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晋文公称霸之路,春秋范儿的见证

晋文公称霸之路,春秋范儿的见证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作为见面礼,披把吕甥、郤芮的谋杀计划告诉了晋文公。经过晋文公君臣的治理,晋国在两三年之内就强大了起来。此举表明晋文公已然接过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旗帜,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源。果然,晋文公的勤王之举让周襄王大为感动,周襄王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将阳樊、温、原等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晋文公。周襄王拒绝晋文公的这番答词引经据典,合情合理,既维护了周天子的尊严,又极力避免伤害到晋文公的自尊心。

晋文公称霸之路,春秋范儿的见证

晋献公晚年昏聩,宠爱骊姬。骊姬为了立自己的儿子奚齐为太子,就陷害晋献公的另外三个儿子申生、重耳和夷吾。结果申生自杀,重耳和夷吾流亡异国。这就是晋国历史上有名的“骊姬之乱”。

为了避难,重耳在外流亡19年,后来,在姐夫秦穆公的帮助下“复国”,是为大名鼎鼎的晋文公

在重耳“复国”之前,他的弟弟夷吾曾当过晋国国君,即晋惠公。晋惠公害怕重耳回国来跟自己争位子,派一个名叫披的宦官(即寺人披,寺人指宦官)和武士捕杀重耳,重耳得到消息后逃跑了。待重耳回国当上国君之后,晋惠公的两个亲信吕甥、郤芮害怕重耳报复自己,就想放火焚烧宫室以达到杀死重耳的目的。

可是,就在这个关键时刻,曾经追杀过重耳的那个叫披的宦官来求见。晋文公不愿意再看到昔日的仇人,就派人训斥这个名叫披的宦官,说:“我当年在蒲城的时候,君王(指晋惠公)命你第二天赶到,可你当天就赶到了。后来我逃到狄国,同狄国国君到渭河边打猎,你又替惠公前来谋杀我,惠公命你三天赶到,可你第二天就到了。虽然有君王的命令,怎么那样快呢?我在蒲城被你斩断的那只袖口还在。你就走吧!”

披回答说:“小臣以为君王这次返国,大概已懂得了君臣之间的道理。如果还没有懂,恐怕您又要遇到灾难了。对国君的命令没有二心,这是古代的制度。除掉国君所憎恶的人,自己有多大的力量就要尽多大的力量。我当年追捕您奉行的就是这样的原则。您当时是蒲人或狄人,对于我又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您即位为君,难道就不会再发生蒲、狄那样的事件吗?从前齐桓公抛弃了射钩之仇,而让管仲辅佐自己,您如果想改变齐桓公的做法,又何必等您下驱逐我的命令呢?要从晋国逃走的人多得是,难道只有我一个人吗?”

晋文公听见披说得有道理,就接见了他。作为见面礼,披把吕甥、郤芮的谋杀计划告诉了晋文公。得到密报之后,晋文公秘密地躲到秦国的王城,并与秦穆公一块商量应付的办法。三月的最后一天,晋文公的宫室果然被烧。吕甥、郤芮没有捉到晋文公,就从晋国逃跑,到了黄河边上,秦穆公引诱他们过黄河,随后杀了这两个人,一起暗杀晋文公的计划就这样被挫败了。

重耳当上晋国国君之后,找来了舅舅狐偃与姐夫赵衰,商量改革朝政。《国语》记载了文公即位后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安排百官,赋职任功,弃责薄敛,施舍分寡。救乏振滞,匡困资无。轻关易道,通商宽农。懋穑劝分,省用足财、利器明德,以厚民性。举善援能,官方定物,正名育类。昭旧族,爱亲戚,明贤良,尊贵宠,赏功劳,事耇老,礼宾旅,友故旧。胥、籍、狐、箕、栾、郤、柏、先、羊舌、董、韩,实掌近官。诸姬之良,掌其中官。异姓之能,掌其远官。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皂隶食职,官宰食加。政平民阜,财用不匮。”概括地说,晋文公君臣励精图治,“一心一意谋发展”。在生产上,号召改进工具,施惠百姓,奖励垦殖;在贸易方面,降低税收,积极争取邻商入晋,互通有无,使晋国的经济获得了繁荣的发展。同时,“赋职任功”,“举善援能”,对“从亡者及功臣”封邑尊爵,拨乱反正,大量起用在晋惠公、晋怀公时代受到迫害的旧族,提拔才能的新贵,使统治集团和谐相处。经过晋文公君臣的治理,晋国在两三年之内就强大了起来。

