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潘仕成的身份辨析:他是行商而非盐商

潘仕成的身份辨析:他是行商而非盐商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然而,对他的身份是行商还是盐商,学者迭有争议。蒋祖缘否认梁嘉彬的盐商说,撰有《潘仕成是行商而非盐商辨》。然而,他的身份是行商还是盐商,引起学者的注意和讨论,却未有定论。对盐商说提出非议。

潘仕成的身份辨析:他是行商而非盐商

要点清人潘仕成的名园海山仙馆及《海山仙馆丛书》闻名于世,其传为多部志书所收载。然而,对他的身份是行商还是盐商,学者迭有争议。蒋祖缘否认梁嘉彬的盐商说,撰有《潘仕成是行商而非盐商辨》。

本文对应蒋文论点逐一提出商榷意见,同时通过对同治《广州府志》本传及海山仙馆《尺素遗芬》的分析,进一步探讨潘氏身份。结论为:从已有材料看来,不宜将潘仕成称为盐商,更没有理由称其为行商。并提出研究者不宜将近代社会经济、生活的变化都归结于与十三行相关的思维视野内。

潘仕成是近代史上一位颇有地位的人物,他的名园海山仙馆及《海山仙馆丛书》闻名于世,光绪《广州府志》、民国《番禺县志》,乃至当代《广州市志》都有其传。然而,他的身份是行商还是盐商,引起学者的注意和讨论,却未有定论。

梁嘉彬在初版于1937年的《广东十三行考》一书中,明确提及:“振联曾孙仕成为广东著名盐茶商,近人多有以仕成为同孚行商者,亦误。”[1]这说明此前已“多有以仕成为同孚行商者”。(www.xing528.com)

由于清代对行商的记述主要来自外国人的著述,外国人对与之来往的潘家大族分辨不清,例如将潘启官在河南的华清池馆与潘仕成在泮塘的海山仙馆混淆。道光二十年(1840)来华的法国公使拉萼尼的随员法国人伊凡(DR.Yvan)是在潘仕成邀请下由澳门进入广州,还接受了潘仕成在十八甫的瑰丽的海山仙馆的宴请,他将这些经历写进《广州城内》一书,介绍了潘仕成创办的书坊和印刷工艺、收藏的大量珍贵古籍、绘画、古玩珍宝等。[2]美国人亨特著《旧中国杂记》中有一章《潘启官的乡间住宅》,说到“外国朋友们认为,得到许可在潘启官在泮塘的美丽住宅去游玩和野餐是一种宠遇,特别是当他一家不在泮塘而在河南的时候……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地方。外国使节与政府高级官员、甚至与钦差大臣之间的会晤,也常常假座在这里进行”。[3]潘启官是同文(孚)行行主袭用官名,同一文中又引用了1860年一位参观“园里还有九层的宝塔”的潘家园宅的法国人的文章,而潘启官潘正炜已卒于此前十年,当时,在泮塘拥有巨大园宅的只能是怡怡堂的潘仕成。已知符合参观者描述园内有九层宝塔景观的,也只能是海山仙馆。可见时人已有将怡怡堂潘氏与能敬堂潘氏混淆的。

1999年,蒋祖缘在《潘仕成是行商而非盐商辨》一文(以下简称《非盐商辨》)指出,《广东十三行考》“有关十三行行名人名及行商事迹之考证,要做到逐个都能弄得清楚,诚非易事。如该书关于潘仕成身份之考证,在没有引用历史文献资料论证仕成是盐商的情况下,仅凭‘曾询潘氏之后,知潘仕成为盐茶商,与同文同孚行无关’,便认定‘仕成为广东著名盐茶商,近人多有以仕成为同孚行商者,亦误。’就是一例”。对盐商说提出非议。[4]

余于1990年代对潘仕成生平事迹亦略有研究,提出“潘仕成一系以盐商发家。但他一生并非只营盐务,而是以家产为资本,走上一条从仕之路,以财谋位,结交权势,亦官亦商,倚势营财,这是他选择的发迹捷径”。[5]稍后拙著《广东历史名人传略》为潘氏立传《镂成书苑千家石——清代富商潘仕成》,[6]则说到“潘仕成利用了自己的身份和交往,不仅经商盐务,而且承办军火生产、帮办洋务。第一次鸦片战争前后,十三行的那些洋商因中英交战元气大伤,日子并不好过,潘仕成却以承办海防和战船发了财”。[7]对《非盐商辨》细读之下,仍持慎重态度,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对潘仕成的身份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发以下议论,以供研究者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