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展示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展示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国能够生产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生产能力基本是可以满足了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需要。

跨世纪节水行动研究成果展示

节水产业涉及的领域较广,几乎包括了农业、工业和生活等所有领域。由于节水产品和技术的专用性,在分析节水产业的发展规模、市场行为和市场结构这些产业状况时,经常是既需要从整体产业上进行分析,又需要具体分析各个领域中节水技术的应用和节水产品的生产状况。

1.2.1 市场结构

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节水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逐渐形成规模。但总的来说,我国节水产业尚处于幼龄期,市场还处于分散阶段。节水生产企业数量众多,但是企业小而分散,没有形成规模化生产,没有出现品牌企业和品牌产品。

我国经营规模超过5000万元的节水企业不足15家,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不到10家,与实力较强的跨国公司相比,无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技术上,都还有很大的差距。

节水产业规模的基本情况是:①服务于农业的节水产业。我国能够生产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企业已达1000多家,生产能力基本是可以满足了我国发展节水灌溉的需要。但多数企业为兼业生产,专业生产企业很少,约200家,其中大多数为中小型企业,资产多为几千万元,甚至有的仅为几百万元,没有超过亿元的企业。②服务于工业的节水产业。自2000年以来,国家在工业领域安排了一批重大节水技术开发和技术改造项目。在技术创新及重大技术装备国产化研制项目中,共安排19个节水新技术开发项目,总投资2.4亿元;在“双高一优”和“国债”技术改造计划中,共安排52个节水项目,总投资44.4亿元。这些项目主要集中在火力发电、钢铁、造纸、纺织印染等高耗水行业。相应的节水设备市场有了一定规模的增长。③服务于生活节水的产业。国内现在每年生产各种节水器具5000万个,年出口2000万个,国内每年市场容量约为3000万个。其中,节水龙头的产量就达1000万只。

1.2.2 产品状况

我国目前节水灌溉材料设备市场上的国产材料设备主要有喷灌设备、微灌设备、渠道防渗工程材料设备、管道输水工程材料设备等。

喷灌设备中,我国生产能力最大和使用最广泛的是人工移管式喷灌系统,截至2002年年生产能力在30万台以上。喷灌用水泵多是与轻小型喷灌机配套,基本由喷灌机生产企业生产,年生产能力达20万台。

微灌设备我国已能生产净化过滤设备、施肥设备、微灌用管材和管件、灌水器、控制阀和安全阀等整套微灌设备。主要问题是产品规格、品种少,灌水性能偏低。

渠道防渗和管道输水方面,我国目前生产的主要是刚性材料,而施工器械种类、规格则较少,先进防渗材料如复合土工膜价格也偏高,离大规模运用还较远,柔性和刚柔混合型结构材料如混凝土链锁板等才刚刚起步。低压管材管件在我国已大规模生产,但技术指标和国外相差还较大,现在我国应用的是“八五”期间研制的PVC、PE塑料管,直径只有300~600mm,而国外聚乙烯管最大直径已达到3000mm。

中水开发与利用方面,我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作已经启动,国家和地方都开展了相关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北京、天津、西安等地积极开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在制定地方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和管理措施、发展再生水用户等方面积累了较好的经验。天津经济开发区污水再生利用综合研究与示范工程,结合当地的实际需求和环境特点,率先采用膜技术生产高质量的再生水,并制订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再生水的用水渠道,制订了保障供水安全的技术规程,部分替代优质水源,有效缓解当地的缺水状况。但是我国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的不足,人们对再生水认识的偏见等,给再生水利用渠道的开发造成了较大的困难与制约。

1.2.3 技术水平

我国节水整体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存在相当差距,有些技术差距甚至有几代的差距。当然,近年“863计划”的启动和开展,在节水技术的各方面取得了一些突破,缩短了我国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www.xing528.com)