就在晋国国势蒸蒸日上之际,天子这边出了事。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他本来就是在齐桓公的拥护之下继承天子之位的,齐桓公死后,齐国发生了内乱,无力再为周王室提供保护。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子带之乱”爆发了。子带和太子姬郑(即后来的周襄王)都是周惠王的儿子,姬郑为太子,而子带受到惠王和王后的宠爱。公元前653年,周惠王去世,太子姬郑害怕子带发难,就秘不发丧,暗中寻求齐桓公支持。前652年,齐桓公召集宋、卫、许、鲁、曹、陈等会盟于洮(今山东鄄城西南),使太子郑继为王,即周襄王。可子带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于前649年发动叛乱,焚毁王城东门。在襄王迎击下,子带出奔于齐。公元前638年,周大夫富辰劝说周襄王召子带返周,以免丢失周天子的面子。子带遂应诏返回周王室。可是,应诏归周的子带依然觊觎天子之位,他于公元前636年与王后隗氏秘密勾结,再次发动了叛乱,引导西戎兵攻周,攻占了都城。周襄王只好仓皇逃出,避居于郑国的汜(今河南省襄城县),向各国诸侯告难。

收到周襄王的勤王文书后,晋文公君臣开始商量对策。狐偃力主出兵勤王,他说:“想得到诸侯拥护,勤王是上上之选。周天子是天下共主,有了他的支持,必能奉天子以令不臣。”于是晋文公下令出兵勤王。这年三月,晋文公亲率大军攻打子带。在晋国大军的进攻之下,子带的叛军很快就溃不成军了。四月,晋文公败狄人,杀叛党子带、隗后、颓叔等,平叛成功后,晋文公迎周襄王返回王都。此举表明晋文公已然接过了齐桓公“尊王攘夷”的旗帜,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源。果然,晋文公的勤王之举让周襄王大为感动,周襄王亲自接见晋文公,并将阳樊、温、原等四个农业发达的城池赐予晋文公。

可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晋文公提出了一个非分的要求——“请隧”。“隧”是古代的一种葬礼,指通过打隧道的方式安葬尸体,这在当时是天子才能享受的葬礼规格。

周襄王拒绝了晋文公的“请隧”请求,他说:“先王拥有天下,以方圆千里作为周王朝的地域,用来供应上苍和各路神仙的祭祀用度,及应付内外的祸患。其余的用来平均分配给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等诸侯,让他们各守本分。周天子难道会有多余的资源吗?周王室内宫官级不过有九级,宫外官级也不过九品,都是刚刚够供奉祭祀神灵而已,哪敢放纵欲望来破坏先王的法度呢?现在,也只有在这死生的仪式才表明天子与其他人有别,若把这一点也放弃了,那天子还有什么特殊的呢?”然后又说:“叔父您(周襄王称晋文公为叔叔)如果能光大美好的德行,改朝换代,创建自己的天下,那时,我即使被放逐到荒远边疆,也没有什么话好说的。如果您还要尊奉周朝姬姓的天下,那么,请遵守先王订立的制度,重要的礼仪不可以改啊。我哪里敢擅自更改以前的重要规章,如果做了,那就是愧对天下百姓呀。”

周襄王拒绝晋文公的这番答词引经据典,合情合理,既维护了周天子的尊严,又极力避免伤害到晋文公的自尊心。

晋文公当然也是明白人,“请隧”被拒后立马知趣地“受地而还”,接受了周襄王赏赐的土地,回到了晋国。

其实,通过此次勤王之举,晋国不但赢得“尊王攘夷”的政治资本,而且还把疆域扩展到了太行山以南、黄河以北一带,为其日后称霸中原创造了有利条件。(www.xing528.com)

平定“子带之乱”后,晋文公和晋国的国际形象都得到了极大地提升,中原诸国也希望晋国能充当“宪兵”,维持国际秩序。当时,实力强大的楚国经常欺负中原诸国,如果任由楚国肆意扩张,晋国的利益也必然受到影响。所以,权衡再三之后,晋文公决定对楚国宣战。

