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宝鸡市渭滨区志:区委中心工作成果及发展路线

宝鸡市渭滨区志:区委中心工作成果及发展路线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届委员会届期内,明确提出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突出蔬菜、优果增效、扶持畜牧”的发展思路,以农业质量安全体系为保证,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届期,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和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使渭滨区经济社会进入发展快车道。区委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宝鸡市渭滨区志:区委中心工作成果及发展路线

1991~2010年,区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在改革中发展,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对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及时、科学、正确决策, 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和全面发展。

1990年5月至1992年12月,制定渭滨区今后10年和“八五”期间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90年代全区农业农村工作仼务,制定深化农村改革,全面推动农村工作。宝鸡建国路市场,燃灯寺水电站,宝鸡炎帝陵等工程顺利竣工。

1993年1月至1997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届委员会届期内,制定第九个五年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和“稳定、团结、鼓劲、发展”的工作思路,突出“两抓”(抓经济,抓风气),强化“三个中心”(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强区级财力为中心),加快实施“三个产业带”(第一产业带分布在宝鸡市远郊川、塬、山区,突出多种经营生产;第二产业带主要依托分布在渭河南岸的大、中型企业在宝鸡市近效优势,突出乡镇企业发展;第三产业带主要依托分布在渭河北岸的宝鸡主城区优势,突出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的进程,推进“两个转变”(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实现“五个新突破”(在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有一个新突破,在实现农业产业化上有一个新突破,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上有一个新突破,在改革开放上有一个新突破,在精神文明建设上要有新突破),财政力争实现“两年八千万元,三年突破亿关”,使区财政收入由全省第九位跃居第六位。

1998年1月至2002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届委员会届期内,明确提出全区农业和农村工作以“突出蔬菜、优果增效、扶持畜牧”的发展思路,以农业质量安全体系为保证,努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确保农民收入持续增长。至2002年底,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593元,比1997年增加599元。区委制定《关于贯彻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快区级企业改革发展的意见》和渭滨区经济发展思路。(www.xing528.com)

2003年1月至2006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一届委员会届期,依托区域和资源优势,做大做强特色农业,特色工业和特色旅游,推动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使渭滨区经济社会进入发展快车道。出台《中共渭滨区委关于制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三步走”规划的建议》《关于加快发展区域经济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深化区属企业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意见》。区委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推动全区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区域经济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中共渭滨区委第十二届委员会届期内,区委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为动力,团结带领全区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区域经济保持又好又快发展态势。2010年1月,区委十二届七次全委会议召开,会议以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制定了《关于开展镇乡村争先进位活动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实施意见》的文件。区委决定从2010年开始在全区4镇(乡),67个行政村持续开展经济社会发展争先进位活动。区委、区政府在全区创建工作会议上,安排部署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区、省级文化先进区、省级文明城区和卫生村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节水型社会,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复检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