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综述研究成果

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综述研究成果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开展创业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时,参考和借鉴当前创业各维度研究的成果,并进行实证验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创业素养的研究。

中国大学生创业素养综述研究成果

大学生创业素养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系统性概念,世界各国学者对创业素养的系统理论体系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学者们主要是从实证学、管理学心理学等多个视角来探讨创业素养。实证学视角通常基于研究者对创业素养的理解,针对大学生创业者群体开展访谈、问卷调研、个案研究等,对样本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从而分析出创业素养的共同特征,从而为大学生创业和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提供参考。管理学视角则运用管理学领域成熟的素质理论模型,从大学生创业者的组织领导能力等方面开展研究。心理学视角则重点关注成功创业者素养的独特特点,如心理特征、人格特质等,从创业成功人士的心理特点分析总结创业素养的内涵。当然,这些研究通常也都会运用模糊数学、层次分析等定量手段进行研究。

从已有的对创业素养的研究来看,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创业素养的维度划分有一定的差别,但普遍认为创业素养和创业活动的成功密切相关,创业素养的内容有的历久弥新,有的则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变化。结合当下的时代特征和需求,对创业素养的各个维度,如创业知识、技能、意识、精神、思维、能力、人格等开展研究,才能对大学生创业活动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用参考。

对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构成要素,需要注意以下三点逻辑前提:

(一)概念和内涵的规范性

从总体上看,当前对创业素养和大学生创业素养的研究逐渐增多,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但相对于创业素质、创业教育等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同时,目前学界对素养、创业素养和大学生创业素养等概念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定义和内涵的边界相对模糊。

“创业素养”存在多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如“创业能力”“创业胜任力”“创业素质”等。学者们对这些概念的研究目的,都是希望提升我国创业教育的实效,从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创业率(参与实际创业的大学生人数/大学生总人数)和创业成功率,因此,部分学者为提升研究的价值,在对概念进行界定或开展实证研究时,往往会对概念、内涵、指标体系等进行一定的扩展,普遍采用广义的概念界定,从而导致概念界定随意和混淆的情况,进而导致研究的不规范。(www.xing528.com)

因此,在开展大学生创业素养文献综述研究时,必须要厘清大学生创业素养的概念和内涵,指标体系的选取必须严格遵循素养的定义,避免模糊和不规范。

(二)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

创业素养研究具有广泛性和通用性的特点,其概念、内涵、指标体系等都可以适用于大学生素养研究。但是,由于大学生创业群体与社会普通创业群体存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成长环境、个体特质等的差异,大学生创业素养存在一定的独特性。在开展创业素养研究时,必须要考虑到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在创业素养指标体系建立和验证时,应当考虑到大学生创业群体的实际情况。

(三)各维度研究的借鉴性和耦合性

目前,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研究成果较多,就研究内容来看,涉及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创业胜任力、创业绩效、创业教育、创业素养等,其中很多研究都会涉及创业者成功创业因素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检验。这些研究维度的内容,和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有所区别,同时也有一定的联系。在进行大学生创业素养研究时,对这些关系的把握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创业素养。因此,在开展创业素养指标体系的设计时,参考和借鉴当前创业各维度研究的成果,并进行实证验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开展对创业素养的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