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厦大老教授痴迷数学,废寝忘食

厦大老教授痴迷数学,废寝忘食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景润大学期间的全部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阅览室。他废寝忘食的学习钻研精神,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利问题”是数论中的中心问题之一,华罗庚曾在《堆垒素数论》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探讨。1956年,他被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数学论文宣读大会,华罗庚亲自作了补充发言,充分评价陈景润的研究成果。而像陈景润这样不惜代价地研究数学,简直是对人的毅力极限的挑战!

厦大老教授痴迷数学,废寝忘食

在攻克世界难题之前,陈景润学习非常刻苦。在厦门大学学习的3年时间内,他全身心投入数学海洋。除老师布置的作业外,他还自己找习题,每天往往做100题微积分练习。他对数学的热爱简直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不管白天黑夜,吃饭走路,总是低着头,几乎马不停蹄地反复构想思索,尝试各种推演和运算,有时口里还在背诵或自语。走路时不小心碰到了路旁的大树,以为撞到了别人,连忙喊声“对不起”。学校规定晚上10点熄灯,为了不影响别人休息,他买了手电筒,躲在被窝里看书。所以,同学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爱因斯坦”,这是对他孜孜以求的学习态度和钻研精神的赞誉。

陈景润大学期间的全部生活是宿舍—教室—食堂—阅览室。他从不与同学聊天,从不看电影,从不逛街买东西,更不用说到风景秀丽的鼓浪屿一游,他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学习上。由于家庭贫困,他常常一天只吃两餐饭,馒头咸菜配白开水,省下的钱全部用来买书买资料。通观古往今来,凡成大事者,几乎都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做“极端”的事情,陈景润就是这样的人。他废寝忘食的学习钻研精神,一直保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他喜欢独立思考,不轻易相信已有的结论。对于数学上没有证明的东西,他总爱打破砂锅问到底,决不轻易放过,哪怕是权威的结论。“他利问题”是数论中的中心问题之一,华罗庚曾在《堆垒素数论》一书中对这个问题作了初步探讨。1952年,他在《数学学报》上发表一篇论文,专门论及这个问题,并说:“但至善的指数尚未获得,而成为待进一步研讨的问题。”陈景润正是从这里出发,去叩开“数学王国”大门的。为了解决华罗庚提出的问题,他把《堆垒素数论》拆成一张张,走到哪里读到哪里,整本书读了不下20遍,完全到了滚瓜烂熟的程度,以至于对每条定理都了如指掌。后来写论文时,他根本不用看书,就知道内容出自哪一页。大学毕业才3年的陈景润,写出了第一篇学术论文,对华罗庚先生的“他利问题”作了一些改进,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1956年,他被邀请参加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数学论文宣读大会,华罗庚亲自作了补充发言,充分评价陈景润的研究成果。1956年8月14日《人民日报》在报道这次大会时,特别表扬了陈景润的勤奋与成绩。(www.xing528.com)

做科研需要无穷大的投入,陈景润以顽强的拼劲,成就了人生传奇。与陈景润同在数学所工作的厦大校友林群院士说:陈景润最让他佩服的是,他与常人不同,有超常的毅力、耐性和不惜代价的投入。有一次,陈景润问他:“一个10阶行列式怎么知道它一定不等于零呢?有一篇论文是这么说的,这个作者用什么办法来算它呢?”据林群推算,如果要破算这个问题,单是乘法要算360项以上。如果一分钟算一次乘法,一天算10个小时,破算这个问题至少要花10年时光。虽然行列式计算有一般的消元法则,但具体怎么用来算这个10阶行列式,谁也说不上。可是,过了一个月后,陈景润就告诉林群,他已经算出来了,结果恰恰是零,他把那篇论文的结论推翻了。

没有人知道陈景润是怎么算出来的,但我们知道,他的大脑就像一台超级计算机。而像陈景润这样不惜代价地研究数学,简直是对人的毅力极限的挑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