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效果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效果

时间:2023-08-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登楼[唐]杜甫(补充)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登楼》是杜甫客居成都草堂第五年所作的一首诗。本次教学将通过对几首诗歌的分析,来探讨羁旅题材诗歌中蕴含的主要情感。去国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活,总能牵引出文人墨客无尽的思绪,凝结成诗,或抒发悲愁孤寂之感,或寄托思乡念家之情,或聊表怀才不遇之愤,凡此种种,皆称为行旅诗,又称羁旅诗。

整体性观照:中国古代诗歌教学探索效果

一、选文

商山早行[唐]温庭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江村[唐]杜 甫

(补充)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登楼[唐]杜 甫

(补充)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二、选文分析

《商山早行》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诗作。此诗描写了旅途中寒冷凄清的早行景色,全诗正文虽无一个“早”字,但通过选取具有特征性的景物,如颔联的“霜”“茅店”“鸡声”等,细腻地描绘出山野黎明旅人早行的景象。尾联借助梦境,抒发了游子漂泊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意,字里行间流露出人在旅途的失意和无奈。全诗语言明快,情景交融,含蓄有致,“早行”之景与“早行”之情都得以完美表现,为后人称道。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这首小令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言简意丰。作者采用多种景物并置的手法,融情于景,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村野深秋晚景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在深秋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境。曲子语言凝练、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周德清《中原音韵·小令定格》评论此曲为“秋思之祖”。

《江村》是诗人杜甫定居草堂之初所作的一首诗。饱经战乱流离之苦的诗人,来到相对安定的西南蜀地,并在朋友的资助下,在成都郊外的浣花溪畔盖了一间草堂。生活暂时得到了安定,家人同聚一处,重获天伦之乐,诗人作此诗描绘新居环境,以及妻儿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景象。诗歌借景抒怀,表现出一种安宁闲乐、悠然自得的心情,而又在尾联含蓄流露出客居的凄凉寂寞之感。诗歌字句精练而又流转自然,颇有生活情趣

《登楼》是杜甫客居成都草堂第五年所作的一首诗。时值国家离乱、“万方多难”,诗人满腹愁思登上此楼,虽繁花触目,却因国难而更加伤感忧愁。诗歌运用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由描绘眼前所见之景,到谈论天下局势,再到怀古慨今,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于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沈德潜评论此诗:“气象雄伟,笼盖宇宙,此杜诗之最上者。”

三、教学设想

选题分析:羁旅诗又称为记行诗、行旅诗,是指诗人因各种原因远离家国,用诗歌的形式反映客居异乡的艰难、漂泊不定的辛苦,并引发对亲人的思念、对故乡的思归、对自我人生如寄处境的感慨等内容。在表达手法上,羁旅诗惯常使用“借景抒情”“虚实结合”“以乐景衬哀情”等表达技巧。

通过对羁旅题材诗歌的研究,不难发现该类诗歌在主题、情感和表达技巧等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选入初中语文教材中的羁旅题材诗歌,主题多样,有表现漂泊不定、客居他乡的艰辛,有表达思亲念归之情,有表现怀才不遇的抑郁愤懑,也有对安定幸福生活的向往,从感情基调看,大都离不开凄凉悲伤。本次教学将通过对几首诗歌的分析,来探讨羁旅题材诗歌中蕴含的主要情感。

文本使用:首先,学习《商山早行》《天净沙·秋思》。学生朗读诗歌《商山早行》,找出并分析诗中选取的意象,描绘诗人早行所见的景象,体会诗人旅途的艰辛和对故乡亲人的思念。然后带领学生品读《天净沙·秋思》,同样通过曲中意象,描绘作者所见到的郊野深秋晚景图,从中体会曲中蕴含的情感。再带领学生在理解作品内容情感的基础上进行对比阅读,找出两首作品中蕴含的情感,以及抒情方式的异同。

其次,学习《江村》《登楼》。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将写作背景适时展示给学生。然后让学生阅读《江村》,体会诗人初到成都,脱离战乱之苦后的轻松悠然之感,以及客居异乡的凄凉寂寞之情。接下来品读《登楼》,分析诗歌以乐景衬哀情的表现手法,带领学生从关键字词入手,体会诗人因国事忧愁,即使面对美丽的锦江春色也难以疏解的悲愁之情。

最后,通过比读四首诗歌,体会羁旅诗中蕴含的诗人漂泊无依、客居他乡的艰辛愁苦与凄凉伤感。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师导入:“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羁旅漂泊的愁思自古到今从未断绝。去国离乡、漂泊不定的生活,总能牵引出文人墨客无尽的思绪,凝结成诗,或抒发悲愁孤寂之感,或寄托思乡念家之情,或聊表怀才不遇之愤,凡此种种,皆称为行旅诗,又称羁旅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通过一组诗歌的学习,去探寻行旅题材诗歌的特征。

(二)漂泊不定,思家念亲——品读《商山早行》《天净沙·秋思》

(1)学生活动:自由朗读《商山早行》《天净沙·秋思》,抓住关键字词,思考诗歌写了什么内容?蕴含了诗人何种感情?(www.xing528.com)