(1)节水灌溉产品技术。除少数几家合资企业外,多数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水平落后,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和性能无法保证。由于企业没有资金进行生产工艺和技术改造,不能实现规模化、产业化生产,所以难以降低生产成本,造成产品性价比偏低,市场竞争能力不强。从整体来讲,我国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研发严重滞后市场需求,与国外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滴灌管(带),国外已推出第五代,而我国研制的基本属于第二代,引进生产的也只达到第三代水平。同时,国内市场上通用材料设备较多,缺乏与不同环境不同条件相适应的、特点突出的材料设备。随着各地节水型灌区建设的开展,虽然近几年节水灌溉材料设备的研发已经有所改善,节水灌溉设备的引进和研发也在进步,但仍落后国际先进水平,也不适应我国节水灌溉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2年新疆天业集团在引进德国设备的基础上,开发的滴灌带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每台设备价格仅为同类国外设备的1/5。当年已拥有200条这样的生产线,年生产能力可以满足300万亩土地的需要。至2004年年末,科技部启动了“现代节水农业技术体系及新产品研究与开发”重大科技专项,在生物节水技术、精细地面灌水技术与非充分灌溉技术、集雨材料创新、节水新设备和新产品研发、节水微灌产品激光快速研发平台的建立、区域现代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和示范区建设等方面已有了显著成效。

(2)海水利用技术。目前海水利用技术在我国也已经基本成熟,在技术可行性和经济适用性方面,具备产业化发展条件。一是我国海水淡化技术完成了千吨/日级的示范,正在进行万吨/日级示范的准备,是世界上掌握蒸馏法和反渗透法两大海水淡化主流技术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具备产业化的技术条件。二是海水直接冷却技术已得到应用,海水循环冷却技术已进入产业化示范阶段。截至2004年我国已建成运行企业的海水淡化产量为1.65万m3/日,在建和待建的分别为2.6万m3/日和35.2万m3/日。三是产业发展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3)节水产品技术标准。为了规范节水产品技术标准,水利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03年3月联合公布了《节水型产品技术条件与管理通则》。对灌溉设备、冷却塔洗衣机、卫生间便器系统、水嘴(水龙头)这五大类对提高用水效率影响最显著的产品的节水性能进行了技术规范,形成了衡量相关产品是否达到国家规定节水水平的基础性标准。

1.2.4 进出口状况

我国节水技术和节水产品对外依赖度偏高,曾高达70%。虽然目前我国已基本摆脱节水产品长期依赖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国产节水产品市场占有率由30%提高到50%,但对外依赖度还是很高,尤其是一些先进技术和设备。

导致节水设备高度依赖国外进口这种被动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产品性价比没有竞争力。进口产品的性价比比国内产品高,在质量和可靠性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以农业灌溉节水产品为例,目前进口的微灌、滴灌设备,加上关税还比国产的便宜,至少不高于国产的同类产品价格。因此,进口设备占国内节水设备的市场份额一直比较高。例如,由于北京市拟在城乡结合部建设100万亩绿化带,所以园林用灌水器将会有大量的需求,而目前北京市所用升降式灌水器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

1.2.5 产业标准及准入

节水产品生产标准和准入制度对于我国节水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我国在节水产业领域不断推进市场准入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

(1)确立节水产品的认证机构。为了规范中国节水产品市场,贯彻落实《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建设部行业标准CJ 164—2002)强制标准,推广普及节水器具和设备,缓解中国水资源的供需紧缺矛盾,促进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2002年7月17日,国家认监委以认证办函[2002]97号文授权中国节能产品认证中心对节水产品进行认证。

(2)发布节水认证产品目录。2002年8月23日,出台《全国节水规划纲要》(2001~1010年),要求强化用水节水设施和节水器具、设备生产质量的监管,实行节水产品标识制度。对工农业节水设备和生活节水产品推行节水标签,对产品实行认证,销售实行市场准入,清理整顿节水设备、器具的生产及流通市场,扩大节水产品的市场份额。2002年10月22日,召开“贯彻落实节水产品标准、实施节水产品认证、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新闻发布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节水产品认证制度。

实施节水产品认证是规范节水产品市场、防止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加强政府节水管理的重要手段。2003年1月19日,节水认证产品列入原国家经贸委公布的《当前国家鼓励发展的节水设备(产品)目录》(第二批),享受优惠政策。

(3)公布通过认证的产品和企业名单。2003年3月25日,水利部、国家认监委、国家标准委在北京联合召开“落实《管理通则》推动节水型产品认证工作”的新闻发布会。2003年7月22日,公布了国家首批通过认证的节水产品型号以及其生产企业名单,8家企业率先通过了节水产品认证,获得认证证书。自2002年至2003年底,中国开展节水认证两年来,已开展的节水产品认证包括坐便器、水嘴、便器冲洗阀、沐浴器、洗衣机5大类产品,累计获证企业11家,累计认证型号54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