌均以柳作为意象,寄寓了诗人不同的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自由诵读这四首诗,体会这四首诗在意境选择上的共性。

教师列举出更多古诗词中有柳的意象的句子,学生讨论体悟其表达的思想感情。(幻灯展示)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东风杨柳欲青青,烟淡雨初晴。”晏殊《诉衷情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白居易《杨柳词》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忽见陌上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师小结:关于杨柳的意象内涵还有很多,总而言之,杨柳意象最基本的艺术特征是蕴含惜别之意,除却这个意思,还有代表明媚的春光、象征美好的爱情、对时间的伤逝、对生活的体悟等内涵。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好比一坛埋藏在地下的陈年美酒,越是细细品尝就会越觉得有味道,希望同学们都能在品读诗词的过程中,用智慧去体悟柳之美。

六、推荐书目

叶嘉莹.给孩子的古诗词[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5.

板书设计

千丝万絮惹春风

——品诗悟道话杨柳

意象:春光明媚、离情别意、思乡之情

(设计: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邓世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