明确:《商山早行》写的是诗人温庭筠旅途早行时所见之景,首联“征铎”“客行”传达出诗人的羁旅之苦,尾联借助梦中所见情景,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天净沙·秋思》向我们描绘了作者在旅途中所见到的一幅郊野深秋晚景图,“断肠人”“天涯”点出作者独自漂泊在外的艰辛孤寂,以及对故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2)学生活动:再次自由诵读诗歌,找出诗中意象,思考诗人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明确:《商山早行》中“鸡声”“月”“人迹”“霜”等秋天早晨山野旅店的典型景物,把旅人住在茅店,听见鸡声便开始收拾行装,起身赶路的情形细致地展现出来,通过意象叠加,使早行情景历历在目,道路辛苦,羁旅愁思,皆见于言外。“槲叶”“枳花”是行路途中所见之景,并由此引出诗人梦中出现的故乡景色,进而直接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天净沙·秋思》中选取了“藤”“树”“鸦”“马”等物,并在前面加上“枯”“老”“昏”“瘦”等词修饰,使原本简单的景物染上一层凄清萧索之感,并通过意象叠加的手法,勾勒出一幅郊野深秋晚景图,融情于景,渲染出凄凉萧瑟的氛围,曲末以“断肠人在天涯”直接点明旅途的艰辛、孤寂和愁苦,并暗含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3)学生活动:思考“小桥流水人家”是否符合整首曲子凄凉萧瑟的感情基调?作者为何要在曲中加入这样一幅画面?

明确:不符合。“小桥流水人家”描绘的是一幅宁静安乐的画面,与作者漂泊羁旅的情形不符。这幅画面是作者旅途中所见之景,作者以乐景写哀情,平静美好的生活图景只是为了反衬出自身漂泊无依的凄凉孤寂,同时也传达出自己对安定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4)学生活动:比读诗歌,思考两首诗在内容、情感、表现手法方面的异同。

(5)学生活动:齐声诵读诗歌,体会诗人去国怀乡羁旅漂泊的艰辛、愁苦、无奈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师小结:这两首都是典型的羁旅题材的诗歌,作者通过描绘旅途中所见之景,营造出凄凉悲寂的氛围,表现自身漂泊在外的孤寂愁苦和浓浓的思乡之情。除了表现旅途中的艰辛,描绘客居他乡的生活也是羁旅诗的重要内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组杜甫客居草堂时所作的诗歌。

(三)客居草堂,心系家国——品读《江村》《登楼》

展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辗转成都、客居草堂的背景资料。

过渡:安史之乱后,杜甫遭受国破之难,在追随君主逃亡的过程中,亲眼见到战争给黎民百姓带来的无尽苦难,后与家人寓居成都草堂。这两首诗,叙写他在草堂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1)学生活动:自读《江村》,概括诗歌内容,思考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明确:诗歌描绘了初夏时节,诗人新建的草堂居所被一弯清江环绕,四周燕子沙鸥嬉戏,妻儿团聚一堂,自在闲乐的画面。全诗流露出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从诗中我们能感受到饱经战乱之苦的诗人,在获得一个安定的栖身之所后,表现出来的悠然自得的心情。

(2)学生活动:再读诗歌,思考诗中除了怡然自得,是否蕴含了其他情感?

明确:有。诗歌尾联“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除了表现受到老友接济的庆幸、满足外,其中还暗含着飘零异乡、身不由己的悲苦和辛酸。

师小结:杜甫生于大唐盛世,其志向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然而却遭逢兵变,饱受颠沛流离之苦。在暂时定居草堂,获得安定生活后,内心确有喜悦庆幸之情,但仍不免感叹自身飘零无寄的命运。尤其到了客居草堂的后期,对个人和国家命运的感慨更为深重。

(3)学生活动:自读《登楼》,思考为何“花近高楼”会“伤客心”?

明确:此时诗人依旧客居成都,战事仍未平息,正是“万方多难”之际,登楼见到春天如期而至,繁花似锦,现实生活却战乱不断,因而触景伤情。这是典型的“以乐景衬哀情”,更加突出诗人内心的忧愁伤感。

(4)学生活动:思考诗人登楼见到哪些景象?其中蕴含了何种情感?

明确:诗人登楼倚望,见到锦江两岸蓬勃的春色铺天盖地涌来,玉垒山上的浮云,古往今来,千形万象,变幻不定。由此联想到国家动荡不安的局势,阐发对国事的担忧,义正词严批判了叛乱者。最后咏怀古迹,借古讽今,表达了自身空怀济世之心,苦无献身之路的无奈。

师小结:从杜甫客居草堂所作的两首诗,我们不难看出,初到草堂的杜甫诗歌中洋溢着暂时获得安定的喜悦与怡然自得,略微流露出客居的无奈。在短暂的幸福之后,其所作诗歌仍主要传达出羁旅在外的艰辛愁苦。

(四)比读诗歌,归纳特点

过渡:从温庭筠的山野茅店,到马致远的古道西风,再到杜甫的草堂茅屋,我们跟随诗人的步伐,一路行旅,见其所见,感其所感,有凄苦悲寂,亦有美好期盼。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羁旅诗都具有哪些显著特征。

(1)学生活动:回读四首诗歌,比较前后两组诗歌在内容、情感、表达手法方面的异同。

(2)学生活动: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感受诗人寄托在诗中的情感。

师小结:通过学习这四首羁旅题材诗歌,不难发现,这类诗歌大都主题明确,内容多为诗人旅途所见所感。在整体感情基调上,虽偶有欢乐,但大都倾向于表达飘零流落的艰辛孤寂愁苦之情。羁旅情怀,亘古相通,故而这些诗逾越千年,仍能拨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在远离故土时,亦能吟唱抒怀。

五、推荐书目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词典[Z].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

板书设计

羁旅路遥 客愁难尽

——羁旅诗阅读与鉴赏

内容:旅途所见所感 客居所闻所思

情感:艰辛、孤寂、愁苦、无奈  

手法:写景抒情、以乐景写哀情  

(设计:成都市郫都区岷阳实验外国语学校 曾雪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