事情的起因是楚国攻打宋国,宋成公向晋文公求救。晋文公感念宋襄公当年对自己的恩惠,决定出兵救宋,晋中军元帅先轸也说:“报施救患,取威定霸,于是乎在矣。”

在出兵之前,晋文公在被庐检阅军队,扩编三军,任命了将佐,从而拉开了城濮之战的序幕。军事准备的同时,晋文公派人出使秦国和齐国,争取这两个大国的支持。经过外交争取,齐国和秦国同意出兵帮助晋国“援宋拒楚”。在政治上,晋文公打出了“尊王攘夷、拱卫周天子”的旗号,大肆渲染楚国冒犯周天子,争取道义支持。

在军事上,晋国君臣认真分析战场形式,决定不直接救宋,而首先讨伐楚国的附属国曹、卫。因为“楚始得曹而新婚于卫,若伐曹、卫,楚必救之,则齐、宋免矣”。这一招既可引诱楚师北上,又可坐收以逸待劳之功。

于是,公元前632年春,晋国出动三军、战车七百乘伐曹,曹是个小国,根本是不晋国的对手,卫国同样被晋打得稀里哗啦。很快,晋国就初战告捷。

楚成王见晋军破曹降卫,同时已经与齐、秦结成了联盟,就命令楚国大将令尹子玉撤回围宋的军队,并告诫他说:“无从晋师!晋侯在外,十九年矣,而果得晋国,险阻艰难,备尝之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又曰:“知难而退。”意思是说,晋文公不是个好对付的角色,不要与他发生冲突。可是令尹子玉一向骄傲,不听楚成王劝告,指派伯棼赴申邑向楚成王请求出战,要求增援。楚成王犹豫不决,虽不愿与晋国交战,却又答应了子玉的请求,增派了援军。

得到楚成王的增援后,子玉挥师北进,与晋军对峙。

当初,晋文公以公子身份颠沛流离时,曾路过楚国,受到过楚成王的厚待。当时,楚成王曾问晋公子重耳:“公子若反晋国,则何以报不谷?”文公回答道:“若以君之灵,得反晋国。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君三舍(三十里一舍)。”这次,晋文公果然兑现诺言,面对楚军的进攻,“退避三舍”。

见晋军节节撤退,子玉更加骄傲,他率军追至城濮,派人向晋文公递交战书:“请与君之士戏,君凭轼而观之,得臣(子玉名)与寓目焉。”翻译成现代汉语的大意就是,请让我们的军士和您的军士们比试比试,劳烦您就在车辕之上好好欣赏一番,让得臣我也借机欣赏欣赏吧。晋军栾枝回答:“寡君闻命矣。楚君之惠,未之敢忘,是以在此。为大夫退,其敢当君乎?既不获命,敢烦大夫谓二三子:戒尔车乘,敬尔君事,诘朝相见。”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我们君侯听到您的命令了。从前楚王给予的恩惠我们至今未忘,所以撤军至此!您作为贵国的令尹我们尚且退让,我们又岂敢与楚王为敌呢?可是,既然得不到您和平的命令,就请麻烦您告诉战士们:准备好你们的战车,忠实执行您们国君的命令吧,明日清晨再会!”

于是,在公元前632年4月的某个清晨,晋楚两军在城濮展开了大战,这便是历史上有名的城濮之战。

城濮之战,晋国以战车七百乘、五万多兵力击败楚、陈、蔡、郑、许五国联军战车一千四百乘、十余万众,一举遏制了楚国北进中原的态势。此战之后,中原诸侯无不朝宗晋国,晋文公的霸业由此确立。

打败楚国之后,晋文公胜利班师,向周襄王献俘告捷——晋文公献给周天子楚国战俘一千人,战车一百辆。周襄王则向晋文公赐酒,并策封晋文公为“侯伯”(意为诸侯之长)。同时准许承担保卫周王室、讨伐不臣诸侯之权,并赐大辂之服、戎辂之服、彤弓一、彤矢百等礼器以示授权。

公元前632年5月,晋文公以周天子之命,于践土会盟诸侯。同年冬,晋文公又在周、晋边界线再度会盟诸侯。第二年,晋文公又在翟泉会盟诸侯。至此,晋文公成了继齐桓公之后的又一代霸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