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及适用条件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及适用条件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3.3节水水价计算模型适用条件模型式(4-1)立足于对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从水资源供应部门的角度设定水资源使用目标,从而对用户使用和消费水资源的行为做出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反映到水价模型中的奖惩项。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及适用条件

4.3.1 水价与节水的关系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水价作为商品水的交换价格,对水资源使用和配置效果的影响是毋庸置疑的。在水价严重偏低,甚至无偿用水的情况下,必然导致水资源严重浪费和水污染加剧的不利局面。而经济的发展带来的对商品水需求的增加,又要求有限的水资源供应量尽可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这种对水需求的满足程度必须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水的使用率、增加水资源的单位产出为目标,而这正是水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出发点。水资源优化配置与节约用水是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的一对矛盾统一体。优化配置的过程必然要求节约用水,而通过各种措施节约下来的水资源又必然进行资源配置,进入各个生产领域,才能发挥其真正的效益。联系水资源节约和使用的纽带是水价,只有水价科学合理,才能实现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促进节约用水、增强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能力的目的。

国内外水价实践已经证明,水价的高低对水商品的需求具有明显的影响,亦即在水资源量一定的条件下,水价越低,用水量就越大,浪费水理象就越严重;水价越高,用水量就越小,水的利用效率就越高。这种随着水价提高,水资源需求呈现一定的降低的现象,称之为水价的供求弹性。正是由于水价的供求弹性,才使我们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节水水价,达到节约用水,实现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的目的。

将水资源需求减少的幅度与水价提高的幅度之比称为水价弹性系数。这个系数不是一个常数,而是随着用水水平的变化而发生变化的,通常可以用以下示意图(见图4-4)加以描述。

图4-4 水价弹性系数示意图

由图4-3可以看出,当水价标准较低时,水价弹性系数为零,即此时小幅度提高水价对水资源需求不会产生影响;而当水价标准达到一定程度(即实现节水水价)后,水价标准的提高对水资源需求的影响逐步加大,反映在水价弹性系数上,即为水价弹性系数随水价标准提高而增大;而当水价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时,其影响又逐步减小,反映在水价弹性上,即为水价弹性系数随水价标准的提高增长逐步趋缓,甚至有所减小。

4.3.2 节水水价构成要素及模型建立

(1)节水水价的构成要素。基于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为目的的水价模型,其基本思路是:在完全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和费用的基础上,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水资源供需的协调程度,参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对不同类型的用水户设立不同的奖惩项,实现对用水户用水行为和消费水方式的鼓励和限制,从而实现水资源配置与国民经济发展目标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基于以上建立节水水价模型的基本思路,分析节水水价的构成要素如下。

1)供水生产成本。生产成本是一切商品定价的基础。节水水价是在水资源紧缺的特定条件下,为实现水资源的节约、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而制定的水价,是水商品价格在特定条件下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生产成本仍是节水水价的主要构成要素。完全的供水生产成本包括供水工程建设投资的补偿、银行贷款利息、工程维修养护费、供水生产运行管理费以及水资源费、污水排放费等。

2)供水生产利润。水价要发挥促进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首先,必须实现补偿供水生产所消耗的成本费用;其次,供水企业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通过正常的供水生产获取一定的利润。因此,正常的资金利润也是节水水价的构成要素之一。由于我国长期以来实行无偿供水和低价供水,且水价由政府定价,供水企业作为供水生产的管理单位,无权过问资产的补偿和资金利润的获取,导致水行业本身至今没有形成自己的资金利润率计算供水生产利润。

3)税金。水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细胞,应按国家税收政策纳税,这是税金作为节水水价构成要素的理论基础。水价要包含税金,首先要求水价必须完全补偿供水生产成本,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可见,水价的三个构成要素(供水生产成本、供水生产利润、税金)并不是并行关系,而是呈层次递进关系。(www.xing528.com)

4)奖惩项。节水水价的前三个构成要素,与成本水价相同,而增加的“奖惩项”则是对节约水资源行为的奖励或对浪费水资源行为的经济惩罚。奖惩项的设置、奖惩项占水价的比例等,都必须根据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激烈程度,以及社会平均用水水平进行测算和适时调整。

(2)节水水价的计算模型。节水水价的计算模型根据以上构成要素,加上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的限制,用数学模型表达如下:

式中:PW为节水水价;C为供水生产成本;Pf为供水生产资金利润;T为供水企业应交纳的税金;Pu为节水水价奖惩项;P1为考虑承受能力的节水水价上限。

模型式(4-1)对于水价实践的重要意义在于,在水资源利用和管理处于比较粗放的阶段,各种水资源控制手段的应用还缺乏必要的保障条件,理论上的水价形成机制由于受到行政、社会观念和市场条件的制约,在实践中无法实施和应用。而模型式(4-1)中所突出的奖惩项,能够给用水户一个直观强烈的信息,引导其正确、合理地消费水资源。如果奖惩项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较好地弥补水价形成机制的缺陷和水资源控制手段的不足。但这个模型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是过分强调了水资源供给者的意愿,没有考虑用水者的感受和参与节水的积极性。因此,当水资源利用和管理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应摒弃奖惩项,引入水资源需求侧管理理论和方法,建立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水价模型。

水价对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和节约用水的作用,首先体现在水价构成要素和形成机制上,其次体现在水费计收方式或水价运行机制上。如果在水价形成机制中贯彻了提高水资源使用效率、降低水资源消耗速度的理念,则从源头和根本上保证了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科学的水价形成机制与有效的水价运行机制相结合,更能发挥水价之于水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水费计收方式作为水价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往往同时关系到鼓励用水还是节约用水,是否满足了社会不同阶层用户对用水的基本需求,是否实现了水价促进水资源有效利用,以及是否能保证水资源及水资源开发利用部门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4.3.3 节水水价计算模型适用条件

模型式(4-1)立足于对有限的水资源开发利用量的合理配置和节约使用,从水资源供应部门的角度设定水资源使用目标,从而对用户使用和消费水资源的行为做出评判,并将评判结果反映到水价模型中的奖惩项。其适用条件可分析如下。

(1)该模型适用于水资源的供求矛盾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的经济发展阶段。通过水价中奖惩项的设立,向用水户提供直接而强烈的经济信息,起到限制用水户浪费水资源的行为并引导用户正确合理地消费水资源,使水资源供应部门的供水计划与用水户的水资源需求目标逐步趋于一致。

(2)该模型适用于供水设施较为完善、供用水控制手段和计量措施完备有效的水利供水管理阶段。通过实施模型式(4-1)计算的水价实现供水计划和目标,必须要求对供用水实施准确计量,这是评判用水户使用和消费水资源行为的基础。如果用水管理达不到准确计量的要求,模型式(4-1)的应用就失去了现实基础和科学依据,因而严重影响该模型建模思想和目标的实现。

(3)该模型适用于水费支出足以引起水资源消费者的重视,用水价格弹性能够发挥调节和引导水资源消费行为的作用的水价发展阶段。根据世界各国对水价立于用水弹性的影响分析,过低和过高的水价都不能很好地发挥调节水资源需求的作用。当水价很低时,人们对很少的水费支出及其变化反应不敏感,必然造成多用水、浪费水的水资源消费方式;而当水价过高时,人们的用水已经约束到生产生活必须且受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下限用水量。寻求减少或节约用水量,可能会影响生活质量或产品质量,或者花费比用水更高的代价。因而水价弹性的作用极不明显,只有当水价与人们的经济收入和承受能力形成合理的比例关系时,模型式(4-1)才能发挥出最好的作用和效果,真正实现其建模思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