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用水定额的编制依据与原则-《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用水定额的编制依据与原则-《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时间:2023-10-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采取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用水定额的原则,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形成主要用水行业的定额体系。制定的用水定额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用水定额的编制依据与原则-《跨世纪节水行动专题研究成果汇编》

1.1.1 用水定额的概念

用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水资源状况下,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和一定的时间内,人们从事某项活动应遵守的用水限额。根据用水的性质不同,用水定额分为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工业用水定额、农业用水定额。城市生活用水定额可以分为居民生活用水定额和公用生活用水定额。农业用水定额又分为农业灌溉定额、渔业用水定额等。

工业用水定额是在一定的生产技术和生产组织条件下,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或完成一定的工作而规定的取用新水的数量标准。它反映了工业的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等。

城市生活用水定额是指在一定的供水基础和生活水平条件下,规定城市生活用水单位或居民,在某段时间内取用新水标准数量的标准。它反映了某一个时期的生活水平。

城市公共用水定额是在一定的城市规模环境状况下,为满足城市公共生活需要,在某段时间内取用新水数量的标准。它反映了城市公共环境的总体水平,随着城市的繁荣与发展,是上升趋势。

农业灌溉定额是指在某一设计频率内,作物整个生长期内单位面积所规定的用水数量。它反映的是农业用水水平。

渔业用水定额是指单位养殖水面面积维持某一适宜范围水深一次补给水面蒸发和渗漏消耗所规定的用水数量。

1.1.2 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用水定额编制的依据

水资源丰沛地区编制用水定额主要依据水资源状况及国家有关规定,如绵阳市在编制用水定额时就依据了《绵阳市水资源综合规划》、《绵阳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四川省主要行业用水定额》。

1.1.3 用水定额编制的有关规范、标准

(1)GB/T 17367—1998《取水许可技术考核与管理通则》。

(2)CJ 21—1987《企业用水考核、指标及计算方法》。

(3)GB/T 7119—1993《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通则》。

(4)GB/T 4754—1994《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

(5)GB/T 3070—1999《城市用水分类标准》。(www.xing528.com)

(6)GB 50288—19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1.1.4 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编制用水定额的原则

在水资源相对丰沛地区编制用水定额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的态度。以调查为主,全面分析对比,在编制工作中具体采取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原则。城市生活用水定额要充分考虑水资源相对丰沛区状况,考虑城市的地理位置、居民生活习惯、城市的规模、气候等有关因素。工业用水定额与城市的产业结构、水源条件、设备的先进程度等有密切的联系。农业用水定额充分考虑了山区、丘陵与平坝的地理环境,气候因素和土壤成分、灌溉习惯等主要因素。

1)立足本地区水资源丰沛这一条件及社会经济和产业结构特点编制符合本地区实际情况的用水定额,相对丰水地区用水定额对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在丰水地区制定用水定额不是限制用水,是约束浪费水,最大限度彰显人性化。如绵阳制定的居民生活用水每人每日用水160~180L,这个用水量足够保证城市居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2)充分收集、分析、整理、汇总本地各城市自来水公司供水记录、各企业已有的水平衡测试成果资料,研究单位提供的成果资料,运用其他部门或水资源状况相似的邻近地区已有的用水定额的成果。

3)开展必要的用水典型调查,对已有的成果或资料(取水计划)进行检查,吸收有关部门已制定的用水标准和资料,在综合分析、协调的基础上制定适合本地水资源状况和产业结构特点的用水定额。

(2)逐步完善、突出重点原则。

1)先粗后精、突出重点、逐步完善。首先对那些用水量大的行业或产品、对污染严重的行业、对社会经济影响较大的行业或产品、在工业产值所占比例较大的行业或产品,用水定额首先制定,逐步提高用水定额的科学水平。例如绵阳在制定用水定额时首先就制定了农业用水定额及电子行业的用水定额。

2)采取成熟一个,制定一个用水定额的原则,逐步扩大到其他行业,形成主要用水行业的定额体系。

3)建立与取水许可管理相适应的用水定额调整机制,通过每年取水计划的下达审批环节追踪用水组成和用水定额的变化,每5年调整或修订现有用水定额,以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而引起的用水组成和用水水平的变化。

(3)先进可行原则。制定的用水定额具有先进性、可操作性和实用性。

1)定额标准与本地同行业现状平均用水水平相比具有先进性,以促进企业采取节水技术和工艺,达到节水的目的。

2)定额水平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现阶段既定的经济、技术、自然条件下通过采取加强管理,革新技术和工艺等措施可以基本达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