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梅州好故事:围龙屋-珍贵的古民居

梅州好故事:围龙屋-珍贵的古民居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客家围龙屋, 与北京的四合院、 黄土高原的窑洞、 云南的一颗印、 广西的干栏式合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围龙屋是对北方殿堂式建筑的改进, 始于唐宋, 盛于明清。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两条“围龙”, 大型围龙屋则有四五条甚至六条“围龙”。龙椅将皇帝这真龙围在中间, 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据统计, 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20000 余座, 遍布于全市各县。在梅州市各地, 还有一些近似围龙屋而丰富多彩、 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

梅州好故事:围龙屋-珍贵的古民居

客家围龙屋, 与北京的四合院黄土高原窑洞、 云南的一颗印、 广西的干栏式合称为中国五大传统民居。 围龙屋是对北方殿堂式建筑的改进, 始于唐宋, 盛于明清。 围龙屋是抬梁式与穿斗式建筑工艺的综合性创造, 主体结构为“一进三厅两厢” 加上一“围” 或者几“围”。 所谓“围”, 也叫“围龙”, 就是把一列几十上百间乃至几百间房子排列成一段弧线, 围住“一进三厅两厢” 这个核心; “核心” 即“大厅” 的门, 叫做大门, 围龙的两端叫做小门, 小门与大门成一条直线, 从而使整个围龙屋形成一个半月形。 小的围龙屋一般只有一至两条“围龙”, 大型围龙屋则有四五条甚至六条“围龙”。屋内分别建有多间卧室、 厨房、 大小厅堂及水井、 猪圈、 鸡窝、 厕所仓库生活设施, 形成一个自给自足、 自得其乐的社会小群体。 客家围龙屋建筑的初衷, 正是“聚族于此”。 一座围龙屋也是一座巨大的封闭型堡垒, 屋内结构复杂, 迷宫甚多, 一般匪贼不敢入侵, 进来也难以走出去。 大门小门全部关锁之后, 里面正好可以关起门来打狗, 对外则易守难攻, 这是客家人在历史上防范和抵御外敌的现实需要的产物。

关于围龙屋的由来, 有一个美丽而又忧伤的民间传说。 相传, 一直以庙堂之上人自居的客家先民, 初到南粤, 远离京城, 难见龙颜。 为使后代子孙永远记住自己是衣冠后裔, 于是在房屋建筑上做文章。 他们将屋子建在山坡上, 正面看去, 恰似一把龙椅, 半圆形围屋便是龙椅的圆形椅背, 居中的正屋就是椅座, 而围屋与正屋之间的半圆形花阶便是那龙椅上的小靠垫。 龙椅将皇帝这真龙围在中间, 所以被形象地称为围龙屋。

还有一个传说, 说的是客家先民已经定居在粤东北地区之后, 有一天见到了皇上, 他们向皇上诉说远离京城、 思念皇上之苦。 皇上于是下旨: 客家人从今以后可以仿照皇上的宫廷、 殿堂建造围龙屋。 客家人住在围龙屋中,就好像住在京城, 住在皇上身边一样了。

围龙屋建筑都有共同特点, 即以南北子午线为中轴, 东西两边对称, 前低后高, 主次分明, 坐落有序, 布局规整。 屋内以厅堂、 天井为中心设立几十个或上百个生活单元, 适合几十人乃至数百人同居一“屋”, 令人叹为观止。 围龙屋不论大小, 大门小门前面必有一块禾坪和一口半月形池塘, 禾坪用于晒谷和其他活动, 池塘具有防火、 防旱、 洗衣服、 调节气温、 丰富风景等诸多作用。 房屋主体这个半月形和池塘这个半月形, 加上中间的禾坪, 刚好是一个大圆, 是一个左右对称的“太极圈”。 这个太极圈把生活起居、 辅助劳作和饲养加工等统一在住宅内部, 同时各部分又互不干扰, 互相协调。 人们常说的“客味” 精髓就在于此。

大多数围龙屋的屋后都要种植一圈树木, 将围屋整个包住, 称作屋衣树,也叫风围林。 屋衣树可以美化环境, 保护水土, 并寓意着将风水团团围住。屋衣树多为大树, 偶尔还会有人上树瞭望, 防御外来侵扰。 围龙屋既有古代宫廷的神韵, 又有江南园林的风格, 蕴含着浓厚的传统文化色彩。 每个围龙屋不论规模大小, 都设有神屋或厅堂供奉祭拜祖先牌位, 以表客家人“崇祖念本” 之意。 它包含了中国的传统礼制、 伦理道德和风水意识, 充分体现了客家民系对居住文化的美学追求。 客家建筑在选址上还讲究天人合一, 重视风水地理。 房址一般选在走势雄伟、 结基丰满的山岭之下, 以皇族推崇的坐北向南走向为佳, 周围自然环境要有溪流环绕, 水势回环。 气势非凡的山脉与门前的一池碧波, 蕴含宅基阴阳平衡之意。(www.xing528.com)

早期的围龙屋的筑墙全部是用三合土锻打而成, 其抗压强度和抗拉抗剪度超过了100 号混凝土。 三合土筑墙, 就是“舜发于畎亩之中,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 中的“版筑” 技术, 相传傅说是殷王武丁的相, 可见围龙屋的筑墙技术之古老悠久。

兴宁市宁新东风东兴围, 作为土垒结构的围龙屋, 始建于宋元时期, 以历史悠久而富含意义。 东兴围又称“九厅十八井”, 位于兴宁文化广场附近,坐北朝南, 建筑主体呈半月形, 整体布局如满月形。 建筑用地近6000 平方米,内有九厅、 四廊及100 多个房间和配套的天井、 天街等, 上、 中、 下三个正厅的两侧有花厅六间, 九厅即由此而得名, 屋前有禾坪、 半月形池塘。 东兴围作为现今发现保存完好的最古老大型围龙屋, 不论是对围龙文化历史还是对围龙屋建筑风格考证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研究价值。 而且, 东兴围周围围龙屋分布密集, 可以说是梅州市围龙屋群的一个标本

客家围龙屋内涵丰富, 形式多姿多彩, 是广东客家民居中数量较多, 规模宏伟, 集传统礼制、 伦理观念、 阴阳五行、 风水地理、 哲学思想、 建筑艺术于一体的民居建筑。 围龙屋的设计与建造融科学性、 实用性、 观赏性于一体, 显示出客家先人的出色才华及高超技艺。

据统计, 梅州现存的客家围龙屋总数有20000 余座, 遍布于全市各县(市、 区)。 围龙屋的分布以客家聚居腹地兴宁、 梅县为中心, 向周边辐射,衍播东江流域以及环珠江口的深圳地区。 在梅州市各地, 还有一些近似围龙屋而丰富多彩、 风格各异的民居建筑。 总览这些民居建筑, 可以看出客家围龙屋在一两千年历史长河中的嬗变, 特别是近代以来的革新, 颇具代表性的有土围楼、 走马楼、 五凤楼、 四角楼、 中西合璧楼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