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魏三十五年孟子与荀子:儒家哲学思想对比

魏三十五年孟子与荀子:儒家哲学思想对比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魏三十五年孟子被称为老叟,年龄当在五十以上,可以代表战国前半期的儒者。孔子讲仁义礼乐,孟子偏重仁义,荀子偏重礼乐。荀子主张性恶,要勉强学习,行为合于法礼,才能成为善人。孟子继承孔子的天命观,相信五百年必有圣王出世,平治天下。这在荀子时代,生产力正当跃进阶段中(《荀子》富国篇说人力可以增加生产。荀子所谓人事,主要的是法后王。

魏三十五年孟子与荀子:儒家哲学思想对比

战国时代两个大儒,就是孟轲与荀况,孟轲在思想上,荀况在传经事业上都起了很大的影响。

孟子,邹人(山东邹县)。魏䔄三十五年(前336年)孟子被称为老叟,年龄当在五十以上,可以代表战国前半期的儒者。荀子,赵国人,楚熊元代二十五年(前238年)还生存着,可以代表战国后半期的儒者。孔子讲仁义礼乐,孟子偏重仁义,荀子偏重礼乐。孟荀是儒学分化和发展以后的大派别。

孟子主张性善,仁义是人性,因之人人可以做尧舜。荀子主张性恶,要勉强学习,行为合于法礼,才能成为善人。孟荀主张,好像相反,本质并无二致。就是说,人民应该服从统治阶级。

孟子继承孔子的天命观,相信五百年必有圣王出世,平治天下。子思、孟子创五行运命的学说,发展到邹衍,成立迷信怪妄的阴阳五行家。

荀子时代较晚,看出孔子、墨子老子庄子、子思、孟子、邹衍讲天都有流弊。墨家的天能赏贤罚暴,含有对统治者的威胁性,其余各家的天,是依一定不变的运命而表现出无上的权力,人只能靠天任命,绝对服从它,不得发挥人为的积极性。这在荀子时代,生产力正当跃进阶段中(《荀子》富国篇说人力可以增加生产。不愁衣食缺乏),旧说不能再使他满意。因此他推翻旧说,创造新的天论

荀子以为天只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天的功用,只是寒暑风雨,生长万物。人应该理解天运行的规律,控制它,利用它,使它有益于生产。那些灾变怪异,都是不相干的事。所以圣人但改善人事,不推求天意。荀子用人事代替天意,用科学代替迷信,把天命鬼神一起否认,确是思想上极大的进步。(www.xing528.com)

荀子所谓人事,主要的是法后王。他以为后王斟酌先代制度,订立新制度一定是比较适合社会实际需要的。他这种主张,承认社会依时代变化,绝不是固定的东西。比开口就是尧舜先王的孟子一派儒者,进步得多了。不过荀子受着时代限制,封建社会可以转变到别一种社会,他当然不会懂得。

荀子法后王,希望找一个眼前较好的君主,帮助他成功。孟子法先生,看不起当世统治者,所以责骂得很严厉。

孟、荀都主张政治的基础,建筑在五亩之宅,百亩之田上面,这是他们比腐儒高明的地方。

荀子的天论,被儒者唾弃了,只接受他传授的经义训诂。孟子的仁义五行和性善,被儒者盛大提倡,而民贵君轻一类见解,却被轻轻地抹煞。

韩非继承荀子学派,又批判的集中春秋战国诸子的学说成为一个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他代表新兴的地主利益,反对贵族领主,自认为从贵族领主统治下拯救民氓众庶,决心牺牲自己的生命,去建立新的法术制度。他把荀子所讲的礼发展为刑(法律)。把一切名(概念)都考查它的实(物质),排斥无实的虚名。他的学说被称为刑名之学。他把人与人(父子君臣夫妇等等)的关系,彻底看作物质交换的利害关系,否认抽象的道德伦理。他懂得斗争的必要,他说,木蠹了,不遭猛风不就断;墙松了,不遭大雨不就坏,谁能改善民生和政治,谁就能起风雨的作用,促使其他腐朽的国家,加速崩溃韩非子可说是战国时代显著的唯物论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