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

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至少沿现华蓥山-重庆-贵阳断裂和雪峰隆升构造带东侧及武夷山、云开地区的深层,各自两侧可能均为太古宙—元古宙不同陆壳块体。张国伟等推测华南古大陆早期陆壳组成应是由分离的多个独立块体构成,虽各块体历经了太古宙与古元古代复杂拼合演化的历程,但在早前寒武纪并未形成统一的古华南陆壳块体和稳定的克拉通,尤其是华夏陆块。它们仅仅成为华南大陆先期形成演化的构成基础。

扬子东南缘中段裂谷盆地演化与资源效应

华南前寒武纪地质体的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锆石同位素U-Pb定年和相应的Hf同位素示踪分析与模式年龄等大量研究结果(李献华等,1998;高山等,2001;舒良树,2006,2012;柳小明等,2005;于津海等,2005,2006;郑永飞等,2007;Wan Y S et al.,2007;汪正江等,2013;张国伟等,2013;Guo J L et al.,2014)表明,华南扬子陆块和华夏陆块,尤其是扬子陆块普遍存在前寒武纪陆壳的增生与演化。

目前,就华南古大陆基底的组成与演化,普遍观点认为:

(1)华南古大陆存在古元古代和太古宙结晶基底的残余,并且分布较广,同时还有冥古宙的物质信息(李献华等,1998;高山等,2001;柳小明等,2005;于津海等,2005,2006;郑永飞等,2007;Zhao X F et al.,2011)。诸如扬子北缘的崆岭杂岩(3.3~2.9 Ga)(Zhang S B et al.,2006;Zheng J P et al.,2011),西缘的汤丹群(2.28Ga)(朱华平等,2010;周邦国等,2012;王生伟等,2013)、东川群(1.7~1.5 Ga)(Zhao X F et al.,2010,2011;Li H K et al.,2013)、大红山岩群(1.68Ga)(Qiu Y M et al.,2000;Yu J H et al.,2010;Greentree et al.,2008;杨红等,2012)、河口群(1.72~1.65Ga)(周家云等,2011;王冬兵等,2012;Zhu Z M et al.,2013)、通安组(1.8~1.5Ga)(耿元生等,2012;王冬兵等,2013;Fan H P et al.,2013;任光明等,2014)和华夏的八都岩群(2.5~1.9Ga)(李献华等,1998;于津海等,2006)属太古宙、古元古代岩层。(www.xing528.com)

(2)扬子与华夏早期陆壳分属不同的块体,在岩石组成、时代组合、地球化学以及后期地质演化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张国伟等,2013)。地球物理探测表明,至少沿现华蓥山-重庆-贵阳断裂和雪峰隆升构造带东侧及武夷山、云开地区的深层,各自两侧可能均为太古宙—元古宙不同陆壳块体。在湘中、湘南地区已获得的岩浆岩深源包体的年龄数据,如白马山花岗岩包体残留锆石的U-Pb年龄为3010±20.6Ma,九嶷山花岗岩磨圆状残留锆石SHRIMP法年龄为2669~912Ma,宁远太阳山中生代玄武质火山岩内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包体Sm-Nd全岩-单矿物等时线同位素年龄为2702±19Ma,阳明山岩体Nd模式年龄为1992~1931Ma,残留锆石年龄为2492~581Ma,获得多组继承/捕虏锆石年龄值为2492~581Ma,锡田岩体年龄为1648Ma,骑田岭岩体年龄为2621Ma等,它们都为该区变质结晶基底的存在提供了间接证据。

张国伟等(2013)推测华南古大陆早期陆壳组成应是由分离的多个独立块体构成,虽各块体历经了太古宙与古元古代复杂拼合演化的历程,但在早前寒武纪并未形成统一的古华南陆壳块体和稳定的克拉通,尤其是华夏陆块。它们仅仅成为华南大陆先期形成演化的构成基础。各个早期存在的微陆块历经前寒武纪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演化,于新元古代早期才真正意义上形成华南大陆统一基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