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春秋范儿:一鼓作气说曹刿,破敌胜利

春秋范儿:一鼓作气说曹刿,破敌胜利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争胜利之后,“公问其故”,曹刿遂向鲁庄公解释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就此而来。长勺之战之后,鲁庄公立即拜曹刿为大夫,并把女儿曹姬嫁给了他,曹刿可谓名利双收。曹刿认为这是“失礼”之举,极力劝阻。

春秋范儿:一鼓作气说曹刿,破敌胜利

春秋时期,齐国是东方大国,而鲁国相对弱小。因此,两国发生战争,鲁国很少获胜。在很少的几次鲁胜齐的战争中,长勺之战是广为人知的一次。鲁国此战之胜,与曹刿密不可分。中学语文课本里有《曹刿论战》一文,但《曹刿论战》一文只讲了战争中的一个片段,在此,不妨补充一下这场战争的背景及曹刿这个人的命运。

长勺之战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一年之前,齐国发生内乱,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争夺君位,当时,鲁国支持公子纠。后来,公子小白在竞争中胜出,是为大名鼎鼎的齐桓公。为报复鲁国一年前支持公子纠复国的宿怨,同时为达到扩张的目的,齐桓公遂发兵侵鲁,长勺之战就此爆发。

齐桓公

面对齐国的侵略,鲁庄公准备出兵应战。这时鲁国一位名叫曹刿的人出场。他先问庄公依靠什么同齐国作战。鲁庄公说,对于衣物食品之类的东西,总是要分赐给臣下,不敢独自享用。曹刿指出,这样做不过是小恩小惠,不能施及全国,民众是不会出力作战的。鲁庄公又说,自己对神明很虔敬,祭祀天地神明的祭品从来都很丰盛。曹刿认为,对神守点小信,也未必能感动神明。鲁庄公最后说,自己对待大小狱讼,虽然不能做到明察秋毫,但是一定合情合理地予以处理。曹刿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您算是尽到了国君的本分,可以凭借这个资本与齐国决一胜负。为此,他请求随同鲁庄公奔赴战场。

在战场之上,曹刿让鲁庄公暂时避开齐军锋芒。齐军发动了两次进攻,曹刿都不让部队出击,而是严阵以待,消耗齐军的士气。等齐军发动第三次进攻时,曹刿发现齐军士气已弱,这才下令出击。鲁军奋勇出击,一举打败了齐军。

鲁军战胜,鲁庄公要下令追击。曹刿认为齐乃大国,很可能另有埋伏,就登轼而望,见齐军旗鼓杂乱,兵器倒曳,又下车观察到齐军战车的车辙十分混乱,判定齐军是真正溃败,才让鲁庄公下令追击。(www.xing528.com)

战争胜利之后,“公问其故”,曹刿遂向鲁庄公解释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一鼓作气”这个成语就此而来。还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长勺之战之后,鲁庄公立即拜曹刿为大夫,并把女儿曹姬嫁给了他,曹刿可谓名利双收。若故事到此结束,那完全是个大团圆的结局,有极好的励志效果。可真实的历史往往比较残酷,曹刿和鲁庄公的关系亦是如此。

鲁庄公二十三年(公元前671年),鲁庄公要到齐国去观看祭祀仪式和阅兵大典。曹刿认为这是“失礼”之举,极力劝阻。在春秋时代,祭祀是大事,周天子祭祀,要邀请诸侯,诸侯才可以参与。诸侯国之间,国君是不能互相参加祭祀大典的,原因是“神不歆非类,民不祀非族”。齐国先祖姜太公接受的是他们姜姓后代的祭祀,鲁国国君是姬姓,你参与祭祀,算什么事呀?国君为了看热闹,就带头破坏礼法,下面的人如果都跟着学,岂不乱了套?曹刿以这番道理劝谏鲁庄公,但是鲁庄公不听,仍然到齐国“观社”。从此,曹刿和鲁庄公的关系就日渐疏远。

鲁庄公三十年(公元前664年),曹刿发动政变,试图推翻鲁庄公,结果被镇压,曹刿逃亡到莒国,后在莒国终老。总的来看,曹刿不但是一个有军事才华的将才,他还是一个敢于直言上谏的诤臣。可惜的是,鲁庄公并不是一个靠谱的国君。他非但“失礼”,还好色,无法摆平自己的家事,死后也就无法实现平稳的权力交接,结果引发鲁国有名的“庆父之乱”。当然,那是另外的一段故事了,在此不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