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城公主的命运:和亲往事,成功生子

金城公主的命运:和亲往事,成功生子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金城公主是第二位来到吐蕃的和亲公主,她所受到的待遇比文成公主要高。金城公主毅然嫁给了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故事是这样的,金城公主入藏一年后,生下王子赤松德赞,但是赞普赤德祖赞的另外一位妃子那囊氏却把孩子夺走了,那囊氏谎称自己怀孕生下了儿子,并且用药敷在乳房上,有乳汁流出,来证明儿子确实是自己所生。就这样,真相大白,金城公主是小王子的亲生母亲。

金城公主的命运:和亲往事,成功生子

金城公主远嫁吐蕃是要嫁给谁呢?长期以来,历史课本中说嫁给的是赤德祖赞,但是在藏族民间文学中却有不同的说法,金城公主到底嫁给了谁呢?在藏文文献的记载中,金城公主婚后曾经生有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赞普赤松德赞,但这种说法与敦煌所藏的古藏文卷的记载又互相矛盾,汉文史料中也没有提及。金城公主到底有没有生子?她嫁到吐蕃之后生活得如何呢?

金城公主是第二位来到吐蕃的和亲公主,她所受到的待遇比文成公主要高。一方面,吐蕃为了迎娶公主,特地凿石通车,开辟了一条由陕西经青海到达吐蕃的道路。文成公主入藏的时候,还没有关车的记载,完全是乘坐畜力,在舒适度上,金城公主更舒服一些。另外,金城公主所住的城是新修的,所用食物与器皿都是从中原带过来的。与文成公主出嫁时的路途艰险相比,有关金城公主嫁到吐蕃的记载反倒充满了离奇。

藏文文献《西藏王统记》说,在金城公主出嫁的途中,她要嫁的是王子江擦拉,但不巧的是江擦拉被仇家刺死了,金城公主不得已,只好与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结婚。在另外一部藏族文献《拔协》中,记载得更为详细,说金城公主有一面“三域幻化”的宝镜,什么是“三域幻化”呢?通过这面宝镜,公主能看到天上、人间、地狱的情况。正是这面宝镜的指引,金城公主知道自己今生的姻缘在哪里——就在吐蕃,未来的丈夫是英俊的王子。但当金城公主到达唐蕃交界的地方时,她突然感到胸口疼痛,掏出宝镜一看,英俊的王子变成了一个老头。原来,王子江擦拉不幸坠马身亡,也有人说是遭到坏人放毒箭而死。当知道王子死亡的消息后,金城公主顿时泪如雨下!不久,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派遣使者来告诉她:“王子已经死去,公主是回到唐朝还是留在吐蕃,由你自己定夺吧。”金城公主虽然非常痛苦,但她仍然坚定地说:“女子主意,唯只一次。”金城公主毅然嫁给了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这些传说很离奇,不太符合史实,因为正史中记载金城公主嫁给的人正是赤德祖赞,赤德祖赞不仅不是老头,反而当时年纪很小,有学者考证他只有6岁。

在藏族地区,有关金城公主的传说和历史遗迹非常多。据说,当年在唐蕃古道温泉边,曾为公主建过一个可以沐浴的石房子,后来这座房子成为唐蕃使者往来的落脚处。在林芝地区,流行一首民歌,这首民歌以神鸟大鹏的口吻,唱出了对金城公主的安慰与祝福:“公主莫要愁苦伤悲,去拉萨可见到赞普健壮的御体。我已经赐福你吉祥如意,人们将赶着骏马迎接你,人们将献上百条哈达欢迎你,载歌载舞的百伎舞女也会迎接你。赞普在拉萨请公主登上绿松石宝座,簇拥你的是幸福美丽的五彩大旗。”通过这首民歌,我们可以看出吐蕃民间的传说对金城公主寄予了满腔的热情,也反映出藏族人民对金城公主的崇敬和对她不畏艰险的称赞。

这些故事,跟文成公主出嫁时“五试婚使”的故事不同,金城公主手中有了一面能预示吉凶的宝镜,这样就虚化了求婚的细节。这些神话式的夸张描写,一方面反映出唐蕃间的再度联姻进展十分顺利,另一方面也表明人们对和亲的认可与期待。金城公主入藏后,在逻些举行了隆重的结婚庆典,人们庆贺汉藏之间的再次和亲、再度友好,全城上下一派欢腾的气氛。

在藏文文献的记载中,金城公主婚后曾经生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就是后来的赞普赤松德赞。根据敦煌文书中的藏文文献记载,金城公主去世于739年,而赤松德赞是在742年出生,存在着时间上的矛盾。金城公主到底有没有生子呢?

