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建岙村的红色发展之路

建岙村的红色发展之路

时间:2023-10-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的建岙村干净整洁,红色遗存与古村风貌依偎,淳朴的乡风和樵牧耕读式的农村生活痕迹俯拾皆是。近年来,建岙村从自发保护到政府组织到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从跬步积累到综合开发,村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发展路径。唐亚凤今年70岁,是土生土长的建岙村人,对建岙村的革命历史如数家珍。

建岙村的红色发展之路

山岙里的“红色堡垒

李玉飞·文 雷皓方·摄

村社名片 建岙村位于鄞江镇西北部,总面积8.5平方千米,户籍人口约2400人。获评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

正值雨季,四明山脉在云雾环绕中若隐若现。山脉中的建岙村被称为“红色堡垒村”,抗日战争时期,建岙村曾是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一部分,至今尚存中共四明地委旧址、中共鄞奉县委旧址、建岙夺粮战遗址、“建岙妈妈”故居、日军火烧建岙遗址等7处革命史迹点。如今的建岙村干净整洁,红色遗存与古村风貌依偎,淳朴的乡风和樵牧耕读式的农村生活痕迹俯拾皆是。

近年来,建岙村从自发保护到政府组织到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从跬步积累到综合开发,村子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红色”发展路径。(www.xing528.com)

“建溪贯其中,锡山围于外”。2014年,建岙村在革命旧址建岙小学基础上新建了梅园革命史迹陈列馆和村文化礼堂,详尽展示了那段刻骨铭心的往事,以此冀望大家铭记历史、共筑和平,由红色遗迹凝聚起来的强劲正能量,把山村建设得更美丽。

唐亚凤今年70岁,是土生土长的建岙村人,对建岙村的革命历史如数家珍。“我舅参加过地下党工作,小时候,长辈常常在饭桌上讲起革命故事,这些革命先烈的事迹可以说是耳熟能详。”

唐亚凤说,文化礼堂内有日军火烧建岙的遗址,这段历史她从小听爷爷奶奶说起;陈列馆里还有一对蜡像,讲述的是周飞米店作为抗日联络站的故事。“周飞夫妇生过两个女儿,新中国成立后周飞还回来找过女儿,我当时给他们做过饭。他们是从假夫妻演到了真夫妻,这样的故事也成为我给村民、游客讲解时的素材。”唐亚凤说。战火纷飞的年代,这个深山岙里的村庄,是浙东革命根据地和三五支队活动的核心地带。村民以唐姓、马姓为主,其他姓氏自不同朝代迁入,形成了上唐、下唐、马家、童家等家族聚居地。在下唐一堵高耸的马头墙下的石库门边,还有一块上书“鄞奉县警卫队、鄞县警卫队旧址”的牌匾。

“十四五”期间,村里规划修缮复原大会堂、红色古道复古车站,培育设立红色主题民宿、农庄等。村委班子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打造“红色旅游区、乡土体验区、村庄产业区”,不仅要让村民口袋鼓起来、生活富起来、环境美起来,最重要的是要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除此之外,还要保护好宋代大野树山墓道石刻、14处历史建筑以及7处革命史迹点,让先辈的精神永远流传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