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巾帼长城: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于家沟与于二嫂

巾帼长城: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于家沟与于二嫂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濛江县那尔轰西面5公里多的一个山坳里,只有一户姓于的人家,兄弟3人,盖了3间大草房,开了30多垧地,当地人把这里叫于家沟。于家兄弟中的老二叫于会斌,他的妻子刘世琴,是一位淳朴的农家妇女,人称于二嫂。10月4日,杨靖宇率军部及直属部队教导团来到那尔轰,欢迎2军西征部队。为庆祝两军胜利会师,他决定于当日下午,在于家沟再次举行军民联欢会,主会场就设在刘世琴家院内。

巾帼长城:中国东北妇女抗战实录-于家沟与于二嫂

在濛江县(今靖宇县)那尔轰西面5公里多的一个山坳里,只有一户姓于的人家,兄弟3人,盖了3间大草房,开了30多垧地,当地人把这里叫于家沟(西北岔子)。于家兄弟中的老二叫于会斌,他的妻子刘世琴,是一位淳朴的农家妇女,人称于二嫂。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1军经常到这一带活动。她曾热心支持抗联,精心照顾杨靖宇部队的伤病员,和杨靖宇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1935年9月初,东北人民革命军第2军从东满(今延边地区)现南满远征,史称“西征”,与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的部队在濛江县那尔轰胜利会师。10月4日,杨靖宇率军部及直属部队教导团来到那尔轰,欢迎2军西征部队。为庆祝两军胜利会师,他决定于当日下午,在于家沟再次举行军民联欢会,主会场就设在刘世琴家院内。那天,刘家的房顶上插着鲜红的旗帜,屋前用条桌和木板临时搭起一排桌子,上边蒙上两条缴获的日军黄色军毯,刘世琴拿几个大碗分别倒上糊米水。杨靖宇在联欢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我人民军队向以抗日救国为天职,4年来与日匪血战,屡获胜利。今日与东满2军接头……因我两军战士,均奋勇冲锋,方有今日两军之会晤。”[38]

第二天,杨靖宇查哨回来,正碰到刘世琴在抱柴准备做早饭,他亲切而诚恳地对她说:“小刘同志,我们部队经常在你家住宿,又吃了你家不少粮食,你都要记上账,等日本鬼子打垮以后,我们一定还给你们。”

听杨靖宇这样称呼她,刘世琴感到十分亲切,这是平生第一次有人叫她同志。她心想,战士们整天是风里来雨里去,冒着生命危险去打鬼子,也不是为了自己,都是为了让老百姓早日过上安宁的日子,吃我们点粮算得了什么呢?想到这,她毫不犹豫地回答说:“杨司令,你们为我们打天下,不知吃了多少苦,可我们为你们做得太少了,仅有的粗米饭你们尽管吃吧,只要能把日本鬼子打跑了,就是把我家的粮食都吃光我也高兴呵。”此后,只要抗联来到西北岔,都吃住在于家,有的小战士对于二嫂说:“大嫂做的饭,米粒小情意重啊!”[39]

随着抗联部队同日军作战次数增加,人员伤亡也日渐多起来,除重伤号转送密营治疗外,轻伤员只好送到刘世琴家救护和暂时隐蔽。当时,部队的医务人员很少,刘世琴也就自然成了抗联队伍的“专门医护人员”。她每天起早贪黑为伤员包扎、换药。伤病员一批接着一批,她没有一句怨言,总是尽心尽力地护理好他们。姚鹏、蒋凤山两位伤员,在于家养伤达3个月之久,刘世琴冒着极大的风险下山买治枪伤的药,将家里的鸡杀了给他们熬鸡汤补身子,像亲兄弟一样精心照顾、护理他们,直到伤愈归队。

1935年10上旬的一天,一支日本“讨伐队”到那尔轰一带进行扫荡,在东北岔子挨家挨户挫搜查伤员,寻找为抗联做过事的人,最后血洗了东北岔子,烧毁了村庄。刘世琴没有被敌人的暴行吓倒,依然忙里忙外地护理伤员。刘世琴渐渐成了抗日联军的后勤兵,从做饭、护理伤员到埋藏武器;从运送物资、代购药品到传递情报,件件干得都很出色。(www.xing528.com)

眼看冬天快到了,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很难买到布匹,军衣成了大问题。刘世琴和丈夫决定想方设法为抗联购买。第二天,于会斌拉了两头毛驴,驮些山货、药材到桦甸去卖。在那里通过亲属从布庄弄出几匹布装上麻袋,连夜赶回了家。就这样冒着风险连续去了五六趟,终于解决了抗联一部分人的冬装。杨靖宇非常感动地说:“你们夫妻俩已经成了我们抗联最好的助手和后勤兵了,要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少不了像你们这样的人啊!”

刘世琴和丈夫还动员嫂子和大哥一同支援抗联,为抗日联军买粮食、救护伤员、收藏武器等。

1939年冬,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杨靖宇带着一个警卫班来到了刘世琴家。他说:“这次我们要远征一段时间,这个旧马鞍子用不上留在这里吧!”他和警卫班在于家住了一宿。刘世琴连夜忙着给他们烙饼、做炒面带着路上吃。第二天一早杨靖宇和战士们就冒着风雪下山了。没想到这次见面就是刘世琴一家和杨靖宇的最后诀别。

如今,那个马鞍子和杨靖宇在她家开会时用过的条桌陈列在靖字县靖宇将军纪念馆里。[4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