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和亲往事:礼仪之争与国力对抗

唐代和亲往事:礼仪之争与国力对抗

时间:2023-10-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毗伽阙可汗之所以有这样的傲慢态度,一方面是想给唐朝使者下马威,另一方面还是要坚持回纥的礼仪。这两个例子的焦点集中于礼仪方面,但是礼仪之争向来是文化之争,是中原文化和回纥文化这两种文化的碰撞。其实,两种争端也不单单是礼仪上的争端,更是国力强弱的反映。第三任丈夫的去世,对宁国公主来说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然而,宁国公主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面临性命堪忧的局面。

唐代和亲往事:礼仪之争与国力对抗

公主出嫁,当然马虎不得,唐肃宗派出了庞大的送亲队伍,由汉中郡王李瑀担任送亲使。浩浩荡荡的送亲队伍经过长途跋涉来到回纥。在大家满心欢喜地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却发现新郎官毗伽阙可汗的态度令人玩味。

毗伽阙可汗是回纥的第二任可汗,也称为“葛勒可汗”“怀仁可汗”“英义可汗”等。结婚是大事,但毗伽阙可汗并没有重视这个事情,前来报信的使者告诉他,宁国公主一行马上就要到达时,毗伽阙可汗换了新衣服、戴了新帽子,史书中记载为“衣赭黄袍、胡帽,坐于帐中榻上”。

新郎官换上新衣服、戴上新帽子是应该的,毕竟结婚是人生大事。但他坐在榻上,同时也提到了四个字“仪卫甚盛”,摆出这么大的架势给谁看呢?唐朝送亲使李瑀一看新郎官桀骜不驯的样子,心里很不满,就站着不动。

毗伽阙可汗问李瑀:“君臣有礼,你为什么不行拜见之礼呢?”李瑀义正词严地回答道:“唐朝天子是因为可汗您有功,才答应将女儿嫁给可汗,以前的和亲公主皆为宗室女,只是名为公主而已。今天宁国公主身份大不一样,是皇帝的亲闺女,有才有貌,不远万里嫁给您。可汗您可是唐朝天子的女婿啊!应该按照我大唐的礼数行礼,岂能坐在榻上接受册命呢?”听李瑀这么一说,毗伽阙可汗才不情愿地起身,接受了李瑀呈上来的皇帝册命。

毗伽阙可汗之所以有这样的傲慢态度,一方面是想给唐朝使者下马威,另一方面还是要坚持回纥的礼仪。接待仪式上的冲突,期间肯定会有双方的斡旋,史书之所以留下这些细节,无非是想表扬李瑀坚持中原礼仪的做法,算是为当时处于弱势的大唐找回了一些残留的自尊。

无独有偶,后来唐宪宗的女儿太和公主也嫁了过来,这时回纥已经改名为回鹘。当公主一行到达漠南时,回鹘使者要求太和公主换下中原的衣服,换上回鹘民族的衣服。人还没嫁过去,为什么要早早换上对方民族的衣服呢?显然,不符合中原的礼仪。当时,唐朝的送亲使是胡证,胡证也像前辈李瑀一样, “守汉仪,黜夷法”,坚持按照中原的习俗完成了婚礼仪式。

这两个例子的焦点集中于礼仪方面,但是礼仪之争向来是文化之争,是中原文化和回纥文化这两种文化的碰撞。在和亲的场合,到底该行何种礼仪?是以中原礼仪主导回纥礼仪,还是以回纥礼仪主导中原礼仪?其实,两种争端也不单单是礼仪上的争端,更是国力强弱的反映。

婚礼结束后,宁国公主开始了在异域他乡的生活。一般来说,在习俗方面,和亲公主所嫁民族的生活习惯、风土民情与其家乡有较大的差异。 远离故土,难免会有不适应,那么宁国公主的第三任丈夫毗伽阙可汗对她怎么样呢?(www.xing528.com)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宁国公主与可汗结婚的第二天,便被册封为“可敦”,可敦就是正妻的意思。毗伽阙可汗还难掩得意之情,原话是这样说的:“唐国天子贵重,将真女来。”估计连他自己也没想到,能有幸娶到皇帝的“真女”,也就是皇帝的亲闺女,这在中国古代和亲史上堪称首例。送亲使李瑀所赠送给回纥的衣服与金银器皿十分贵重,毗伽阙可汗非常高兴地将这些礼物分给各级官员。等到李瑀打道回府时,可汗还赠送了回纥的汗血宝马500匹以及民族特产貂裘等物品。

毗伽阙可汗对宁国公主好不好呢?如果之前所说的在俄罗斯发现的唐代风格的行宫确实是宁国公主行宫的话,可汗对宁国公主的照顾还算可以。宁国公主被毗伽阙可汗封为正妻,我想,一方面,可汗娶了真正的公主,应该是比较珍惜的;另一方面,这是宁国公主的第三次婚姻,她本人希望这是人生的最后归宿。但是,上天对于命运多舛的宁国公主似乎格外冷酷。宁国公主嫁到回纥还不到一年的时间,乾元二年(759年)四月,毗伽阙可汗就去世了。

第三任丈夫的去世,对宁国公主来说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年纪轻轻,三度守寡,这种精神上的伤痛可想而知!可汗去世的消息传到唐朝,唐肃宗也非常惊讶,他派出了左金吾卫将军李通前去吊唁。然而,宁国公主不仅要承受丧夫之痛,还要面临性命堪忧的局面。这是怎么回事呢?

按照回纥人的习俗,可汗的妻子是要殉葬的。史书上这样记载:“毗伽阙可汗初死,其牙官、都督等欲以宁国公主殉葬。”当时,有回纥人对宁国公主说:“你现在是回纥的可敦,入乡随俗,你得按我们的风俗去殉葬!”生命只有一次,哪能说死就死?宁国公主贵为大唐的公主,大胆果决,哪里肯去殉葬,她说:“随俗也要看哪个风俗先进、哪个风俗落后!你们本来仰慕大唐的风俗,才把我娶过来,要是你们的风俗先进,何必不远万里与大唐结亲呢?”但是,可汗身边的人哪肯轻易放过她呢?宁国公主急中生智,只好按照回纥的风俗,选择了一个折中的办法,史书上记载为“剺面大哭”。[1]

剺面是怎么回事儿呢?剺面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风俗,通过以刀划面来达到表达送别、悲伤。与剺面相似的行为还有割耳,遇大忧、大丧或重大决定时,划伤耳朵表示悲痛不已和决心。前面我们讲过铁勒族的契苾何力在危急关头曾经割耳明志。宁国公主这时选择剺面,表达对可汗逝世的无比伤悲,这才终于为自己争取到了一条活路。

不久,宁国公主带着丧夫之痛,带着不堪言说的屈辱,跟随唐朝派来的吊祭使李通返回了长安。按理说,这桩和亲到此该告一段落了,但是真实的历史远比我们的想象更加曲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