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襄阳三处游赏宴饮佳地: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明代襄阳三处游赏宴饮佳地: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时间:2023-10-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公安三袁途经襄阳少不了登临游赏、交游宴饮,从他们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多次游赏宴饮的地方有三个: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习家池又称高阳池,亦称作习池,在襄阳岘山南,为襄阳名胜。谢公岩在襄阳西南,因为谢庄而闻名。该诗抒写游玩宴饮于谢公岩的喜悦之情。

明代襄阳三处游赏宴饮佳地: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公安三袁途经襄阳少不了登临游赏、交游宴饮,从他们的诗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多次游赏宴饮的地方有三个:习家池、谢公岩和文选楼。

1.习家池。习家池又称高阳池,亦称作习池,在襄阳岘山南,为襄阳名胜。《襄阳耆旧记》卷三“山川”载:“襄阳岘山南八百步,西下道百步,有习家鱼池。汉侍中习郁依范蠡养鱼法,中筑一钓台。郁将亡,敕其儿焕曰:‘我葬必近鱼池。’焕为起冢于池之北,去池四十步。池边有高堤,皆种竹及长楸、芙蓉,菱芡覆水,是游宴名处。山季伦每游此池,未尝不大醉而还。恒曰:‘此我高阳池也。’”《晋书·山简传》记载:“简镇襄阳,诸习氏荆土豪族,有佳园池,简每出游嬉,多之池上,置酒辄醉,名之曰高阳池。”

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冬,袁宏道赴京谒选,袁中道随行,途经襄阳,两人游览了习家池,袁中道写有《习池》:

系马绿杨枝,倚栏看碧池。水流鸣玉雪,鱼戏荡须眉。

苏岭青当户,襄江自到篱。山川丛聚处,极与隐人宜。

这首诗赞美习家池,在结构上采用一种“叙事—写景—议论”的结构模式,首联交代作者系马、依栏、观池,是叙事;颔联和颈联是写景,其中颔联写近景,水流激荡,浪花似雪,鱼戏水中,波动影移,写得很生动,颈联写远景,鹿门山似门户,汉江水作篱笆,写得很大气;尾联议论此地适合隐士居住,而对习池的喜爱之情亦在其中。

万历三十年(1602年)春,袁宏道侍奉其老父袁士瑜游武当山,途经襄阳,袁宏道写有诗歌《习家池》《习池道中》,其中《习家池》写道:

一庭幽碧巢岚烟,旋着春茶试乳泉。

想得当时醉山简,面容如赭影颓颠。

此诗写习家池岚烟汇聚的幽碧,春茶乳泉的香甜,山简醉饮的佚事。一池同时拥有养眼之美景,爽口之茶水,佚事之趣谈,难怪游人多驻足于此。

2.谢公岩。谢公岩在襄阳西南,因为谢庄而闻名。谢庄(421—466),字希逸,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人(今河南太康县),元嘉二十六年(449年),随雍州刺史随王刘诞居襄阳,以《月赋》闻名。《襄阳县志》:“宋谢庄镇襄阳,每暇辄游此岩,人遂名为谢公岩、谢庄洞。”

袁宏道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取道襄阳,北上赴京,襄阳知府冯若愚携袁宏道与顾朗哉、王遗狂等人游览襄阳名胜谢公岩,于野宗侯设宴招待,作者连写四首诗,赠予同饮者。其中《夏日冯明甫郡公招游谢公岩,同顾朗哉处士、于野宗侯剧饮,分韵得千字》前两联围绕诗题中的“剧饮”二字展开议论抒情,极写此次豪饮之畅快心情,后两联作者自信地写道“山简韵高无政事,羊公才大少诗篇。儿童拍手拦街语,老守风流胜昔贤。”作者自认为山简韵致高,但无政迹,羊祜才大,但少诗篇,如今他们的诗酒唱和,风流胜过古人,饮酒是“剧饮”,说的话也是“豪语”。《夏日同顾朗哉居士、王遗狂游谢公岩,主人于野宗侯留饮,共赋得途字中字》《即席用韵赠于野宗侯》两首重在赞美主人家于野宗侯,只是写法不同,前者重在通过环境描写衬托主人的高洁情操,而后者却是直接多方面地描绘主人的高洁风范,将其比作支道林、深公一样的隐士。(www.xing528.com)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袁中道应会试不第,袁宏道考功事竣,于是兄弟俩一同返回公安,此次途经襄阳,兄弟俩再次游览谢公岩,同样是于野宗侯设宴招待,袁宏道写有《于野、于林两宗侯邀游岘石诸胜,得从字》,袁中道写有《饮于野王孙谢公岩,同于林、中郎兄赋》。其中袁中道《饮于野王孙谢公岩,同于林、中郎兄赋》写道:

郭外田堪种,城边山好登。阴岩泉细细,高阁嶂层层。

石长碑文瘦,藤深壁髓凝。酒阑远授简,赋月主人能。

该诗抒写游玩宴饮于谢公岩的喜悦之情。作者穿过田野,登上山坡,只见幽岩、细泉、高阁、层嶂、长碑、凝壁,一派山林幽境。尾联,将此次的宴饮比作山简的醉饮,将自己的作诗与谢庄写作《月赋》相比,即扣合了题目中的“饮”和“谢公岩”之意,又表现出了文人宴饮酬唱的风雅情趣,用典恰当自然。

3.文选楼。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袁中道赴京候选,途经襄阳,知府史高先、县令王莪云等人于文选楼招待宴请袁中道,袁中道连写三首诗,赠予同宴者,以表谢意,其中《襄阳史郡伯梦斗召饮文选楼》写道:

层楼指顾兴飞扬,秀媚烟云冠楚疆。

入座青山传晚黛,卷帘白雨送新凉。

低回季汉干戈迹,仿佛南朝楮墨香。

羁客却忻邹润甫,追随叔子岘山阳。

此诗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作者与众人登楼环望,逸兴飞扬,风景秀美,冠绝楚地,日落西山,天光渐暗,帘外白雨,送来清凉,正是一个欢聚宴饮的好时节。颈联写回忆三国争战往事,想起萧统编选《文选》之事,既契合宴饮的所在地——襄阳文选楼,又为尾联作比铺垫。尾联将知府史高先比作羊祜,将自己比作羊祜的爱将邹润甫,既符合宴饮的氛围,又巧妙地夸赞了史高先。颔联对仗工整,语词淡雅,抒发出夏日傍晚雨送清凉的惬意,可谓佳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