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仕成的名字之谜及其相关争议

潘仕成的名字之谜及其相关争议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陈文》谓“潘仕成,字德畲,又称德舆、德隅”;《李文》谓“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何文》谓“潘仕成,字德畲、彦辅、海珊,号四农”。潘氏名、字几处不一。据《续志》本传,“潘仕成,字德畲”。是应仕成为名,德畲为字。集于《尺素遗芬》的致潘仕成书信,称谓则有“德畲先生”“德隅大人”“德舆阁下”。不仅将江苏潘氏的名号归到仕成名下,而且连他们的生平、著述都搞混了。

潘仕成的名字之谜及其相关争议

陈文》谓“潘仕成,字德畲,又称德舆、德隅”;《李文》谓“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何文》谓“潘仕成,字德畲、彦辅、海珊,号四农”。潘氏名、字几处不一。

据《续志》本传,“潘仕成,字德畲”。《府志》谓“潘仕成,号德畲”。就笔者所见海山仙馆石刻潘氏题款及印章,仅见潘仕成、德畲及海山仙馆主人。是应仕成为名,德畲为字。海山仙馆主人是其号。

据今人宁业高、宁耘《中国姓名文化》一书列举,潘仕成有号“周敦商彝秦镜汉剑唐琴宋元明书画墨迹长物之楼”。以斋名号,或谓室名,古已有之,唯长达21字,则属罕见。该书同时举有潘正亭(仕成族人)号“周尗兄簋唐曲江碑宋双砚三长物室”。可为取号时尚之佐证。

集于《尺素遗芬》的致潘仕成书信,称谓则有“德畲先生”“德隅大人”“德舆阁下”。何绍基在海山仙馆诗题有《九月二十日潘德舆招饮海山仙馆,即事有作》《题罗两峰画鬼趣图,戏呈德畲》,可见时人已有称其德舆、德隅。畲与舆、隅同音,疑为笔误。(www.xing528.com)

至于彦辅、海珊、四农诸字号,则是张冠李戴引出。清代略先于潘仕成有一位文人潘德舆,此人江苏籍,《清史稿》《清史列传》均收有其传。《清史稿·文苑传》谓“潘德舆,字四农,山阳人。”“道光八年举江南乡试第一”“大挑以知县分安徽,未到官,卒,年五十五。”《清史列传·文苑传》传谓“潘德舆,字四农,江苏山阳人,道光八年举人,十五年大挑知县,分发安徽,未几卒,年五十五。”《辞海》有“潘德舆”条目,谓“潘德舆,字彦辅,号四农,清山阳(今江苏淮安)人。”是则《李文》《何文》将江苏潘德舆与广州的潘仕成(原籍福建)混为一人。不仅将江苏潘氏的名号归到仕成名下,而且连他们的生平、著述都搞混了。《李文》谓潘仕成“整理了自己长期以来的诗文之作,于道光间有《养一斋集》刻本存世,本集……都是潘仕成几十年来心血之作”云云,其实,《养一斋集》是江苏潘氏之著作。

今人之作有称仕成为“仕诚”,如荔湾区政协文史写作小组《荔枝湾史话》(载《广州文史资料》第二十三辑),称“海山仙馆主潘仕诚”。广东人民出版社《中华文化辞典》中《海山仙馆丛书》条下也称“清潘仕诚辑,仕诚字德畲,番禺(今广州)人,曾任兵部郎中(显系刑部郎中之误——笔者注)”,它处或见,似为笔误。《陈文》谓仕成取名系因“青年时代原有志于科举成名,走士子功成之路”,据此,则不宜作“仕诚”之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