依据《旧唐书》的记载,金城公主很可能是吐蕃第37位赞普赤松德赞的亲生母亲。《新唐书》记载金城公主于739年去世,吐蕃方面在第二年派人向唐朝报丧。在藏文文献《赞普世系表》中记载,赤松德赞的母亲是赤德祖赞的另外一位王妃——那囊氏。目前,学术界对于这个问题仍有争议。我们可以从时间、文献来源以及故事传说来分析一下。

首先,从时间上看,金城公主从710年入藏到739年去世,在吐蕃生活了近30年,恰好这也是金城公主的生育年龄期;赤德祖赞在金城公主入藏时年仅6岁,金城公主去世时赤德祖赞已经35岁,若从青春期开始算起,两人至少有20年的时间处于最佳的生育年龄阶段。所以从客观条件上来说,金城公主和赤德祖赞生子的可能性是有的。

第二,藏文文献《拔协》和《贤者喜宴》中有“二母争子”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金城公主入藏一年后,生下王子赤松德赞,但是赞普赤德祖赞的另外一位妃子那囊氏却把孩子夺走了,那囊氏谎称自己怀孕生下了儿子,并且用药敷在乳房上,有乳汁流出,来证明儿子确实是自己所生。为此,两人争执不休。赞普于是想了个办法来测验一下,他先把孩子包好,放在一个石洞里,看两位王妃谁能辨别出孩子。那囊氏看到孩子后,抢了过去,然后毫不疼惜地把孩子放在地上,而金城公主唯恐把孩子摔坏了,轻轻抱起,又轻轻放下。就这样,真相大白,金城公主是小王子的亲生母亲。(www.xing528.com)

其三,“二母争子”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叫“宴前认舅”。故事发生在小王子赤松德赞的生日喜宴上,小王子的父亲赤德祖赞特意让金城公主和大唐的官员坐在一边,让那囊氏和她的家族成员坐在一边。赤德祖赞让儿子拿起了盛满青稞的酒杯,去给舅舅敬酒。那囊氏家族的人拿着各种玩具来招引小王子。不料,小王子却扭过头,径直走到大唐的官员前面,说道:“我是大唐的外甥,那囊家的人怎么可以做我的舅舅呢?” 这个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二母争子”也好,“宴前认舅”也好,都是民间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传说。至今,桑耶寺还保留着一幅描写这个故事的壁画

和亲公主一旦嫁到边疆地区,就很少有机会返回自己的故乡,唐代所有和亲的公主中,只有弘化公主比较特殊。她所嫁的吐谷浑距离长安最近,她在吐谷浑生活的50年内,曾经多次往返长安朝谒和求助。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都没有这样的机会。再说,回到娘家朝谒可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要有一定的程序。唐玄宗时期,曾有两位和亲公主写信,请求回来朝谒,唐玄宗却回信说:“公主出降蕃王,本拟安养部落,请入朝谒,深虑劳烦。”这番话说得很委婉,说公主出嫁本来就是安抚外藩,现在入朝谒见,恐怕是劳民伤财,所以唐玄宗的态度是拒绝的。我们可以想象,和亲公主出嫁后,想回娘家却得不到娘家人的准许,公主的心里一定是失落的。

得不到准许回娘家不要紧,如果娘家来人看望自己也是一种莫大的安慰。《全唐文》记载,开元二年(714年),唐玄宗派遣左骁卫郎将尉迟瑰出使吐蕃,尉迟瑰专门去看望了金城公主,他还携带了一封唐玄宗的亲笔信。在信中,唐玄宗褒扬金城公主德行高尚、深明大义。

金城公主真实的身世坎坷不已,曾为皇帝的养女,又被迫承担和亲任务。在民间传说中,她是富有神话色彩的人物。这些传说既是真实历史,又有老百姓自发创作的成分。传说与故事背后,何尝不是金城公主身在高原的悲苦和心酸呢?她的遭遇又何尝不是中国古代众多和亲公主经历的一个缩影呢?之所以要神化金城公主,是因为她是一位不俗的女人,是一位为了国家大义而做出牺牲的女人。

作为一位生活在吐蕃的大唐公主,一边是婆家人,一边是娘家人,金城公主难免会受到“夹板气”。当遇到重大矛盾时,金城公主能化干戈为玉帛吗?从感情和道义上,金城公主又该怎么做呢?在敦睦唐朝与吐蕃的关系方面,金城公主的一个小小请求,却在大唐的朝堂上引起了激烈的辩论

【注释】

[1]《全唐文》卷16 《金城公主出降吐蕃制》。

[2]武平一:《奉和圣制送金城公主适西番应制》,见《全唐文》卷1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