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胜困难:教育工人群众的成果

战胜困难:教育工人群众的成果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瓷厂普遍停工,造成大批工人失业。首先是教育与动员资方老板迅速开工复工。广大职工纷纷响应号召,自动延长工时,增加产量。瓷业多数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达到10到12个小时,产量增加了50%~70%。建安织布厂22名职工,月产量由131疋,增加到270疋。失业工人生活问题的基本解决,使得工人群众确信“共产党好,毛主席亲”“人民政府为人民”“工会是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战胜困难:教育工人群众的成果

刚解放,资本家不了解党的政策,忧心忡忡,无心经营。华南、西南与华东部分地区尚未解放,被国民党破坏的交通尚未恢复,瓷器没有销路,大部分坯厂、窑厂停工。有不少私营老板悲观叫喊“面前只有三条路:投河、逃跑、挑水(劳动改造)”。

由于瓷厂普遍停工,造成大批工人失业。1949年5月,全市瓷业工人仅有千人左右在生产岗位上,不少工人回乡从事农业生产,有的“挑八股索”,经营小商小贩。极少数工人由于生活无着,被迫沿街乞讨。由于瓷业萧条,商业也很不景气,普遍拖欠工人工资。1950年初,就212家商店统计,拖欠工人工资折米达1700多石(当时工资以米计算,一石为150市斤)。真可谓,人心惶恐,社会不安。有的工人问工会干部:“我们没有饭吃,怎么办?”有的干部答复也很简单:“老板吃什么,你们就吃什么!”这话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瓷业界竟发生了一些工人端老板的饭碗的情况,甚至出现砸老板饭锅的事件。

面对这种情况,工会集中全力对工人群众进行了阶级、政治和“当家作主”的教育,使大家鼓起勇气,群策群力,共渡难关。

首先是教育与动员资方老板迅速开工复工。1950年上半年,市总工会配合政府,抽调数十名干部,组织七个工作组,深入坯厂窑厂进行调查摸底,召开资方座谈会,交代党的方针政策,打消资方顾虑,鼓励开业复工。通过反复动员与具体帮助,在开明资本家余昭华、刘德、陈才科等人的带头下,大部分工厂陆续开工。1950年底,全市15157名瓷业工人,有12864人复上了生产与工作岗位。(www.xing528.com)

为了渡过难关,市委、工会号召工人发扬主人翁精神,艰苦奋斗,厉行生产,节约支出。广大职工纷纷响应号召,自动延长工时,增加产量。瓷业多数工人每天的劳动时间,达到10到12个小时,产量增加了50%~70%。建安织布厂22名职工,月产量由131疋,增加到270疋。大有米厂加工大米,每天由7000斤增加到12000斤,并做到“三净”:无糠、无碎、无沙。与此同时,大多数工人还自动降低工资:瓷业的圆器工人工资打了六四扣,琢器工人工资打了六扣,其他各行各业的在职工人,均自动降低工资或缓领工资。工人这种主人翁的牺牲精神,曾使当时许多私营资方为之感动,并有效地渡过了难关。最典型的要算药店种德堂了。

种德堂是一个有几十年历史的老店,新中国成立初有职工42人。由于市场萧条,店里的营业情况很不景气。1949年下半年拖欠工人工资折米141石,欠外债旧币7000万元。1950年上半年,日营业收入仅旧币30~40万元,而日支出却要70万元。这个店为股份制,老板抱着“吃光散伙”的态度。经过劳资协商,工人自动降低工资:月薪1石米以下的不动,1石以上的打八九扣,1石2斗以上的打八八扣,并动员一部分工人回乡,裁减一名炊事员。这样,店里整个工资开支由月支付大米78石减到50石3斗。点灯煤油每日由2.5斤减到1斤。每天烧柴由500斤减到300斤。同时,建立了业务研究会和分工责任制,组织三个小组到邻近各县去推销药品。就这样,使一个面临倒闭的大商店,转换了契机,日营业额上升到旧币70~100万元,而日支出则不到40万元。到1950年底,还清了外欠,偿还了工人工资。1951年便实现了结余。

当时,市委认为,解决了失业工人问题,就基本上解决了景德镇的主要问题。于是,市里成立了“失业工人救济委员会”和“劳动介绍所”,对失业工人进行全面登记,开办各种训练班,组织了针匙、彩绘、包装、匣钵等生产合作社,介绍复工就业,并采取以工代赈、生产自救、回乡生产、发放棉衣单衣和教济粮款等多种形式,解决了大多数失业工人的生活问题。失业工人生活问题的基本解决,使得工人群众确信“共产党好,毛主席亲”“人民政府为人民”“工会是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