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凉州屯田:西汉开拓国境,促进经济发展

凉州屯田:西汉开拓国境,促进经济发展

时间:2023-10-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西汉政府向凉州及河西大量移民的同时,为充实边防力量,扩大国家所有的耕地面积,增加赋税收入,在凉州实行屯田政策。最初,戍边是西汉农民的徭役之一,因此西汉政府便以戍卒的名义,把大批的内地农民调发凉州,让他们在屯田的名义下守边和垦田种植。还调发一些已免职的官员,到凉州负责屯田事务。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至西汉末年,凉州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及行政区域。

凉州屯田:西汉开拓国境,促进经济发展

西汉政府向凉州及河西大量移民的同时,为充实边防力量,扩大国家所有的耕地面积,增加赋税收入,在凉州实行屯田政策。屯田是利用守边戍卒,一边垦殖,一边戍守;一方面当农民,一方面当士兵,二者相互结合的一种措施。最初,戍边是西汉农民的徭役之一,因此西汉政府便以戍卒的名义,把大批的内地农民调发凉州,让他们在屯田的名义下守边和垦田种植。同时,又招募良家子弟,并调拨刑徒等参加屯田。还调发一些已免职的官员,到凉州负责屯田事务。所有戍卒在屯戍期间,完全是以农民的身份来服徭役的,他们每年应该缴纳的赋税,还必须照常完成。在凉州屯田区内,官员们非常重视水利灌溉,大量推广和采用中原地区进步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因此,农作物亩产量和中原地区相差无几。凉州屯田既巩固了边疆的安全,也维护了中西交通的畅通,加速了西北各民族的融合。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多,至西汉末年,凉州已成为国家重要的经济及行政区域。

河西走廊地势平坦,水草丰美,自古以来就居住着从事畜牧业兼营农业的各种民族。羌、月氏、乌孙和匈奴等游牧民族是河西早期的居民。秦汉之际,匈奴逐走月氏、乌孙,控制河西。西汉时,经过河西之战,匈奴被彻底击败,降汉匈奴被西汉政府安置在陇西(今甘肃临洮)、北地(今甘肃宁县西北)、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朔方(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云中(今内蒙古托克托)一带,称为“五属国”。从此,“金城,河西,并南山(祁连山)至盐泽(罗布泊),空无匈奴”。(www.xing528.com)

西汉的大规模移民,使河西地广人稀的局面得到了根本改变。在嘉峪关新城镇魏晋墓与酒泉果园镇丁家闸魏晋墓中的画像砖上,就有汉以及魏晋时期戍边士卒的屯垦画面,它们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屯垦的历史情景。其中一幅《屯垦图》中,士卒们持盾、矛,在武官的带领下,排队行进;紧接着就有士卒扶犁耕地的画面,充分显示出当时屯垦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可以想见,在茫茫戈壁滩上,士卒们一边守卫边疆,一边开荒种地,修渠筑坝,把沉睡了万年的土地唤醒,使它变成了块块绿洲,他们的历史功绩不可磨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