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果品产量低劣,品质差,市场价格下滑

宝鸡市渭滨区果品产量低劣,品质差,市场价格下滑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苹果产量2060吨。由于果品品种低劣,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品质差,市场价格下滑,效益低下,农民砍苹果树者居多。品种有香蕉梨,鸭梨,菜阳慈,砀山酥等17个品种。至2010年,桃树栽植面积上升到4402亩,年产量6746吨,成为区内果品生产仅次于葡萄的等二主导产业。成为全区果品继葡萄、桃之后的三大果品主导产业。至2010年,因果贱伤农,砍伐后仅余48亩,产量823吨,与山楂成为果品滞销品。

宝鸡市渭滨区果品产量低劣,品质差,市场价格下滑

渭滨区地处秦岭北麓,有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自1991年,在已有苹果、水梨、葡萄、桃、杏、柿、山楂核桃、板栗发展基础上,调整农业内部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猕猴桃樱桃草莓等鲜果,丰富了城乡市场供应。

一、苹果

1991年,已有苹果8131亩,品种有大、小国光,红元帅,黄元帅,鸡冠。年苹果产量2060吨。1992年,发展苹果3119亩,品种为秦冠,到1994年苹果面积11414亩,年产量1890吨。由于果品品种低劣,管理粗放,栽培技术落后,品质差,市场价格下滑,效益低下,农民苹果树者居多。2000年,苹果面积锐减到2013亩,年产量只有1365吨。此后,农民举一反三,积极引进和推广长富、岩富等富士系列苹果,乔纳金、新红星、红嘎啦等优良品种,至2010年,苹果面积仅有750亩,年产量1011吨。

二、梨

1991年,区内已有梨树1065亩,年产量57吨。品种有香蕉梨,鸭梨,菜阳慈,砀山酥等17个品种。当年区政府号召发展万亩梨,至1995年,梨树面积发展到2368亩,年产量196吨。品种有雪花梨,秦酥,砀山酥。2000年,城郊农村土地被国家逐步征用,梨面积锐减到809亩,年产量256吨。同时,还引进八月酥、黄金梨品种,至2010年,梨面积锐减到439亩,年产量只有463吨。

三、葡萄

1991年,面积854亩,年产量343吨。品种有早玫瑰,沙吧珍珠,白香蕉,白鸡心,玫瑰香,巨峰。主要分布在高家镇和石鼓镇。1992年,葡萄效益节节攀升,到2000年,葡萄面积发展到1169亩,年产量726吨,其中高家村栽植面积达千亩。2003年,八鱼镇,晁峪乡划归渭滨区后,仅八鱼镇种植葡萄1500亩。至2010年,全区葡萄面积发展到5210亩,年产量达到6889吨,成为区内果品生产主导产业。

四、桃

1991年,栽植面积1158亩,年产量155吨。桃品种有五月鲜,橘早生,新端阳,水蜜,东王母等。2002年后,先后建起石鼓镇赵家庄村,陈家堡村千亩水蜜桃生产基地。2005年,面积达到3884亩,产量3174吨。品种有沙红桃,秦王桃,大重九,油桃,仓方早生,布目早生,大久保等,替代了老品种。至2010年,桃树栽植面积上升到4402亩,年产量6746吨,成为区内果品生产仅次于葡萄的等二主导产业。

五、杏

神农镇濛峪沟村“蒙杏”,因个大,色鲜,肉厚,味美,成为陕西省内著名的古杏资源库原产地,区内杏树遍布,呈零星栽植,1991年,面积不足10亩。1999年,在神农镇的大湾铺、任家湾、竹园沟、蒙峪沟村;马营镇的黄家山、洙峪、燃灯寺、温泉村;石鼓镇的王家山、中岩山、高家河、甘沟、李家槽村;高家镇的刘家山、塔明、塔稍村;八鱼镇的八鱼村、鱼池村,晁峪乡等均有栽植,面积137亩。2000年,面积124亩,产量53吨。品种有金皇后,红丰,新世纪,早红,早荷,金太阳凯特,蒙杏,华县大接杏,玉杏,丹麦1-3号。2010年,杏树栽植面积273亩,年产量3040吨。

六、猕猴桃

全区沿秦岭北坡海拔800~1300米之间的浅山区,分布有野生猕猴桃,个小,且品种多,味道甜美。野生猕猴桃面积达7700亩。从1991年起,引进猕猴桃秦美、秦翠,分别在马营镇的燃灯寺村,高家村乡的庙坡、苟家岭、崖子、太寅、高家村等村栽植面积120亩。1993年后,相继在马营镇的明星,石坝河乡的陈家堡村,高家村乡的庙坡、苟家岭、高家村、太寅、崖子、水泉路、解甲滩等村扩大栽植,全区栽植面积1519亩,年产量366吨。2005年,栽植面积2509亩,在八鱼镇的八鱼村,晁峪乡的段家磨村也有大面积栽植,并引进海沃德,徐香,华优,亚特,红阳,西选,金香,翠香,金魁等优良品种,年产量5144吨。2010年,栽培面积3171亩,产量4470吨。成为全区果品继葡萄、桃之后的三大果品主导产业。

