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合,促成政权合作和文化交流

唐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合,促成政权合作和文化交流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为了政权利益而结合,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他们的结合不仅达到了两个政权邦交睦邻的外交效果,也促成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当然,文化的交流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吐蕃人喜欢打马球,而且技艺高超。除了马球,吐蕃的香料、藏药等也传入内地,对我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影响深远。考古人员在西藏拉孜县曲玛乡发现了3200年前的青稞化石,再说青稞是高原耐寒作物,从中原传来明显不合常理。

唐代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结合,促成政权合作和文化交流

文成公主和松赞干布为了政权利益而结合,成就了一段千古美谈,他们的结合不仅达到了两个政权邦交睦邻的外交效果,也促成了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相对落后的吐蕃从强盛的大唐获益匪浅,极大地助推了吐蕃的发展,那么文成公主入藏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究竟给吐蕃的政权建设带来了什么样的积极作用呢?我们又该如何评价文成公主入藏所作出的贡献呢?

当然,文化的交流不可能是单方面的,吐蕃人喜欢打马球,而且技艺高超。马球,是一种古老的运动,骑手骑在马上,持棍击球,古代称“击鞠”。唐代的章怀太子墓中发现了一幅壁画《马球图》,这幅壁画中有唐代马球运动的精彩场景。

说到打马球,那可是吐蕃人的强项。史书记载,唐太宗曾经对侍臣说:“闻西蕃人好为打球,比亦令习。”[1]什么意思呢?当时吐蕃的球员球技高超,球队中有不少高手,唐朝为了学习,专门组织与吐蕃的马球比赛,把比赛当作提高技术、以球会友的手段。松赞干布还把缠绕金线的“金球”作为礼物赠送给唐朝。除了马球,吐蕃的香料、藏药等也传入内地,对我国古代的医学发展影响深远。

藏文文献详细记载了文成公主的嫁妆,据《吐蕃王朝世系明鉴》记载,嫁妆包括释迦佛像,珍宝,金玉书橱,360卷经典,各种金玉饰物,多种烹饪食物,各种花纹图案的锦缎垫被,卜筮经典300种,识别善恶的明鉴、营造与工技著作60种,100种治病药方,医学论著4种,诊断法5种,医疗器械6种;还携带了各种谷物以及芜菁的种子等。

文成公主到来之前,吐蕃的发展相比于中原要落后,吐蕃居于地势较高的地区,物产并不丰富。乌海之南,盛夏积雪。吐蕃人随水草而牧,寒冬则搭帐篷而居,器物用品远不及中原地区,甚至在餐具与饮食器皿等方面还比较原始。《旧唐书·吐蕃传》中记载,吐蕃人“接手饮酒,以毡为盘,捻铤为碗”,生活器皿多用弯木而成,皮革作底,或用毡做盘,用炒面捏成碗,装上羹和奶酪连同碗一起吃掉,酒浆用手直接捧饮。(www.xing528.com)

吐蕃以游牧经济为主,有的地区还处于靠天吃饭的阶段,农业种植技术相对落后,而游牧经济最大的弱点在于它的不稳定性和对于自然气候的高度依赖性。这也是为什么游牧民族惯于在秋后丰收时节掠夺中原的原因。当时,唐朝还在边境专门设立了一支军事力量,取名为“防秋兵”,主要目的是防止吐蕃秋后趁着中原地区丰收时节来掠夺农产品。在文成公主的影响下,吐蕃的一些地区开始实行双牛耦耕。什么是双牛耦耕呢?唐代诗人王建在《凉州行》一诗中提到: “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意思是说,吐蕃人以前不太懂得耕犁技术,如今学习中原的方法来种植禾黍。

在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授意下,唐朝派来的农技人员有计划地向吐蕃人传授农业技术,使他们在游牧之余,还能收获大量的粮食。种子和技术引入后,还需要进行有效的施肥、管理才能实现收益最大化,等到了收获的季节,高产的庄稼让吐蕃人大开眼界,不得不佩服中原高超的种植技术。吐蕃学到了唐朝在农业上的防旱、排涝等措施,还仿照唐朝的均田制,把部分土地和牲畜分配给农民;把农田和牧场分开,使得牧业和农业双丰收。

不过,我们必须承认,歌谣与传说中所说的青稞等粮食种子和牛羊等牲畜养殖,并不是文成公主的功劳。青稞在藏族地区早有种植,歌谣中提到的小麦、豌豆、使用水磨、养羊等技术均由文成公主及带去的工匠传入,也是缺乏准确度的。考古人员在西藏拉孜县曲玛乡发现了3200年前的青稞化石,再说青稞是高原耐寒作物,从中原传来明显不合常理。实际情况是,吐蕃人已经懂得了种植青稞、荞麦之类的作物,但因不善管理,所以产量极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