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协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在《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协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在《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14-17水资源可利用量求解框图第四步:计算结果。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Mi约束下,通过程序运行便可得到使经济社会系统效益最大的X1、X2、X3,此数值即为通过协调后的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量,该水量分配方案可使经济社会系统在同等水量下所产生的效益最大。

协调模型的建立与求解在《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4.4.1 模型建立

根据前面的论述分析,可以得出经济社会系统内部水资源在农业、工业和生活等不同用水户之间的协调模型为

目标函数:

式中:f1(X1)为生活子系统中GDP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f2(X2)为生产子系统中工业产值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f3(X3)为农业产值与需水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分别表示生活子系统需水量X1的上、下限;分别表示工业子系统需水量X2的上、下限;分别表示农业子系统需水量X3的上、下限;λ1、λ2和λ3分别为工业、农业和生活的权重系数。

4.4.2 模型求解

在前文中已经介绍了相关的基本理论及协调模型,下面对具体的求解步骤介绍如下。

第一步:建立经济社会系统产值与需水量函数关系。

求出生活子系统中人口与需水量关系Y1=f(X1),生产子系统中工业产值与需水量Y2=f(X2)和农业产值与需水量关系Y3=f(X3)。

第二步:建立协调模型。(www.xing528.com)

目标函数:

第三步:计算过程。

在利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工具来对非线性规划问题进行求解的过程中,并不能利用前面提到的理论方法来直接求解其“非劣解集”,而是利用“离散变量结合罚函数遍历寻优”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其主要计算思路见框图14-17。

图14-17 水资源可利用量求解框图

第四步:计算结果。

在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Mi约束下,通过程序运行便可得到使经济社会系统效益最大的X1、X2、X3,此数值即为通过协调后的经济社会系统内部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量,该水量分配方案可使经济社会系统在同等水量下所产生的效益最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