七、山楂

1991年,马营镇燃灯寺村栽植山楂155亩。石坝河乡陈家堡村栽植山楂30亩,品种有大敝口,绛县红,金星,年产量40吨。因果贱伤农,至1995年后放弃管理。1996~2010年,年产量50吨,以切片售药为主。(www.xing528.com)

八、柿子

柿树在区内栽培历史悠久,多以自食为主,均在6乡镇农村零星栽植。主要分布在海拔700~1400米山坡、丘陵、田埂、村落、道路旁,以软枣树作砧木,将柿枝条嫁接在软枣树之上,成活后改为柿树。品种有火罐,牛心磨盘,大柿,有少量日本次郎甜柿。1991年,栽植面积90亩,年产量1154吨。1996年,引进临潼水晶柿,日本甜柿子,彬县柿子在高家镇水泉路、寺沟岭村试验栽植。2000年,柿子面积锐减至14亩,产量520吨。2003年,栽植面积跃居248亩,产量791吨。至2010年,因果贱伤农,砍伐后仅余48亩,产量823吨,与山楂成为果品滞销品。

九、樱桃

1996年,马营镇燃灯寺村季家沟水电站引种栽植,品种为传统小樱桃。后该村又从西安植物园引进红灯、那翁、大紫、滨库、佐藤锦优良品种,单果重7~9克,栽植面积10亩。2003年,八鱼镇划归区辖后,该镇的下甘沟、八鱼村栽植面积1050亩。2004年,神农镇的冯家塬、夏砑壑、刘家槽村;石鼓镇的高家河等村栽植面积560亩。2005年,产量88吨。品种有黄玉,红灯,雷尼,先锋,拉宾斯。2010年,樱桃栽植面积2551亩,产量333吨,成为水果中紧俏果品。

十、草莓

区内有少量野生草莓,且果实小,甜度低,无人采集。1984年始,从东北引进良种。1991~1998年,种植面积100亩,分别在石鼓镇高家河村和马营镇黄家山村,高家镇太寅村仍有种植。因果实粒大,色泽鲜艳,味甘酸适宜,颇受城乡人民欢迎。至2010年,受外地大棚草莓影响,草莓面积税减到不足10亩。

十一、核桃

俗称胡桃,多系野生。主要散生在区内海拔500~1300米的山坡地、沟壑、地塄、山塬农村居住村庄。1991年,产量20.75吨。1994年后,高家村乡水泉路村从黄龙县引进薄皮核桃新品种始种,面积60亩。2001年,马营镇凉泉村引进香玲,中玲,西玲,鲁光,新疆薄皮优良品种,栽植面积100亩。2002~2005年,对区内25度以上山坡地实施退耕还林,栽植核桃面积大增,同时引进辽核品种。至2010年,核桃面积突增到24540亩,总产3681吨,主要分布在黄土残塬丘陵沟壑区。区内八鱼、马营、石鼓、神农、高家镇和晁峪乡均有栽植。同时,引进矮化核桃,实现一年栽树,二年生长,三年结果。

十二、板栗

区内毛栗多系野生,主要分布在秦岭北麓800~1400米浅山区,由于果实小,采摘不易,贮藏困难,农民多不重视。1993年,从安康林业局引进镇安1号、镇安2号品种,先后在高家村乡的凉水泉和解甲滩村嫁接板栗接穗。1995年,马营镇姚家岭村、燃灯寺村推行毛栗嫁接板栗,辐射带动全区板栗生产发展。2000年,板栗产量11吨。至2010年,分别在晁峪乡桐树岭、段家磨、上川村、高家镇解甲滩村嫁接和栽植板栗6200亩,年产量73吨。

十三、花椒

区内花椒多在山坡、田埂、路旁、地畔零星栽植。2003年,晁峪乡划归区内后,全乡栽植面积7200亩。主要分布在槐树岭、甘庙、上川、段家磨、晁峪、李家楞、红旗村。品种有凤椒大红袍,豆椒。尤以大红袍最为优质,色香俱佳,是调料、药材中的佳品。2008年,栽植面积8000亩。至2010年,晁峪乡栽植花椒面积累计17107.2亩,人均栽植1.25亩,年产值3800万元,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40%来源于花椒产业。

除此之外,区内还栽植有零星石榴,拐枣,大枣桑葚,沙果等果树,面积小,产量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