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山村:崇廉尚孝,打造清廉村居

湖山村:崇廉尚孝,打造清廉村居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样一片孝廉之地成长,湖山村人也成为“崇廉尚孝”文化的受益者、参与者与推动者。为规范村干部行为,让廉洁之风吹遍全村,湖山村要求所有村干部签署廉政承诺书,并设立村级廉情观察员制度,打造清廉村居。展望“十四五”,湖山村将全村景区化概念规划设计融入建设全过程。未来5年,湖山村将持续修葺完善历史文化古建筑,全面开展绿化、美化、洁化工作,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以新面貌、新形象、新气质立足新时代。

湖山村:崇廉尚孝,打造清廉村居

崇廉尚孝 进士之乡

◎裘保莉·文 集士港镇·供图

村社名片 湖山村位于集士港镇南部,总面积3.2平方千米,户籍人口1736人。获评宁波市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森林村庄等。

行走在湖山村,十三洞桥宛如一条沉睡的长龙静卧在广德湖上,蔚为壮观。河水从13个桥孔中流淌而过,给宁静的村庄增添了不少韵味。坚实的桥墩、磨得锃亮的桥面,行人、车辆在此来来往往,十三洞桥承载了湖山村人的情怀和记忆。

“湖山”二字可视作“湖光山色”的缩写,有湖有山的湖山村,可谓一处风水宝地。据清代《甬上望族表》记载,宋嘉熙年间,宁波第一大孝子董黯的第四十三世孙董全八,听闻集士港山清水秀,于是从慈溪迁入集士港镇湖山村,在此渔樵耕读、世代繁衍,逐步形成了董家的村落。清嘉庆十四年(1809),湖山村董澜考中进士,官授江西省余干县知县,为官期间恪守官箴,勤于治理,政绩显著,且两袖清风,廉洁之名广为流传。(www.xing528.com)

离家为官30余年,董澜仍心系家乡。当时董家村地处湖泊河边,宽阔的河流阻断了两岸交通,村民进出很不方便。于是,董澜出资牵头建造了“十三洞桥”,因桥有十二墩十三孔而得名,东西走向横跨在广德湖遗存的湖泊河上。历经洪水冲刷,广德湖上的许多桥梁都已消失,唯有十三洞桥依然坚挺,于2017年被列为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有着“金山隔银山,洞桥十三眼;前后千亩畈,杨柳十八湾”的美誉。

勤政清廉学先贤。董氏宗祠始建于明朝宣德正统年间,后因年久失修,几近破败。2018年,经全村村民的共同努力,新祠堂终于面世,不仅保留传统宗祠拜谒祖先、族人聚会的功能,还成为孝廉文化的传播之地。新修建的董澜文化礼堂也选址于此,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讲述董氏贤达故事、传播董氏文脉精神,成为集士港镇的廉洁地标。

在这样一片孝廉之地成长,湖山村人也成为“崇廉尚孝”文化的受益者、参与者与推动者。村人历时数载修编完成的《十三洞桥湖泊董氏宗谱》,收录了十三洞桥湖泊董氏的历史变革、居住环境等情况,成为教化后人的实用资料。为规范村干部行为,让廉洁之风吹遍全村,湖山村要求所有村干部签署廉政承诺书,并设立村级廉情观察员制度,打造清廉村居。

展望“十四五”,湖山村将全村景区化概念规划设计融入建设全过程。未来5年,湖山村将持续修葺完善历史文化古建筑,全面开展绿化、美化、洁化工作,进一步做好文化建设,以新面貌、新形象、新气质立足新时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