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海绵城市规划工作任务成果

海绵城市规划工作任务成果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层面上,重点是基于降水和地质等本地条件,识别并完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水系统,优化水文循环,因地制宜地确定清晰系统的海绵城市控制要求与建设内容。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海绵内容衔接上,重点是细化分解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海绵城市总体控制目标及要求。图3-3海绵城市规划工作关系与主要内容一览图

海绵城市规划工作任务成果

1.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工作任务

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应按照“流域或城市—汇水区—子汇水区—地块”不同尺度,“源头—中途—末端”不同层级的基本思路进行,保证各个系统的完整性和良好衔接,统筹规划。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层面上,重点是基于降水和地质等本地条件,识别并完善自然与人工相结合的水系统,优化水文循环,因地制宜地确定清晰系统的海绵城市控制要求与建设内容。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可分为总体规划层面、详细规划层面的专项规划,分别衔接城市总体规划与详细规划。

总体(分区)规划层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和具体指标(包括水安全、水生态、水环境、水资源等方面目标,包含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等指标);依据海绵城市建设目标、针对现状问题,因地制宜确定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路径;明确近、远期要达到海绵城市要求的面积和比例,提出海绵城市建设分区指引;根据雨水径流量和径流污染控制的要求,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进行分解。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要分解到排水分区;中等城市和小城市要分解到控制性详细规划单元,并提出管控要求。提出规划措施和相关专项规划衔接的建议;明确近期建设重点;提出规划保障措施和实施建议。

详细规划层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主要任务是,根据上层次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要求,优化空间布局,统筹整合海绵城市建设内容,统筹协调开发场地内建筑、道路、绿地、水系等布局,使地块及道路径流有组织地汇入周边绿地系统和城市水系,并与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相衔接,充分发挥海绵设施的作用。分解上层次目标到分图图则或控规地块,并明确强制性和指导性指标,以分类纳入详细规划的指标表并落实到分图图则。修建性详细规划层面的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还应根据各地块的具体条件,通过技术经济分析,合理选择单项或组合控制设施,对指标进行合理优化,对海绵设施的比例、规模、设置区域和方式做出具体规定,达到可具体指导海绵设施的设计和实施的深度。

2.相关城市规划海绵工作任务(www.xing528.com)

在城市总体规划的海绵内容衔接上,重点是基于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的系统分析与指标体系,衔接、调整、落实土地需求、空间需求与专业需求;协调绿地、水系、道路、开发地块的空间布局与城市竖向、城市水系、排水防涝、绿地系统、道路交通等专项规划,为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细化落实低影响雨水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和排涝除险系统提供规划策略、建设标准、总体竖向控制,并提供重大雨水基础设施的布局等相关重要依据与条件。

在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海绵内容衔接上,重点是细化分解和落实城市总体规划中提出的海绵城市总体控制目标及要求。结合具体地块的用地性质和土壤类型等要素,基于各地块的海绵城市建设控制指标,调整绿地系统规划、交通与道路系统规划中的绿化率、道路周边绿地宽度等相关布局与指标,明确一部分市政尺度的源头径流控制系统、城市雨水管渠系统以及排涝除险系统重要设施的规划选择与布局,最终将海绵城市的理念形成可操作、可管理的规划设计条件,管控土地开发出让及建设前期工作。在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具体实施规划层面上,重点是将控制性详细规划中关于各地块的海绵城市控制指标落实到具体项目的设计之中,具体指导海绵城市设施的建设、细化场地设计和设施配套,以维持或恢复场地的“海绵”功能,如图3-3所示。

图3-3 海绵城市规划工作关系与主要内容一览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